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创业成功故事

2016-12-02

有人问:有没有一个人成功创业的故事分享啊?现在请看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一个人创业成功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一个人创业成功故事:时尚草鞋年赚百万

“爷爷脚气重了,特别遭罪。”1999年,李惠月在西安打工,接到老家的这个电话,急得不行。自己端盘子、卖保险,贪黑起早,还是没钱。她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一双凉鞋,爷爷却看不上:“以前穿草鞋,根本不长脚气。还是你爸编的这双草鞋好!轻巧、舒服、凉快!”看到爷爷爱不释手的样子,她心动了:以前这么多人喜欢草鞋,养脚,还会勾起怀旧情结,肯定好卖!

李惠月决定尝试一下。她让父亲编了20双草鞋,挂在自行车上,挨村叫卖:“草鞋,卖草鞋!”这一喊引来很多人围观:“让我们穿草鞋?小看咱农村人!我们都会编,你看谁穿了?”嘲讽起哄中,李惠月落荒而逃。一进门,父亲劈头一句:“我说不行,你还不听,这下死心了吧?”哭过之后,李惠月明白了:城里人不会编,我到西安卖去!

没想到,草鞋半天就卖光了。刚到家,父亲就乐颠颠地说:“西安的万经理打电话了,刚撂下,要50双草鞋!让明天送过去。”

李惠月一边张罗全家人编草鞋,一边赶印名片:“最新时尚,草鞋专卖,适脚疗病,艺术欣赏,送人收藏,馈赠佳品。”全家人忙了半夜。第二天一大早,李惠月的草鞋进了西安的鞋店,每双10元。她没马上回家,沿着大街走,看见鞋店就发名片,还给店主看样品。十几位感兴趣的店主提出了同一个条件:代销,卖完了再结账。李惠月答应了。

哥哥帮忙跑销售,李惠月负责草鞋的质量,爸爸负责组织人生产。月底一算账,李惠月净赚了6000多元!工人们多的拿到700元,少的也拿到500元,皆大欢喜。不久,学市场营销的表弟高翔雨也入厂了,李惠月如虎添翼。

一天,李惠月到西安市的威龙鞋城推销。摊主李女士两天卖出了40多双。鞋城里其他商户也纷纷要货。这下,李惠月每天生产2000双草鞋都供不应求,不得不加班加点,每天的销量提高到5000双。

薄利多销打开新渠道

麦秆鞋卖得更火

2001年9月,李惠月发愁了:草发黄了,拿什么编鞋子呢?员工都放了假。父亲劝她不要着急,戴上草帽就要出去找草。看着父亲精致的草帽,李惠月眼前一亮:“爸,麦秆能编鞋吗?”

第二天醒来,李惠月一眼就发现枕边放着一双麦秆鞋子。看着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她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了编成这双鞋子,父亲尝试了整个晚上,终于找到了窍门。要让麦秆更有韧性,就要边编边洒水;水浇多了,鞋子容易出现斑点不好保存,水浇少了又不柔韧。试穿后,他又发现单根麦秆编的鞋子不结实。怎么办?他试着把3根麦秆拧成一条草绳,再编鞋子。编了8双后,他终于掌握了窍门……李惠月忍不住哭了,她太明白了,一个巨大的原料天地打开了!

不到一个月,麦秆鞋卖遍了西安市,连兰州和太原的客商也来了。李惠月再次扩大生产规模。

9月天气慢慢变凉,麦秆鞋进入淡季。怎样提高销量呢?李惠月到太原调查市场,发现宾馆里的纸拖鞋沾水爱烂。如果草鞋打进宾馆,那该是多大的市场!她找到宾馆经理,对方认为10元钱太贵,没谈成。既然嫌贵,那就开发便宜的产品。李惠月马上组织编织能手做试验,新鞋子出来后,立即到延河水宾馆推销。宾馆经理王跃飞看过鞋子说:“还是贵,价格上不适应宾客。”李惠月说:“价格上可以商量,我先送你们20双,让客人试穿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4天后,王经理打来电话告诉她,宾馆每月需要3000双,每双5元钱。李惠月最初觉得每双鞋2元钱的利润太少,但后来一想:按这个价格算,一个月就可以挣6000元钱,全市这么多宾馆,一个月该有多高的收入?想到这里,她爽快地答应了。延河水宾馆为顾客换上草拖鞋后,深受顾客欢迎,宾馆因此还在门口打出“入住我店,免费赠送草鞋”的巨幅广告牌,以此招揽顾客。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西安的其他宾馆也不敢怠慢,急忙派人四下打听草鞋的生产厂家。不到一个月,草拖鞋就进驻了西安市的20多家宾馆。仅此一项,她每月就多赚了5万多元。

注重款式与质量 发展后劲更足

为了抓住老人孩子的心,李惠月开发了麦秆棉鞋,鞋底还刻上防滑条纹,又暖和又安全。为了抓住时髦女孩的心,她开发了漂亮的彩鞋和情侣鞋。情侣鞋又称对儿鞋,两双鞋子一起销售,鞋面上编织了“LOVE”的红色图案。为了抓住特殊要求的客户,她还定做鞋,鞋面上编上励志语、问候语和指定图案。目前,定做鞋子的销量最好,许多人把它当礼物、定情物。后来,她还开发出了玉米皮草鞋,更柔软、舒适,保健按摩作用更明显了。

为了保证质量,李惠月严格规范麦秆和玉米皮的质量。为了防止联合收割机破坏麦秆以及玉米皮,麦子成熟前,李惠月就与农民签合同,高价收购原料,条件是必须用镰刀收割、人工掰玉米。

2004年,她投资40多万元兴建的厂房竣工了,还买了两辆运货车。到2006年,李惠月成立了西安盛世桃源工艺品厂,除了草编鞋,还生产草编垫子和草编工艺品。目前,李慧月正在发展代理商,草鞋最低的批发价3元钱,零售价15元以上。

一个人创业成功故事:豆虫养殖开发都赚钱

陈光山从小在乡下长大。在当地,人们吃豆虫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豆虫放在水里淹死后,用擀面杖从头到尾一擀,豆虫的肉就脱皮而出,成了一个肉条,然后随自己的口味煎煮烹炸,那滋味可谓百吃不厌、味美鲜香。

长大后,陈光山才发现,只有老家人吃豆虫,别的地方根本没有。原来,豆虫只分布在我国黄淮流域以及华南地区,而且必须是种植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等作物的地区,被称为“国内少有、河北仅有、苏北特有”。

通过学习,陈光山了解到了豆虫的更多知识。这东西简直就是个宝——豆虫富含钙、磷、镁、铁等微量元素,有18种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质,比肉类、鱼类、植物类的蛋白质更适合人们的身体需要,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这正是城里人追求的高营养绿色食品!

陈光山自己开饭店,豆虫好吃又营养,为什么不让顾客尝一尝呢?于是,他按祖辈们留下来的做法加工成一道特色菜,取名“豆丹”。一开始还担心客人心里没准备吃不惯,没想到,尝过鲜的客人们一下子就上了瘾,都赞不绝口。陈光山的餐馆越来越火,很多人都是冲着这道“豆丹”去的。

有人开始模仿,但此时陈光山已经摸索出了绝活。先说味:选生长期为30天左右的豆虫,最为鲜嫩,与丝瓜一起烧制,掌握恰当的火候,配以其他配料,味道别具一格。不用专业的品菜大师,普通人吃一口也能立即分出高下。再说形:豆虫要一只只挑,个头一样大,这样的可以擀成果子样,而且显得整齐、高档。

渐渐地,陈光山烧制的豆丹在灌云县出了名。

养殖弥补天然断货缺陷

地方特色成产业

2007年,灌云豆丹被评为江苏省名菜,很多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客人特地开车过来尝鲜。

生意虽好,可也有发愁事儿——断货。灌云县大豆种植面积减少,豆虫越来越少。为此,陈光山先后想了三招。

第一招:找豆虫经纪人。陈光山每天都在市场转悠,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一个人总能搞到豆虫。原来人家是从湖南、安徽、河南等大豆产区收购的,陈光山以高出时价5-10元的价格包收,保证拿到的货最新鲜、最好。每年八九月份是陈光山最忙碌的时候,店里一天用掉几万条豆虫。

第二招:巧储存。豆丹是季节性的,7月开始10月结束。天气转冷,豆虫入土冬眠。有人曾用冷库保存豆丹,但是冷冻后味道和口感都大打折扣。农村冬天利用地窖储存地瓜,陈光山想利用这个原理,借助豆虫冬眠习性,把豆虫储藏在土里。陈光山分批购买上千斤豆虫埋在地下15厘米处。陈光山说:“挖得太深,空气就会跟不上,豆虫会死掉,挖得浅的话,上冻的时候就会冻死它们。”通过这种方式,陈光山可以把活豆虫储藏到来年四五月份,陈光山原本两个月的豆虫生意延长到了十个月。

第三招:人工饲养。地里储藏的豆虫到了五月份就会出土成蛾,新豆虫要七月份才开始上市,还是有两个月的空当。陈光山开始研究豆虫的养殖方法。大棚里养殖豆虫,要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促使豆天蛾提前交配孵化。反复试验,陈光山终于在五六月份成功孵化出新鲜的豆虫。豆虫五月就上市,刚好弥补了两个月的空白期。2009年,陈光山扩大了养殖规模,实现了全年都有豆丹销售。

陈光山比往年早一个多月的时间推出了新鲜豆丹,卖到了1200元一盆。靠这些豆虫,陈光山的新店——三星大酒店开业了,用餐环境改善了,豆丹的价钱也更高了。

灌云县逐渐衍变成了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产品也从豆丹菜肴,衍生出豆丹罐头、速冻豆丹等产品。目前,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安徽和河南等十多个省市,纷纷出现人工养殖豆丹的经营者。豆丹加工好之后,再卖给灌云及其他地区。以养殖10亩豆丹为例,平均获利在10-20万元之间。

这几年豆丹价格一直上涨,特别是在刚上市的时候,销售价格普遍都维持在60元/斤左右。而宾馆饭店加工成菜肴后,上市时一盆3斤左右用量的豆丹菜,最后标价都是600元以上甚至上千元,入冬后,豆丹菜就更贵,可以卖到1500元。

一个人创业成功故事:霉豆腐一年卖千万

祖传秘方巧开发“刘大姐” 霉豆腐旺销

霉豆腐味道绝美 食客尝过就买

在湖南一个古老的土家族村落——洗车河,当地有吃霉豆腐的习惯。到了冬天,家家都会做一些。制作霉豆腐工艺复杂,把泡一晚的黄豆磨成浆,用柴火煮开,然后点卤做豆腐。这个豆腐韧度大,摔不碎。豆腐做好后,切成小块,放置10-15天,自然发酵,在豆腐的表层长出一层霉,再通过腌制,就变成霉豆腐了。霉豆腐富含氨基酸,口味微辣咸香,只要吃上一口,就有欲罢不能之感,越嚼越香。

做霉豆腐是一个古老的手艺,刘家霉豆腐从1928年开始做,秘方代代相传。刘家的大闺女刘金霞琢磨着把这种小吃做成商品,让刘家霉豆腐走出洗车河。

适逢长沙食品博览会召开,刘金霞决定带着霉豆腐去试试。第一次参展,刘金霞毫无经验,没有宣传资料,不懂布展,更不知道怎么引人注意。刘金霞把霉豆腐往那一摆,让人随便尝。觉得好吃的人就掏钱买一些。霉豆腐的展位前很热闹,大家吃了都觉得这味道从来没体验过,而且醇香可口,越吃越想吃,很多参展商也特意过来买一些,准备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本想试试身手,不料霉豆腐被抢购一空。带的货太少了,除去各种费用,刘金霞没赚多少钱,可霉豆腐的受欢迎度让她信心大增:这个霉豆腐是受欢迎的,是好东西。

从此,刘金霞开始经营霉豆腐生意,一斤霉豆腐的成本4-5元钱,一年下来,她能卖上万斤。刘大姐霉豆腐也成了响当当的字号。

解决保鲜难题 一年四季都赚钱

眼看着生意形势大好,刘金霞却遇到了难题——断货。霉豆腐只能冬天做,夏天做不了,如果想一年四季都能卖,冬天就要多生产,然后储存,难就难在储存上,怎么样才能延长保质期呢?

刘金霞一直都坚持家传的传统工艺,从来不用任何添加剂。想在这个基础上延长保质期,难度可想而知。她买来花椒、辣椒、盐,反复地做试验,辣椒多少、盐多少、花椒多少、其他配料多少,按比例一样一样地尝试。

一次,朋友的父亲病危,就想吃霉豆腐。刘金霞犯了难,正好是夏季,到哪找霉豆腐呢。想起放在仓库里做实验的霉豆腐,刘金霞决定碰碰运气。一桶一桶地翻,有的臭了,有的长蛆了,有的上面起了白点、白色的结晶。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刘金霞意外地在墙根儿发现了两个放置了快一年的红桶,里面的霉豆腐颜色正常,味道甚至比当初的还要好。

送朋友一些,刘金霞开始研究起这两个红桶。配料、桶、温度、通风……把能想到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然后再反复试验。刘金霞发现,掌握好配料的比例,加以适当的存储办法,延长保质期是没问题的。

解决了保质期的难题,刘金霞开始提高产量。

包装上区别对待 产品卖到全国

2007年,霉豆腐可以大规模上市了。刘金霞决定一改以往自己单打独斗的零卖,在街上转来转去,她看中了县里民族宾馆旁的一家店。那里人流量比较大,是县城的中心。她带着产品上门去找,尽管味道还不错,但店老板还是拒绝了,“东西看起来太土了。”

包装不行,那就换礼盒,刘金霞再次登门,“洗车河霉豆腐是很多年了,原来没有做市场,我把它做成商品了,用礼品盒包装,你试试看怎么样,货先放在你这里卖,卖了以后再付款。”店老板被她的坚持打动了,留下了一些产品。

找上门来的第一批顾客,竟是从外地来旅游的人。旅游的人都想带一些本地特产回去,打听了一下,知道霉豆腐是当地很有特色的东西。这件事让刘金霞发现,把自己的霉豆腐做成当地特产,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方式。

她把霉豆腐分别包装,普通的罐装卖给本地市场,做成礼盒的一般都卖给外地来旅游的人,卖到了外地市场。凭这一招,慢慢地,刘金霞的生意越来越好。

2011年,刘金霞又干了一件在当地轰动的事情,她把这些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霉豆腐的扩产中。她的新工厂年产量将达500吨,一年的产值将能达到1500万元。

“刘大姐”霉豆腐虽然眼下没有油辣椒品牌“老干妈”那么大的名气,老板刘金霞却心气极高:“贵州有一个老干妈,湖南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刘大姐?”这话的底气,是缘于霉豆腐这一家传小吃每年带来的上千万的产值,只用了4年,而这才刚开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