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必看的修炼扎实摄影基本功

2017-06-24

导语:我个人对如何修炼摄影基本功还是习惯分为两个层面去谈,第一个技术方法篇,第二个心态修炼篇,两种层面同样重要,我个人甚至认为后者很重要。明天我们再来讲讲心态修炼。

第一章:技术方法篇

曝光与白平衡

技术层面无非就是:曝光,构图,白平衡,这些过去一年分享太多,太多。但还是总要拿出来嗮嗮,这些技术基本功虽然看着枯燥,但真的需要苦练功夫才能有成。就和扎马步一样,动作谁都会做,但真的要扎实起来,不累积年月是不可能的。这里面就有很多学问需要研究,交流,分享。

修炼曝光没有别的途径,多拍,多总结,多感受。根据相机测光表给出的曝光值,不管的记忆和对比,对比很重要。为什么在同样差不多的环境下,曝光值是不同的,要及时的对比思考。同样,专注学习白平衡建议使用K值,在不同环境,不同器材之下,K值的切换,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一直建议很多初学者不要死记硬背参数,不要走入教条主义的怪圈,要善于总结,对比,而不是刻舟求剑一般去记下来这个参数多少,那个参数多少,我们都嘲笑刻舟求剑的人不聪明,但这样死记硬背不就是刻舟求剑吗?环境在变,光线在变,参数也在变,却总是纠结死记硬背一个参数,真的意义不大了。

曝光修炼有成的标志,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熟练在复杂光线下摄影,比如说,遇到一个复杂光线,你自己心里根据日积月累的曝光经验,心里会有一个大概的曝光值出现,或者很多时候,你心里的这个曝光值,比相机自动给出的更要接近准确曝光的参数,大概这就可以算是曝光出师。

构图的修炼

构图的修炼虽然属于技术范畴,但更多的其实是感性的修炼,是反应一个人观察世界的取舍与排布。更多的时候,我们举起相机时,根本不会像那么多,平日记得什么几分构图法早就忘记了。拍拍风景时,可能还会思考下。 例如,抓拍,拍人像,有多少人举起相机还会觉得几分构图法之类的教条规则? 构图是一个人感性的惯性取舍,综合一个人审美修养以及技术惯性训练的理性与感性结合的动作。

但技术层面来说,构图还是有一个大的原则的,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减法。但不要一提减法,就认为是减少元素,就是减法了。颜色减法,元素减法,思想减法,表达减法,这些都是减法。就如一个空间,你塞得满满的东西,动也动不了,就死了,没有活气,没有生气,画面也是一样。留一定空间,留一点余地,就活了。用《老子》观点就是:月亏则盈,水满则溢。你看月亮在月圆很美好,但有没有想过,正是他缺的开始? 构图也好,做人做事也罢,都是一个道理,不要太满,满了就会溢出,起反作用。

总结:

学摄影,学其他的东西都一样,选学会如何建立学习思路,培养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好的学习思路和模式可以让你走的更快,可以从铺天盖地的教条垃圾信息中脱离出来。 不要总走教条,不要刻舟求剑,学会哲学思维,两面性看待问题,不断总结。比如前面说减法,可能又有人习惯性认为一切都该:“减法”,其实做减法是为了做加法,加上那个最重要的东西。一杯水,你装的满满的,什么也装不了了,倒空之后,就可以装任何东西。这种思想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技术的基本功和感性的美学人文修养,就和太极图的两级一样,都是相生想绕,缺一不可的。 每次分享,时间,字数都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次重点说修养,但也不代表技术不重要。下次说技术,同样美学人文修养也很重要,所以交流不能偏颇,端正心态很重要。

我认为,看待照片至少三个层面才能说你欣赏了一张照片,而不是一味研究锐度或者技术。技术层面看,就是曝光构图白平衡;艺术层面看就是色彩表达取舍。人文关怀层面看,就是思想含义

学习的第一步是学会如何学习,交流的意义是借鉴取舍,而不是评判对错。国内摄影圈一直弥漫一种极端化的思潮,要么:毒,大片,大师,大神。 要么就是烂片。只有少部分人能理性分析一张照片,哪里好,哪里不好,从技术与艺术以及人文关怀的多个角度去理性分析找出更多的学习思路与方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