藏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藏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集锦
藏族是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藏族流传了很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小编整理了藏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藏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一:大金山何老坟的传
明光市司巷北有一座山叫大金山(今属五河县),在大金山的东山坡处有片坟地,其中有两座较大的墓葬,一座是何老太爷之墓,另一座是何家老太太之墓。这何老太爷是光绪皇帝的众多老师之一。这皇师怎么会在死后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将灵柩送来此安葬的呢?这里有许多蹊跷的故事。
据说,甲午战争以后,一批着书立说的学子,变法维新的思潮,迅速形成具有一群众性的变法维新政治运动。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当时正值中法战争结束不久,他痛感民族危机深重,满怀爱国热情,写了五千余字的上皇帝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项建议。1895年5月康有为又邀请十八省举人在松场庵集会,宣传由他起草的上皇帝万言书,在万言书上签名的有1300多人。万言书上递到都察院,这就是着名的"公车上书"。同年5月6日,康有为又连续两次上书光绪皇帝。光绪皇帝读到了第三次上书,感到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对挽救清朝统治危机十分有用,非常重视,命令抄送慈禧太后、军机处和各省督抚。从此,维新派开始取得皇帝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清廷保守派的抵制与打击。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斗争十分激烈,最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将光绪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训政"并下令搜捕维新派。戊戍维新运动失败了。大批参与维新运动的人士被逮捕、杀头、坐牢、免官。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何老先生,他曾远洋留英,对改革君王制方面有一些较先进的主张。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之始将何老先生招进宫,拜何为师。短短百日维新失败,何老先生遭受牵连,被打入囚牢,当时被关押在芜湖官牢。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何老先生被关押期间,因光绪帝只是被软禁,所以芜湖官牢的牢头和牢卒对光绪帝的先生也不敢得罪,因说不定哪天又得势了呢?这何家当时也是京城知名富商,开有洋火厂(火柴厂)、洋胰子厂(肥皂厂)等数间大工厂和几间较大的洋货商行,日进金以斗量。何先生被关押在芜湖,何家子弟少不了上下花钱打点。牢中上下因都收到何家的好处,对何先生也特别的关照。一日牢头与何先生饮酒时,给出了个主意,让何家花钱找一和老先生相貌相似的人代为坐牢。经牢头这一点拨,何先生之子人称何扁头,便下功夫四处寻找。这日,何扁头从芜湖探狱返京,在凤阳府临淮关遇一酒鬼因在饭店饮酒后无钱付帐,正和店小二撕扯争吵。何扁头见此人身高、胖瘦、面貌均和父亲有点相像。于是何扁头代付了所欠酒钱,并拉他到一旁详细询问。原来此人叫陈子衡,五河县司巷(今明光司巷)人,因做小生意亏了本,回家又怕家人奚落,已流浪多日。何扁头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和陈子衡一说,谁知陈子衡满口答应。于是陈子衡成了何先生,入了芜湖大牢。
藏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二:猕猴与罗刹女的故事
神话;在远古时期,有一只猕猴,生活在山南泽当一带的山林中,享受着天人般的快乐时光。后来受观世音菩萨的悲力加持和戒律,到雅隆河谷的山洞中,开始潜心修持慈悲菩提心。
一天,山洞中突然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荡之计,用女色和情欲来引诱,并且露骨地对猕猴说:“我俩结合吧!让你我享受七情六欲,给你带来快乐!”猕猴一心想修成正果,回绝道;“我乃观音菩萨的弟子,是受命前来修行的,若与你结合,岂不前功尽弃,你快走吧,莫要扰乱了我的佛心。”
罗刹女答:“你若不与我结合,日后我会成为妖魔的伴侣,到那时,一天将伤害上万个生灵,一夜将吃掉成千的众生,再生下无数的魔子妖孙,雪域之境将成为魔怪的世界。所以,恳求你发善心,答应我做你的妻子。”
因猕猴是菩萨降世,自有一幅悲善心肠,听了魔女一番话,不禁心中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我戒行,若不与她结合,将造成极大罪孽,这可如何是好。”想到此,猕猴一个跟头,来到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前,请求赐予鉴察。
观音菩萨道:“你可以作岩魔女的丈夫”。圣者并为神猴和岩靡赐予加持,使其成为夫妇,不久,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因六只小猴是六道众生死后前来投胎,所以秉性各不相同。由地狱界来投生的,面目黧黑,能吃苦耐劳;由饿鬼界来投生者,容貌丑陋,对饮食贪婪;自牲畜界来投生的,愚蠢冥顽,形色恶劣;由人界来投生者,聪俊慧敏,内心慈善;由阿修罗界来投生者,粗犷凶暴,且多妒忌。由天界来投生的,温良和蔼,心向善品。
父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三年后,待父猴前去探视时,众小猴已繁衍成五百只了。可这时树林中的果实已经吃尽,又无其它食物可取,严重威胁着猴群的生存。众小猴见老猴到来,纷纷围上来摊着双手道:“果子没有了,我们吃什么?我们该怎样生活下去?”模样十分凄惨。
老猕猴见此情景,不知如何是好。他想:“我与罗刹女结合,是遵守圣言,今天有了这么多后裔,又没有食物,为何不去请示菩萨呢?”
想到此,他又一跟头迅即来到观音菩萨御前,叩拜后禀报了情况。
菩萨道:“你的后代由我抚育。”说着便站起来,从须弥山缝隙中,取出青稞、小麦、豌豆、荞子、大麦,播于大地上。自此,大地长满不种自生之谷物。于是父猴将众猴带至那里,将不种自生的五谷授与众猴,让他们食用。众猴因得到充足的食物,身毛逐渐变短,尾巴也与日萎缩,而且能够直立行走,更能言语,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藏区的先民。
这些雪域人种,因其父为猕猴,其母为岩罗刹女,所以分为两类种性:父猴菩萨所成的种性,性情驯良、信心坚定、心地善良、出语和蔼、勤奋精进、善于言辞。这些是父猴的特性,母岩魔女所成的种性,贪婪强烈、从事商贾、贪求营利、仇心极盛,喜于讥笑、强健勇敢、行不坚定、思虑烦多、动作敏捷、五毒炽盛、喜窥人过、轻易恼怒。这些是母罗刹的特性。当时,山野布满了森林,江河洪水泛流,他们开沟引水,种植庄稼,营建房屋。后来,即有了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从此开始出君臣与民众之区别。
藏族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三:吴棠的故事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明光三界人。先祖于明代中叶由徽迁滁,始卜居于三界。世代以来耕读相守。吴棠自幼勤于学,艰苦自力,家境贫寒,常在月光下苦读。少年时考中秀才,后中道光15年(1835年)江南乡试中为举人。先后五次赴说会考,均名落孙山。道光24年(1844 年)经"大挑"合格,被朝廷任命为清河(今淮阴)知县,从此步入仕途。
吴棠为贫苦人家出身,一生耿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但贪官污吏,豪绅富贾视之为仇敌,这就使吴棠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下面搜集整理的两则小故事是在明光一带民间流传较广泛的。
相传吴棠在任清河知县前,在安庆候职,当时懿贵妃的父亲惠徵是安徽省候补道员,在徽州候缺已九年之久,尚未能实授官职,生计艰难,吴棠十分同情惠徵,常送些钱物接济。棠调补清河知县空缺。一日吴棠正在县衙批阅公文,有衙来报:"河岸边停一奔丧船,吊丧人说与大人是好友,船经此地想与大人相见叙旧,因有孝在身不便进衙拜访,特请大人上船畅饮。"
吴棠轿至岸边,丧船上的人早在岸边恭候,来到近前,原来是少时同窗好友。吴棠得知同窗好友的父亲去世,因这位老人曾接济过少年时的吴棠,今老人去世,吴棠心里打算赠送奠仪纹银三百两作为丧葬之资。可手边没有那么多的现银。他乡遇故知,少不了把盏论情。两人边叙边谈,边谈边饮,你一杯、我一杯直到夜深。两人都有九分醉意,方才你送我,我送你又来回拉了一回锯,吴棠方上轿回府。
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吴棠一骨碌爬起来急令人取三百两银子送往河边,一再嘱咐是条丧船。
差人揣着三百两银子一路小跑来到河边。无巧不成书,河边一条丧船,船家正和雇主为船钱僵持不愿再走。船头一位披麻戴孝的美貌小姑娘苦苦哀求船家,到达地点一定多补点银两,岸边已有许多围观者,纷纷指责船家认钱不认人,过世者孬好也是个候补道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了地点还能缺你船钱。船家红着脸辩解道:"诸位有所不知,一船十几人到达地点,光吃喝少说也得五十两银,眼下我也是仓中无粮,垫不起这笔钱呀。"说完眉毛鼻子皱成一把,蹲在船头直叹气。差人看到这般情景很是生气,拨开众人跳上船头大声说:"船家莫怕,我家老爷已差小的把这三百两银子送来了。"说着从怀里掏出银子送给正在哭泣的小姑娘,姑娘双手接过银子问那差人:"你家大人尊姓大名?"差人答:"清河县令吴棠,吴大人。""是几年前在安庆候职的吴棠大人吗?"差人点点头:"正是。"那姑娘感激涕零说:"听爹爹说吴大人几年前 就接济过我家,今正逢困境,吴大人又送银接济,玉兰我有朝一日定当厚报,叶赫那拉氏族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位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