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教案及原文

2017-06-01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为了帮助语文教师讲好这一课,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原文及翻译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缘:因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登飞来峰》,了解诗句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2。

自学提纲:

1. 自读古诗,读通读顺,自学字词。

2. 再读古诗,读出韵味、节奏。

3. 图文结合,理解句意。

4.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典故,体会诗句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诗的写作特点。

自学检测: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飞来峰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2.理解句意。

飞来峰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的诗句是:( ),( )。

合作探究:

1. 图文结合,理解句意。

2.这首诗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诗的写作特点。

拓展训练:

1.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堂清检测:

一、 默写古诗《登飞来峰》。( )(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填空。

1.诗中抒发作者登上飞来峰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 )。

2.全诗借景抒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答问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向我们揭示出一条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 ),( )。”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堂清结果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蕴含的哲理,感受诗的意境。

2.体会作者通过诗歌告诉我们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2。

自学提纲:

1.自读古诗,读通读顺,自学字词。

2.图文结合,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诗人看出来了吗?诗人为什么看不出庐山的样子?

4.诗中哪两句诗点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自学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 )(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划出诗的节奏。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3.理解句意。

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近高低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格言来概括诗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

合作探究:

1.图文结合,理解句意。

2.这首诗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拓展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将《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进行比较学习。

3.背一背其他有关写庐山的诗。

堂清检测:

二、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填空。

1.用一句格言来概括诗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一首有关庐山的诗。

堂清结果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