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和方法

2017-06-26

导语: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整个课堂的前奏,如同丰富晚宴的一道开胃菜,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出戏的序幕。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而在语文这门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科目上,有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更是至关重要。初中语文课堂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学习,投入课堂,便要求教师有一个较为恰当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和方法

一、音乐导入

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音乐,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来导入,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兴趣,同时,歌词的内容也可辅助教学。例如,在讲授《一段最古的长城》时,我先让学生听了《孟姜女》、《长城谣》、《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长》这几首歌,所选的歌曲有与长城有关的民间传说,有抗战时期象征民族精神的,还有现代对长城歌颂的。由此可见“长城”这一题材经久不衰,“长城”永远给人们以思考与启迪,这样拉近了与文章的距离。学生在听的时候非常认真,有的甚至还跟着一起唱了起来。顺势我提出了问题:“这篇文章中作者站在什么角度写长城,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了课本中。

例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先让学生听了《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一下子被歌唱家浑厚的声音和大气豪迈的音乐吸引住了,听完后大家好像意犹未尽,我说到:“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人物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作者还是他忠实的粉丝,他是谁呢?而且这首词跟这首歌一样豪迈大气,一样会让你过瘾。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时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这位神秘英雄到底是谁。这样就交代出了学生研习的两个内容:人物形象和词的风格特点,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二、图片、实物导入

图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可以使用课本的插图,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下载图片,还可以用照片。例如,在讲《洛阳诗韵》时,给学生看了几张洛阳主要景点的照片,有白马寺、龙门石窟、牡丹、还有一些寺庙,另外还拿出了几匹唐三彩马,同学们尤其对唐三彩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边展示边介绍,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随后又说道:“洛阳到底有什么特点,又有着什么样的韵味能让作者对它情有独钟?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洛阳这座古城!”

三、游戏导入

使用这种方法导入,较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的这一教学理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复述》时,让大家做了一个“咬耳朵”的游戏。分好组后,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听我说完一句话后,迅速传给下一个,依次往后传,哪组先传完并且正确哪组获胜。虽然强调了要求就是要附在耳朵上悄悄地说,但是教室里还是热闹的很,结果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我问道:“刚才大家在做什么?”学生说:“把自己听到的再叙述一遍。”我说:“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复述》,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传到最后有的传错了吗?这是因为大家还没掌握复述的要求和类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复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了。

四、剖析题目导入

这种方法是从分析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这种方法可以迅速牵住文章的主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讲《警察和赞美诗》时,我先问学生由“警察”、“赞美诗”想到什么?学生回答:“由警察想到小偷、国家机器,由赞美诗想到灵魂、美好的东西。”我说:“对,‘警察’代表的是国家机器,带有强制性;而‘赞美诗’是感化人的灵魂、 塑造人的心灵的,具有感召性,这两者都是主人公苏比在小说中追求的事物,然而两者又是矛盾的,因为它们各自代指的是‘监狱’和‘自新’。苏比在幡然醒悟准备‘自新’时,却又被判以莫须有的罪名送往监狱。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听完这段话后,同学们初步体会了苏比的悲剧命运,带着对苏北的同情,通过对苏比为了进监狱而使用的各种手段的分析,同学们开始探寻造成苏比悲剧命运的原因。

五、引用导入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歌词或广告语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上《杨柳》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学者都写柳、赞柳,比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柳》,看看作者是怎样赞美杨柳的。

六、讲故事导入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

比如,我在讲《迢迢牵牛星》时,是这样讲的:“有一个关于爱情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说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故事听完了,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牛郎和织女的诗吧!”

七、小品表演导入

这种方法就是把要学的课文内容经过事先简单排练后,请几位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上台将课文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建立更深的感性认识。如我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进行了表演:六个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子、妾、客人、徐公、齐威王。在道具方面同学们也是下足了功夫,把床单披在身上当做古代的长袍,用纸做成帽子。

邹忌:和徐公比,我帅吗?

妻子:(发自肺腑地)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无法比喻了。

妾:(战战兢兢地)您没有徐公帅,不是,徐公比您帅,不是,您比徐公帅。

客人:(敷衍了事地)徐公没有你帅。

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看了看,自知没有徐公美,次日拜见齐王。

邹忌:我自知我没有徐公漂亮,但是我的妻子爱我,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我美,我是受到蒙蔽了,大王您比我受到的蒙蔽还要大。

齐王:那我该如何是好呀?

在同学热烈的掌声中,我顺势说:“齐王应该怎样做呀?下面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导入课文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设计都不能离开课本、学生和生活,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让我们精心设计出每一次的导入,为语文教学增姿添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