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差异论文

2016-11-0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巨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日益扩大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城乡教育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乡教育差异论文范文一:对丽水市城乡教育差异原因的研究

一、 选题的理由与价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因此,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对中这样发展中的农业国家来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越发显得中要。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教师资源,另一方是教学设备,较重要的是教学设备的问题。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也是有所差别的,还有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乡村的教育程度的重视程度。城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操场跑道也可与专业比赛用跑道相媲美。但农村学校却不然。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若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而有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具不齐全,上课仅限于抽象说教,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从教师的问题来看:首先,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其次,教师培训不足;最后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由于城乡经济、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教育、城乡公共设施、城乡社会福利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尤其在城乡教育方面,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公和受教育机会存在差异,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极为不公平。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数量不断减少,这对城市统筹发展极为不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城乡教育差异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为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客观分析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可以更好的开展以后的乡镇教育,为乡村教育提供借鉴。

二、 文献综述

【摘要】 中国的城乡差异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其中城乡教育差异就是城乡差异的一个主要内容,城乡教育的差异也是我国一直在义务教育中谈到的热点话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介绍和分析丽水市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并反映丽水市城乡教育差异的现实,由此希望政府能加大农村教育政策实施的力度,能让农村各中小学教育的师资配备合格,课程书籍配备完整,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让农村孩子享受教育公平的机会,并能为农村孩子创造一个公平受教育的均等机会和公平竞争

的环境,让城乡基础教育少些差距,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多一份爱心,多一些帮助。了解丽水市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后,可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尽量缩减城乡教育差异,使农村教育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有真正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才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真正实现全民小康,进而推动全国的教育。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异、原因、教育公平、基础教育、采取措施。

一、城市教育和乡镇教育的界定

城市教育,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的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本次研究的城市教育是指丽水市区内的学校教育。乡镇教育,是指遂昌、缙云等县级市以及县级市下面的一些乡村的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本次研究调查中乡镇教育主要锁定为县级以下个各个地区的学校教育。

二、城乡教育的现状

当代科技经济迅速发展、广泛渗透城市、农村己联结成为紧密的一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并不是说我国的教育是均衡发展的。我们认为受教育机会在地区之间、性别之间、民族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平等现象。特别是城乡之间,农村与城市由于经济、人文、地理等条件的不同,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其也有着不同策略,城市和农村教育方面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

国家为了解决我国大部分农村教育问题,实施了免去农村义务教育学费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胡总书记在报告中的第八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针: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但是,长期以来的问题还是一直存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总体上来看,某些年级教师人数不足。因此,为了满足教育的需要,在引进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学校常常从其他年级抽调教师。因此,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印象了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在于师资是否充足。

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的物理,化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血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收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2、乡镇学校相较城市学校教室条件差,资源分配落后

大部分乡镇的学校都只有破烂不堪的硬件设备和落后的软件设备。与城市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资源分配的落后。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市学校,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3、教师培训不够,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由于教研室的教育指导演员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教研室的在本教师培训的优势。

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和保障。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倒是教育资源被浪费,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三、城乡教育差异状况存在的原因

1.国家对乡村教育的经济投入十分有限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着重在城市教育,这使得很多农村学校缺少运转资金,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更无法使用比较一些先进的设备。而城市学校有较多的资金,在保证配备各种多媒体设施之余,用多余的资金开展夏令营等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2.政府政策在乡村难以得到落实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大部分乡村的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去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长此以往,乡村学校的生源流失严重。

3.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比如缙云的一些小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习工具都长期缺失,这种情况下,要开展好教育基本不可能。

4.在农村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并未深入人心

很多农村居民并未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上学问题也没引起重视,相反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劳动方面的能力,对孩子逃学、辍学等行为一味的纵容,这使得农村社会的“尚学”之风日渐低落。

四、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法

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行动上倾斜农村,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统一化、标准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2.壮大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每年都选招新教师加盟教师队伍。

加在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下达农村。国家及相关政府在加在资金投入在农村教育上,就得坚持科学的法律程序来拔用教育经费,并时行规范使用,各地区要坚决执行财务部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严禁截留、平调、挪用农村教育经费,并建立教育财务、审计的各种监督机制,明确说明滥用教育费用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教育经费有下达及投入,从而缩小城乡小学教育的差距。

培养农村师范生。国家现在就在很多城市大学里设置了免费师范生保送计划,加大了知识青年对师范生的诱惑,并且培养了符合农村师范教育的人才,使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得以改善,减少优秀教师在农村的流失情况,并建立稳定高质的农村师资队伍,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

改变农村居民的教育观点。在相比城市居民之下,农村居民拥有落后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意识,而怎样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意识,我们应大力宣传教育,利用多种途径。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人都喜欢看电视,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甚至是更好的方式进行宣传,在农村的经济文化资源士分有限的情况下,也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后代产生影响。

3.制定激励措施,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中小学校长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

校长年轻化彰显着农村教育的生命活力和教育潜力,大多数校长工作热情高涨,严谨务实,理念先进,思路创新,是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家里手。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思路参差不齐,有些教育管理理念滞后,不懂教育规律,对自己要求不严谨,缺乏常规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经验,具有严重的守摊思想和小进即满意识,这些校长的办学思想无疑会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应该加大考核力度和完善任用机制,能上能下,动态管理,通过有效机制,让懂教育、明白教学常规、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的一线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

4.搭建成长平台。

全面提升干部和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对农村教育面貌的改善起着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但社会形势、经济形势、教育改革不断发生着变化,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方法。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大对教育干部的培训力度,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培训途径,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干训工作,为农村教育做好引领示范工作。

教师进修学校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均衡教育为导向,树立坚定的教育引导意识和服务意识;探究与时俱进、追求新知、切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搞好以教研带培训,以培训促科研,提高培训的多样性,全心全意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服务,卓有成效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调研,全面了解农村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掌握培训的第一手资料,增强各类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结合农村教育现状,探索符合农村学校特点的培训模式,尝试“订单式”培训、现场指导培训、长期培训等模式。加大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新教师三年发展目标》,确保新教师尽快成长。

五、结论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教育问题是常见的。可教育是对孩子起关键作用,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未来,希望教育问题发生了,就能得到解决,特别是农村孩子,要给予农村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及教育公平的机会,能让农村孩子一样在基础教育上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关心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也让城乡小学教育小一些差距。

根据丽水市和丽水乡镇发展特色,可以模拟制定几个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方法。总的来说,当前城乡教育资源仍是不均匀的分配,要想改善目前的现状仍需不断的努力。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政府要鼓励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这样,也许在几十年之后,农村的教育会得到良好的改善。

六、参考文献

[1] “乡村教师作答情况”用作答的乡村教师数占被调查乡村教师总数的比例来表示;“城镇教师 作答情况”用作答的城镇教师数占被调查城镇教师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2] 彭新实 《日本教师的培训和教师定期流动》 2000(10)

[3] 薛国风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 [期刊论 文] ——日本问题研究2002(01)

[4] 韩延明;李春桥 《教师资源配置的现行模式与改造》 1997(01)

[5] 毕正宇 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期刊论文] ——安阳工学院学 报 2005(03)

[6] 刘新凤 《云南省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经济分析》 [期刊论文] ——时代金融(下旬)2011(2)

[7] 郭朝晖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 [期刊论文] ——湖州师范学院学 报 2008(6)

[8] 瞿志远、王诗宗 《城市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基于宁波市江北区的研究》

[期刊论文]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5)

[9] 王贤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述评》 [期刊论文] ——教育导刊2008(8)

三、 研究思路

1、观察城市和乡镇的教育情况,总结城乡教育差异的现象,提出城市教育和乡镇教育的差异;

2、阅读书籍,查找文献,搜集有关城乡教育差异的内容;

3、确定对城乡教育差异研究的方向;

4、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相关研究,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和归类;

5、从各个方面分析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给出有关建议,得出结论。

城乡教育差异论文范文二: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调查报告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日益明显,教育资源的失衡已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拨款制度、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政策、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现状;成因;对策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出现不平衡的局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

据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与当前城镇教育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一、家庭

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楼院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而许多贫困的城市家庭教育支出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许多乡亲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乡亲长年外出打工,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的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农活家务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家长表示高中和大学高额的学费是他们更愿意认孩子学习一点专业技能(比如电工,修车,焊工等)的重要原因。

家庭对于教育孩子的态度往往不如城市家长,只看重文化成绩不注重课外素质的拓展,他们衡量一个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总认为文化成绩一好能带百好,这样的关心,给孩子产生一种概念,学习成绩丝毫不能马虎,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受宠,家长也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将来就能有出息,他们忽视了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应该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我们支教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孩子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都有天赋,但由于家庭方面对教育要求的单一化,导致孩子身心发展不平衡。而我们在许昌市则可以看到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各类的艺术辅导班进行学习,拓展孩子的全面素质。

家长的文化素质在很大方面影响了孩子的教育,城市家长一般文化水平都较高,在教育上占有优势,而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难以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对待教育。

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在当地村民访谈时,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二、学校

1、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楼院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

在查阅资料中,我发现学校中中专毕业的是较高学历,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2、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3、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

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但他们表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像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很简单,子女能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但对于子女的要求,他们大多都给予满足。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后情况就会改观了。这短短数语听起得如此轻松,可知他们流了多少的汗水?而这一切,作为子女的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呢?而就在我们支教基地楼院小学,目前学校所有的建筑只有一幢两层的教学楼,学校围墙到我们支教结束仍然由于经费不足在那该了半拉。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此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 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

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势,而这些城市先进文明,目前没有充分辐射到广大的农村,造成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农民难以增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极力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城乡信息“高速公路”的带领下,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

(三)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 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 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在支教中,我了解到农村教育的现状,这更激发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我们会以我们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文化教育当中,为解决我国城乡教育问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焦伟侠,陈俚君.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

2.许昌学院:教育报告

3.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 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余秀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