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C )。
A.关于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对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运动的不同回答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存在性 B.意识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D )。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
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矛盾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9、认识的本质是( D )。
A.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客体在主体头脑中的直接映像
C.主体先验的对客体的认知
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0、真理是( D )。
A.标志主观的范畴
B.标志客观的范畴
C.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
D.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1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C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1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
D.分工协作关系
13、商品二因素是指(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14、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叫( D )。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积聚 D.资本周转
15、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B )。
A.G—W—G' B.G—W„P„W'—G'
C.W—G—W' D.G—W—G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C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
A.生产的相对过剩 B.生产过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的更新
18、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 )。
A.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B.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C.根本性质未变,只是局部调整
D.根本性质未变,局部也未调整
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B )。
A.1845年4月《神圣家族》的发表
B.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1888年6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D.1878年7月《反杜林论》的发表
20、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B )。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按资本分配
D.按特权分配
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AB )。
A.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C.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决定的
D.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B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是( ABCD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BD )。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理论性 D.社会历史性
6、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BCD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的发展环节
C.事物的联系环节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7、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ACD )。
A.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B.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C.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D.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 BCD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B.物质生产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
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C.物质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D.物质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历史变化发展,决定社
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
9、面临环境被污染,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 AD )。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1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
史前进。”这是因为(BCD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1、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ABCD )。
A.扩大的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简单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 BD )。
A.货币成为资本
B.劳动力的所有者是个自由人
C.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在生产资料上一无所有
13、下面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正确说法有( BD )。
A.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B.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C.其公式是v/c
D.其公式是c/v
1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BC )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 D.资本商品
1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BC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奢侈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6、垄断并未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复杂和剧烈,原因是( ABC )。
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B.垄断组织垄断不了所有社会生产
C.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D.垄断的实质就是竞争
17、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D )。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16—18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18—19世纪初期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8、下列现象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是( ABCD )。
A.彻底废除私有制 B.阶级消亡
C.国家消亡 D.“三大差别”消失
1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特点是由于(ABC )。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D.地理位置和所属区域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外部原因
2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BD )。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三、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这就需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以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主观认识本身不能称自己正确,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即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作为人们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认识被证实了,就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
4、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一)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3)社会意识受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二)其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
(三)再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性(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5、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不同的作用
(2)内容: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其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使用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3)划分的意义: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四、论述题(15分)
运用辩证法相关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首先,社会主义是共性。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其次,中国特色是个性,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三,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脱离马克思普遍真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如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等;二是要反对脱离我国的具体情况,盲目搬用外国的经验和模式的教条主义倾向。
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答案五、材料分析题(20分)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 学生们疑惑不解。这还用说吗?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正确处理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1.人的认识活动既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又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欲望、动机、习惯、信念、意志等意识形式,以及直觉、灵感、顿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形式。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也是可能的。
2.理性与非理性都是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理性包含着抽象力、综合力、判断力、记忆力等,是主体认识定势中的条理化、规范化、逻辑化的方面,规定着认识活动的目的与目标,制约着认识活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是认识活动中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首先要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正常的认识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内在渗透的过程。科学创新更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有科学的自信心、大胆的怀疑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才有可能打破常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和思维模式。
猜你感兴趣的: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试题及答案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3.高中政治选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练习试题
4.初三下册政治联考试题及答案
5.八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