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五好党员先进事迹

2017-06-14

作为一名五好的先进党员,要始终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下是小编精心搜集的2017年五好党员先进事迹范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五好党员先进事迹范例篇一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围绕群众的期盼,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王光国

王光国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实干作风,带领党员群众绝壁凿路。他所在的店子坪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720余人。虽然1997年已经修通了由209国道连通村委会的通村公路,但距龙坪乡中心集镇仍有28公里,尤其是一、二、三组至今不通公路。因此,长期以来村民上学、就医、赶场等只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前往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劳动成本,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王光国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2005年1月以来,王光国在多次实地踏勘和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村民在洋芋河畔吹响了绝壁凿路的号角,誓将天堑变通途。在悬岩上,他们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半山腰,他们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喝山泉水解渴,吃烤土豆充饥,早出晚归,年复一年。缺资金,他们通过村民集资等渠道多方筹集;缺劳力,男女老少齐上阵;缺技术,他们用钢钎、铁锹一点一点凿、一寸一寸抠。王光国的家离修路工地有5.5公里,每天往返10多公里。白天修路、筹款,晚上时常还要开会,总结工作进展和出现的问题,时常回到家中已是三五更,很少能睡上一个安稳觉。手磨破了皮,鞋磨穿了底,他一往无前。

王光国有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敢于迎难而上战胜重重艰难困苦。在修路的过程中,面对村民的种种质疑,王光国说:“不干就永远干不成,干了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10年修不完,我们就修15年,20年。”在过去的7年中,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便和几名村民小组长便经常跑乡里、进县城,到处寻求支持,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县交通局、县扶贫办、县煤炭局和县民宗局等10多家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累计为该村提供帮扶资金23万余元。2006年初春的一天,村民历经千辛万苦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不期而至的各种丧气话让大家的心凉透了!关键时刻,王光国站出来给大伙儿鼓劲儿:“路现在垮了是好事,等通车了再垮就要出大事了!现在正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我们要用双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用事实去证明给别人看!”他苦口婆心的劝导,让大家动摇的心一次次坚定下来。6年来,王光国带领村民累计投义务工3.5万多个,开挖土石2.2万多立方,在洋芋河两岸凿出了2.5公里毛公路。投入不足16万元的“三材”款,已完成了180余万元的货币工程量,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死亡之岩”上的人间奇迹。

王光国拥有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朴实情怀,真情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他常说:“我这个书记是群众选的,群众信任我,我就要给他们当好家,领好路。”为了带领群众安心修路,他舍小家、顾大家,处处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王光国自己的家在店子坪村五组,早在2000年前就修通了公路,2005年以前,夫妻俩在自家办起了养猪场,开起了杂货铺,年收入2万元以上,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在修路之初,为了坚定村民们修路的决心,他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商铺和养猪场。在组织村民集资的过程中,看到许多村民实在拿不出钱来,他便将自家养猪场卖猪攒下的几万元钱全部垫了出来,并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人,我定会奉陪到底!”7年来,他没有给家里拿回过一分钱。家务和农活也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一年6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摩托车的油料钱。孩子生病了,他因为工地走不开而没有及时赶回家给孩子治疗。县里从村干部中定向招考公务员,他最终选择了放弃,他说:“不考公务员影响的只是我一个,以后还有机会再考。修路一旦停下来,就害苦了全村的老百姓。”他不计个人得失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也增强了村民们修路的决心和生活的信心。由于村里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加上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修路的人群中年迈体弱的老人和留守在家的妇女成了主力,王光国便时刻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成立了宣传、爆破、物资管理和记工四个工作组,制定了规范的作业流程,并明确了7名工地带班人员,使施工作业做到井然有序,从未出过安全事故。

2017年五好党员先进事迹范例篇二

卢夕同志现就读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西语系12级应用俄语班,曾任班级班长,系团总支副书记,学院社团副社长。2013年11月她被确认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她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自进入大学以来,她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各方面表现优异,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一、思想进步,永葆先进

刚进大学的时候她对党的认识还很肤浅,大学后通过学校的进一步培训,让她知道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从各方面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党的发展和党的时事。因此她自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举措,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到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严谨、作风正派,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2013年11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党组织的年轻同志,她能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认真细致,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时时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较强的党性。她深刻地认识到在困难面前一定要挺身而出,以身作则,为同学们做表率;时刻牢记保持自身的先进性,虚心向他人请教,接受同学监督。

二、积极主动,任劳任怨

自入学以来,她凭借着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先后担任班级的班长、系团总支副书记、班级纪律委员和学院社团副社长。在工作中,她始终保持了端正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树立了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都以大局为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任职期间,她勤勉工作、任劳任怨,只要一有事情,她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同学面前,帮忙解决问题的,完全把自己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同学。同时,能够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与建议,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坚持做到了不利于学校的事不做,不利于学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卢夕同志一直用她那颗热忱的心来帮助他人,从而获得了大家的赞许和认可,因此获得了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而在工作之余她也从不会忘记自己的学习,更不会因为工作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所以她的成绩也是一直没有落下的,在班级都是名列前茅的,由此也获得过校“三好学生”的称号。

三、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在生活上卢夕同志一直保持俭朴,朴实,严于律己,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因为家庭困难,她在大学期间尝试做了各种兼职,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同学们。在课外她还积极参加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乐于助人”是大家对她一贯的评价,她不仅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主动关心同学,而且每次都是尽最大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积极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平时的交往中,始终坚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原则,处处为他人着想,还能虚心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受到大家的喜爱。

四、勤奋学习,锐意进取

在学习上卢夕同志目的是十分明确的、态度端正、勤奋刻苦、锐意进取,对大学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善于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还给新来的同学讲解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自己成功的地方。她从来不会因为客观条件怎样而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工作的繁忙而迷失自己学习的方向。 因此在2013年度她获得了校颁发的一等奖奖学金, 2014年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当然,这些成绩绝不是终点,正在实习期间的她也没有放弃学习,每天还会抽出时间去学习自己专业方面的东西,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五、爱心永存,服务社会

一直以来,卢夕同志都十分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参加植树、福利院等活动外,她作为青年志愿者,还参加过校运动会的服务工作和系部举办活动的接待工作,而且在2012学年度被聘为海南文昌禁毒志愿者,在2013年度被聘请海南志愿者。在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海南特大洪水灾害中,参加各种社会募款活动并慷慨解囊,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在大学的三年里,她被老师与同学鼓舞着,用自己努力的汗水和执着的心态换来了今天的成长与收获,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该同志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为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2017年五好党员先进事迹范例篇三

“人感知外界信息70%以上靠眼睛,视觉是人的重要器官,人一旦失去了光明,或者光明面临失去的时候,心里的焦躁与痛苦常人难以体会到。”在线访谈时,魏文彬教授一再强调。作为一名从事眼科临床的医生,他更容易理解病人的痛苦,更明白“一丝光亮对人的生命有多么重要”!20多年来,他为近万名濒临失明的眼底病患者守住了最后的光明,被誉为“光明天使”。

苦练魏氏“无影飞刀”

“在黑暗中修炼光明”,是眼科医生对眼底病专业的形象描述。在眼科,几乎所有的眼底检查和手术都是在暗室中进行的。因为只有在黑暗中,透过检眼镜或是玻璃体切割机导光纤维发出的光,医生才能更清晰地辨析出隐匿于患者内眼深部的眼底疾患,才能在微小的方寸之地进行精雕细琢的眼底手术。魏文彬一直在这片被黑暗包围的世界里苦苦耕耘、默默奉献。

29岁那年,魏文斌被派往法国国家眼科中心国立眼科中心医院巴黎第五大学研修。分分秒秒不敢怠慢,跟在外国同行后头学习学习再学习……归来时,满箱子都是资料,为了不使行李超重,他用刀裁去资料的所有白边,回来后再一张张整理,一张张粘接。

早先,他的工作是从留有志愿捐献器官遗愿的逝世者眼部取角膜。活儿挺苦,没人愿意干,但是,每取回一个角膜,这世界就又多了一个能看见光明的人,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取材料没时没点,只要得到某医院志愿捐献角膜的人去世的通知,就必须立刻前往。因为死亡超过6小时,角膜就作废了。他经常是午夜时分睡得正沉被电话惊醒,赶去做手术。3年下来,共取了1000多副角膜。1000多次的辛苦就是1000多人的光明啊!

眼科手术永远迫在眉睫,必须快、准、稳。至今,他15分钟取18个材料的纪录无人可破。那把魏氏“无影飞刀”就是这么苦练出来的。

来中国出差的美国亚美通讯公司的总裁麦克先生,左眼突然视网膜脱离。更为糟糕的是,麦克患白内障、青光眼等多种眼病,又是高度近视,手术难度足以令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望而生畏。为麦克作检查的医生建议他回美国手术,可是视网膜脱离属急诊,稍有延误视网膜细胞就会变性。于是,麦克赶紧来到同仁医院。

手术是魏文斌做的。局部麻醉后的麦克始终咬紧牙关,潜心手术的魏文斌依稀听到“嘣”的一声闷响,后来才知道麦克紧张得崩掉了半颗门牙。第二天,魏文斌为麦克摘纱罩,麦克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立刻惊喜地叫出了声,他看到的是一个明亮的世界。他的裸眼视力恢复到了0.5,矫正视力竟然达到1.0。回国后,麦克到几家眼科中心复查,所有的国外同行都赞叹:手术做得棒极了!

体恤病人 呕心沥血

作为一名眼底病学科的知名专家,每天从全国各地赶来找魏文斌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按照医院对专家门诊量的工作安排,他出一次门诊最多可以挂30个号。但是,由于患者太多,魏文斌只得不停地为患者加号。特别是看到那些千里迢迢从贫困地区赶来的患者,手中捏着写有他名字的皱皱巴巴的小纸条,请他加号的时候,他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科里的同事们看他太累了,便劝他少加几个号,他总是说:“患者来北京看一次病多不容易啊,他们都不富裕,多待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我自己辛苦一点,能给他们减轻不少负担呢。”

然而,一个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非常有限,哪怕不吃不喝不睡,一天最多也就能看五六十个门诊病人,做十多台手术。事实上,魏文斌一天往往看80多个病人,做十三四台手术。同仁医院的医生说,这数字到极限了,等于一些专家一个月的工作量了。尤其星期五出普通门诊,患者里三层外三层围住门诊室。助手们早就累得叹息声接二连三,精疲力竭的魏文斌仍然和声细语,仍然面带笑容……一位老医生说:“这种功夫,实在少见,实在难得。”

很多患者在给医院的感谢信中说:“我们见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医院里的大夫们,到了吃饭时间天经地义地去吃饭了,这是常理所在的事,可魏主任一刻不停地为病人看病,中午只喝一杯酸奶,太让人感动了!”大家在感谢魏主任的同时,也为他的身体担忧,他们发自内心地说:“魏主任的健康就是大众光明的希望啊!”

仁心仁德 受人敬仰

拥有医学方面的天分和努力,对患者抱有真切的同情与责任,是魏文斌获得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原因。有一次,一名患者因为身上没有带够钱而无法买药,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钱塞到患者手里;为了让患者视网膜尽早复位,大年三十全家团聚的日子,他正在进行急诊手术;许多患者慕名给他写信咨询病情,他在百忙之中始终坚持亲自回信给患者,尽量解答好他们的疑问。

魏文斌一向都把自己的成绩归于党的培养、医院的培养。作为眼科中心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他承担着加强支部党员学习的重要工作。对年轻大夫的培养,是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床任务再繁重,他都会尽可能地抓住机会讲解。他在每周病房查房的基础上对住院患者病情进行深入讨论,同时举办专题讲座,为进修医师、研究生授课。他的课生动精彩,教室里往往是座无虚席。

在魏文斌的心中,“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把爱心奉献给渴望光明的患者”是他不懈追求的职业梦想。作为北京市党代会代表、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市青联常委,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赴老、少、边、穷地区义诊、扶贫,山西、安徽、江西、贵州、新疆、青海、西藏……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魏文斌经常对身边的人说,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以患者的痛苦为代价的。他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小时候在田间干活,我妈就跟我说,干农活要有干农活的样子,当农民要有当农民的样子。现在我成为一名医生,就是想着要有做医生的样子。”为患者守住最后的光明,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信念支持,更是他执著践行的目标和方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