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球体感的练习方法

2017-02-10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练习太极拳教程你会感觉到太极拳是一种球体美,太极拳的特点是柔和缓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太极拳球体感的练习方法吧!

太极拳球体感的练习方法介绍

1.五指捏球

练习五指捏球的时候,手得自然地放松,然后五指张开,抓住一个球。

各手指用力捏球,停顿一下后放松一次。

要求

捏的力量缓慢而持久,停顿时待手指有酸胀感后再放松,这样一捏一松,反复捏球6—10次。

2.虎口夹球

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把一个球夹在手的虎口中,有节奏、用力地夹球,一夹一松为一次。

注意

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会发现夹球的时候,手会有紧张感。要重复练习这个动作,才会有效果哦!

3.双手搓球

双手掌心相对,把球夹在掌心,进行单一方向的搓球练习;还可以双手五指相交,用掌心相互挤压球体。

要求

双手上下用力搓球,先顺时针搓、后逆时针搓,反之也可以。次数和时间不限。

4.五指转球

把一个球握在手里,五指拨动球体旋转,可先顺时针、后逆时针转动,还可以向上、向下转动。

注意

运球转动时,开始时要慢一些,待熟练后可以逐渐提高转动速度,次数和时间不限。

5.单手抛球

把球向上抛起,等球下落时接住,同时五指用力握紧球体,借助球的重量和下落的力量刺激手掌穴位,8—10次为一组。

抛球时要注意安全,以免砸伤腿脚。这一方法,也可锻炼空间感觉,提高反应速度。

6.掌心握球

把一个球放在手掌心,手的五指自然抓在球体上,然后用力握捏球片刻、再放松为一次。

要求

用力握捏球片刻、待手部有酸胀感觉后,才能放松,反复握捏球8—12次。

武氏太极拳中的三种球体感

圆是中国的传统美,中国几千年历史演变,审美观点依旧离不了一个圆,武氏太极拳的运动有一种球体感。

一、球体感是掤劲产生的源泉

武氏太极拳,掤劲拳,掤劲是武氏太极拳的灵魂。武氏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非园即弧,他的显著特征是圆弧运动,是一个无形的、多变的、运动中的球体转动轨迹。

武氏太极拳运动中要求的球体感的本质是膨胀,膨胀产生了武氏太极拳特有的掤劲。武氏太极拳的掤劲是运动中掤劲,滚动中的掤劲,弧线中的掤劲,螺旋中的掤劲,缠绕中的掤劲。

武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在大小不同的圆里完成的,在练习中我们要保持周身在一个圆里,这样才不会失去练拳的意义。

只有一个多元转动中的的球体的轨迹,才能具备所有的这些条件。因此,武氏太极拳的掤劲是独有的是其他门类拳种所不具备的。因此,球体感是掤劲产生的源泉。

二、在武氏太极拳运动中人体应诸处都有球体感

在武氏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各个部位无时无刻地在做相互协调的运动,这正是“一动无有不动”的含义。在运动中又要求中正、圆润、宽阔、博大、协调、对称,要做到这些有一个要领,那就是周身要具备球体感。

这样说对初学者来说可能觉得有点含糊,我们可以具体一点,凡是身体表面具有开阖、转旋等功能的部位东应该有球体感。

练习武氏太极拳若能处处都有球体感,这样才能证明你的武氏太极拳是正确的,武氏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是个圆。

上肢腋下、大、小臂之间、手掌间、手背间、五指间(尤其是虎口)、两膊之间、两手之间等等。躯干两肩里合,含胸塌腰,尾闾内收可构成胸前的球体感;开胸,两肩向后,脊柱钱弓可构成背后的球体感。

下肢两腿间松胯园裆应有球体感;大、小腿之间应有球体感;脚尖上翘里合与小腿间应有球体感;五指抓地脚掌间应有球体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更加细微之处的球体感,读者可在练习中自行体会。

三、球体感应具有的特征

1、立身中正,圆润协调,是在武氏太极拳练习动作外形中应具有的显著特征,许多人的拳架总是容易出现诸如夹肘、架肩、尖裆、僵直、棱角等等的毛病。

总的看起来不那么舒服,就是因为肢体间缺少一种球体感,如果你在拳架的训练中具备了这种球体感,那么你的肢体运动便一定伸曲有度,舒展流畅,在别人的感观里就不会出现诸如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等毛病。

2、博大宽阔,动如车轮,是武氏太极拳在运动中的又一特征。由于肢体运动中的球体感产生了一种充盈膨胀,是你的肢体运行路线显得圆润、宽大,有磅礴之气,比如“闪通背”双手有擎天托日之气。

“处收、再收”双手下按则有拔动地球之势,而且旋转往复,引来彼住,动如车轮,循环无迹,这是武氏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征之一。

3、不欠不贪,力撑八面,是指武氏太极拳在劲力的运用上具有的显著特征。具备了球体感便可以使劲力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这便有了一个度。攻、不容易贪之,守、不容易欠之,可以达到力撑八面的效果。

4、功放无迹,化打合一,是陈式武氏太极拳在实战运用中因具备了球体感而产生的独特效果。

由于肢体具备了球体感,你的运行轨迹便一定具备了6个方向的弧线运动,这种6个方向的弧线运动使得对方的大脑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来适应你,从而处于被动的状态。

而且这种球体感,使你的化和打在同一个圆弧中完成,更准确的说是沿着一个球体的外沿弧线完成了来和回,化和打一气秴成,没有停顿,武氏太极拳高手正是这样借对方的来打击对方。这正是武氏太极拳可以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奥妙所在。

5、多变性,武氏太极拳的球体感毕竟只是一种感觉,他的本质是膨胀。因为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球体感是在不断变化的,大小、方向、角度等等。

你周身的太极球随时可托、可按、可收、可抱、可压、可搓、可碾等等。当然,这些要靠双手和身体的协调来完成。

6、互逆性,球体感的转换和变化还应该是有规律的,双手的上升转为下按时,球体感应从上方变为下方;双手从左捋为右捋时,球体感应从左方变到右方;双手合抱时,有一个球体在中间,变双手外分时,中间一个大球变为两边的两个小球。

含胸时胸前有一个球,变开胸时,这个个球从前边变到了后边这些我们称他为球体感的互逆性。

如何才能练出球体感来

1、梢节领劲,两头卷曲

梢节领劲、两头卷曲是太极拳训练的总纲。这里的梢节是指肢体中的两手和两脚。两头卷曲产生了球体感必须的曲线和弧度;梢节领劲则使你的上、下肢形成了内撑力,梢节领劲尤其重要,否则,即使是两臂外形上状如抱球,也会缺少应的外棚力。

即使下肢曲膝下坐,也形不成稳固的支撑力。因此,梢节领劲,两头卷曲是形成球体感的必要条件。

2、五弓齐备

太极拳如果要形成球体感,那么任何时候你的手臂不能完全伸直;你的腿也不能完全蹬直,你的胸脊也不能完全挺直,传统意义上的五张弓必须是永远存在的。

即使是在发力的一瞬间,你的五弓的形态仍然不能发生形变,换言之,假如任何一张弓一旦发生了形变,这里的球体感也就不复存在了。

太极拳的攻防技击中讲究沾粘点的变化,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化、打、拿、摔等等技巧的运用常常是在滚动中完成的。滚动者,球也。

上肢的球体感使你在任何时候都屈蓄有余,进退有度,收发自如;两腿间也只有在具备球体感的情况下,才能够松胯圆裆,虚实变化,重心稳固。

3、内撑外包

可以知道,在练习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两臂和两腿之间的球体感。

这只无形之中的球是实心的,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都是不可变形的,因此这只无形的球在你的双臂双手间,在你的双腿间跨下便有一种强烈的外撑力,越用力抱它,它的外撑力就越大。

为了保持这个球体在你的怀中和跨下的存在,你就要用双臂和双腿来用力的合抱它。这就是所谓的内撑外包。它可以使你拳架看起来宽阔博大,中正圆润。

4、螺旋缠丝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特色,有了螺旋缠丝,你的力就有了方向,不会飘,换句话说,你的肢体在运动中才能保持强烈的外撑力,你的球体感才能存在。这个球体的旋转永远是立体的,是六个方向的,就象保龄球高手打出的旋转球一样。

螺旋缠丝可以使你的攻击部位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这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里射出的子弹较土制猎枪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这也是太极拳的劲别区别于其他外家拳的显著特点。

5、公转自转

公转,是指身体以腰为轴的旋转;自转,指相对处于梢节部位的旋转。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缠丝劲较之腰部的旋转就可以称作自转。公转加自转是一种自身的协调,公转与自转相结合才能保证你周身球体感的稳定性。

这个公转,可以增加你梢节螺旋运动的长度,亦即增大你内撑外抱的长度和力度,另一方面,有自转没有公转,周身的一些球体可能就要丢失了,总之,要保持周身的球体感,公转加自转是必不可少的。

6、节节贯穿

对于太极拳的球体感对身体的要求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比如上肢就需要两手领劲,两肘定位,两肩放松,下肢则需要两脚抓地,两膝里扣,两胯放松。以上肢为例,两手之间的开合必然要带动两肘、两肩之间的开合。但要注意两手间的开合决不能用两肘、两肩的开合来催动和代替。

也就是说手要先走,肘可随之(但要保持曲度),肩可伸展以策应(两腋下大臂与身体的夹角基本不作大的改变)。这时,你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是同时在做着旋转和伸展的运动,这就叫“节节贯穿”。

不能大臂一抡,肘、手僵直,大臂伸直了,你的球体感也就消失了。节节贯穿”可以使你在转关换势时自然保持球体感的存在与转换,是产生和保持球体感的必要条件。

太极拳球体感的练习方法相关文章:

1.太极拳中的球体感

2.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方法

3.陈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

4.松是太极拳内功心法最基本的要求

5.太极拳内功心法最基本的要求

6.陈式太极拳的技法

7.女人经期练太极拳排毒又祛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