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春节随笔
尽管春节已经过去很久,但我们还是要畅想春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畅想春节随笔,仅供参考!
畅想春节随笔篇一
此刻,我的心像雨天后的那道彩虹,架起,那染着狂喜色彩的记忆。并从内心中抒发出无穷能量,使情绽放满天际。在狂之中品出那抹千年不变的味道。
窗外的空气中弥漫着烟花燃尽的味道,在这个人心同一的气氛中,想了许多,做了许多。如是说畅通无阻,还大不如说我早疯矣,为中华五千年文化而狂!
正是这样的,年渴望着一个不认识它的人,当然,这个没有……
年,是历史的见证,和平的宣言。
于这一周中,永恒的印记下属于这段时光的感受,爱,是的,我再也不能请出与其更形象﹑更生动﹑更幸福的词语了。 正应如此,我便开写了一系列思想节日文集,《狂想年味》便为其中一系列
就是这样的,以上便是我为《狂想年味》写序。最后,感谢朋友们的支持,非常感谢!!!
畅想春节随笔篇二
都说不管风吹雨打都阻挡不了一颗颗回家的心。而最吸引主题也是我们最痛苦的就是火车票问题,好几个月前多数人就对这些票虎视眈眈,这是一种竞争,为什么这么定论,源于黄牛的诞生,他们用网速用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所有方法把我们打击的体无完肤。
如此艰难,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踏上回家路,因为家的温暖早已让人忘却了这些,也有人怕孤单寂寞,过年如此好的气氛,本该一家团圆而要孤身一人,世间很少人会选择后者。当然有人会问道为何要去外地?是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思考最多,我想大部分回答和我应该如出一辙,机会,就是这两个平凡出现在任何人字典最显眼的位置的两个字。让我们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又到了回家热潮,我和妹妹性格从小就如此,我非常谨慎,我从不喜欢急急忙忙,我也会准备的非常充分。所以准备出了门,大概在火车开前两小时我已到进站口,而妹妹是二十分钟,把人急得的。我和她就应了皇帝不急太监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赶上了。
上车的问题解决了,而行李箱的问题就来了,都堵在了过道,什么叫寸步难行,只有在此时才能体现如此完美无瑕,丝毫没有任何破绽,我该是喜是悲,喜从何来悲又该从何来,我只能坦然面对,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好吧我就接受吧,而就在你放下那大喜大悲之时,铁道部卖东西的车让你再次沦陷,你几乎快崩溃,自言自语来一句,应该买高铁,即使多转一次。慢慢也会没声,心想这句话如此熟悉,是去年、前年说过的吧。瞬间心里苦笑一下。
忽略吧,让我们一起等到夜幕降临,等到到家的喜悦,闭上双眼聆听到站悦耳之声,和那些回家的江湖之人默默的等待。
畅想春节随笔篇三
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元夕。有关元宵节的来历有这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据说最早始于秦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涵盖了上至皇帝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元宵节走过了形形色色的人,穿越历史,从遥远的过往走到了现在。
每当元宵节的花灯燃起,总是会想起那么几句诗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在。”
过往元宵节的热闹繁华被定格在美丽的诗词里面,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宝马香车人潮,笑语喧哗,暗香浮动,人们观灯闹夜,彻夜歌舞。古人元宵节的画面一幅幅浮现在眼前。
现在元宵节虽不在我国法定节假日之内,但仍然是很热闹隆重的节日,经历了漫漫长的岁月,元宵节的内容变化了又变化,今天依然会有灯会灯展猜灯谜,烟火会各色各样的庆祝活动,公园里街道上到处都会挂有各式的花灯。人们会吃元宵,看灯展,看烟火表演,逛庙会…
但无论是诗词里的元宵节还是城里人的元宵节,都不是我今天所要说的元宵节,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们老家莒县的元宵节,记忆中乡下的元宵节没有城里的热闹喧哗,没有歌舞升平,没有彻夜狂欢,只是在冷冷的冬夜里燃起了点点的烛火,简单质朴,又温情脉脉。
小时候的记忆好像是从七八九岁开始清晰的,关于元宵节的记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小时候盼望过节,过完春节之后就盼过元宵节了,从春节到元宵节的日子,是漫长有快乐的日子,有吃有喝又有的玩。我们村正月十二逢集,村里的人们会在这一天置办好所有元宵节的物品,我和弟弟只关注我们的滴滴金(一种电光花烟火,用火点燃,火星四射,非常好看。用土灰色的纸卷着化学材料,很细约有十厘米长,尾部有翼,可以用唾沫粘在墙上。一般一二十根一捆,用线编起来,像草帘状)。爸爸买了之后会给我和弟弟分开,弟弟多些我少些,在当时一家的小孩子拥有烟花的多少是可以反应一个家庭的贫富情况的,是真的。
据说元宵节点灯是有讲究的,十四点的灯叫神灯,是给神灵的,十五点的灯叫人灯,是点在家里的,十六点的灯叫鬼灯,是点在田野和墓地的,我们这儿不分这些,人神鬼畜统一在十五一天点灯。
十五那天吃过午饭,妈妈和孩子们就开始忙碌了。首先要包大菜包,一般用地瓜面或荞麦面,还有一种榆树面,就是把榆树皮晒干,用碾(一种石制的研磨粮食的人力工具)磨成细粉和在白面里,吃起来味道特别的好。然后做面灯,用白面或地瓜面做成小杯子状,周围要捏上小鼻,一月到十二月从一到十二个,还要做十二生肖灯,按照家里人的属相做,爸爸和弟弟属龙,妈妈属鸡,我属狗,我们就做龙鸡狗,龙和狗都只做一个,鸡要做一窝,有一只母鸡围着几只小鸡还有鸡蛋,坐在圆盘的鸡窝里,龙鸡狗都要用高粱米做眼睛,用卷的红纸条做舌头,背部都要留有凹槽用于放油点灯。最后还要做一个大大的萝卜灯,中间也留凹槽,萝卜根做把手。
黄昏时分,妈妈把包好的包子和面灯放进大锅里煮熟。全家吃过包子之后十五点灯正式开始,把花生油放进锅里化开并温热,用小勺一勺一勺添进灯里,用红草棒缠上棉花浸油插在灯里做灯芯,妈妈用火柴将面灯一只只点着之后,我和弟弟按顺序把灯放在门口,一扇门的门口放一只,两扇门的门口放两只。门口窗台案几神位都要摆放。除了家里面要点灯之外,门口,大路,路口,村头,桥头,河边碾上,田野,祖坟都要点灯,爸爸负责去田野,祖坟,我和弟弟负责其它,妈妈留在家里看灯,按规矩点灯之后必须有人看管,家里不须没有人。家里的灯点上之后,每家每户都要放支鞭炮,有钱人家会放多些,随着阵阵鞭炮声在密密的村落间连绵的响起,乡村的元宵节进入高潮,之后的元宵夜晚主角是孩子们的。
我们家门口有一盘碾,是儿时元宵节的“主会场”。那时候每个乡村里都会有几盘,由于周围的住户都会望碾上送灯,聚集在一起的蜡烛会把周围照的灯火通明,小孩们就围在碾上放滴滴金,嬉闹游戏。关于元宵之夜还有一件事最激动人心的乐事,那就是偷蜡烛,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街上转悠,等大人们点上蜡烛走后,小孩子把蜡烛灭掉揣进口袋,迅速逃跑。最后孩子们在碾上集合,比一比谁偷得蜡烛最多,内心充满了收获感,有些孩子一晚能偷几十只烛灯,我比较笨也能弄几只,偷来的烛灯会成为很好的玩具,回家后用火烤化,捏成各种形状。对于偷灯这种恶劣的行为,大人们是不屑于责罚的,但玩灯玩火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千万不要把衣服烧上洞,否则会吃不了兜着走,因为那些物质贫乏的年月,衣服是非常珍贵的。
等小孩子们手里的滴滴金燃放的差不多时,就会散了回家,回家后妈妈会往萝卜灯里添油,用手拿着灯给我和弟弟从头照到脚,据说可以除魔障,避蝎虫。
最后是收灯,灯燃完了,不能说灯灭了,要说灯收了,把面灯一只只收回来放在竹筐里,大人们会一只只仔细的研究灯花,如果像某种庄稼,今年这种庄稼就会大获丰收,如果像某种牲畜,这种牲畜今年就会兴旺。
十六的早晨,要煮灯吃灯,把面灯洗净切成薄片,锅里加油葱花盐放水煮沸,把切好的灯片放在里面煮熟。吃起来非常的美味,其实是非常难以消化的,我和弟弟每次都是抢鸡灯里的鸡蛋。
后来渐渐地经济发达了,物质慢慢的富有了,乡下元宵节的面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蜡灯取代了,小孩子们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各式各样的烟花鞭炮,早已不再屑于去偷灯了,就连我们的滴滴金也没有了。我们那一茬孩子也已经长大了,基本都去了城市,有的出去上学,留在了外面,有的出去打工,留在了外面,还回来的也是只有逢年过节的才回来,村庄成了留守村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
今年的元宵节是在老家过的,从出去打工到现在,算算已经十几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我、儿子小猪猪、小猪猪爷爷和小猪猪奶奶,下午早早的吃完元宵,天还没黑就把灯点了。村里的年轻人早在元宵节之前就已经返城,小猪猪爸爸昨天也已经上班去了,村里的人家还有的去城里看烟花赏花灯了,孩子们也都基本上各自在家,不在扎堆玩了。我陪小猪猪放了一会烟花,之后我抱着的电脑玩,小猪猪抱着电视看,小猪猪看起来很高兴,但是总是感觉现在的小孩子们没有我们小时候乐趣多了。我儿时的那个元宵节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忆里的那个元宵节,连同被那些微薄的幸福满足了的儿时的天真,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里了,再也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