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明堂事迹体会
高明堂出生于兴安盟科右中旗巴扎拉嘎苏木兴安嘎查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1983 年通霍线建线招工入路,分到新立屯车站代培。下面是带来的关于高明堂事迹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关于高明堂事迹体会
2016 年1 月18 日5 时40 分,霍林郭勒车务段党委书记高明堂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西部铁路。1 月26 日,局党委、路局下发决定,在全局开展向高明堂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宣传弘扬高明堂同志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本报从即日起以系列通讯形式刊发高明堂同志先进事迹。全局干部职工要学习高明堂同志信念执着、耐得住寂寞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耐得住艰苦的实干精神,永葆本色、耐得住清苦的俭朴作风,淡泊名利、耐得住诱惑的清廉风范,以高明堂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全面完成全年奋斗目标、推进全局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 年1 月18 日,西部铁路雪野凄怆,北风含悲。是日5 时40 分,把毕生心血倾洒在这片站区的霍林郭勒车务段党委书记高明堂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岗位上,时年刚届54岁。
青山处处埋忠骨,草原天路铸丰碑。自通霍线1986 年建成开通,高明堂就背着行囊来到这片海拔近千米、人烟稀少的茫茫草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 31 个年头悄然过去,西部铁路线不断延伸发展,已成为沈阳局“ 生命线”,而一直拼搏奋战在这里的高明堂却溘然长逝。1 月19 日清晨,高明堂的告别大厅内挤满了前来为他送行的职工、同事、好友、领导们,原来准备好的300 朵白花竟然远远不够,续买了一批又一批。在这片偏远艰苦的草原上,高明堂的葬礼庄重、非同寻常。他的亲友和同事们知道,高明堂生前忍耐了多少寂寞时光啊,他曾把坚如磐石的信念化作强大动力,在寂寞中刻画下一串串写满忠诚的光辉足迹……
带着信念,他只身来到西部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去坚持和奋斗。高明堂就是在强大信念支撑下,像一名无所畏惧的拓荒者,只身来到西部铁路。西部铁路是以通霍线为发端,向我局自建珠珠、霍白等铁路延伸,构成的主要运煤通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地域荒芜,人烟稀少,冬季最低气温达-40℃。恐怖的“ 白毛风”频频肆虐,所到之处,天昏地暗,奇寒入骨。几十年前,当地牧铺、村屯冻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1986年通霍线开通之初,铁路站区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大雪封门、化冰取水、咸菜佐餐是这里稀松平常的生活情景。当年“开门搁脚踹、吃水用麻袋、一冬没青菜”的顺口溜流传至今,是当时通霍铁路职工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但物质条件极度匮乏,这里的文化生活更是一片空白,“白天看太阳、晚上数星星”几乎成了多数职工打发寂寞的唯一方式。
高明堂出生于兴安盟科右中旗巴扎拉嘎苏木兴安嘎查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1983 年通霍线建线招工入路,分到新立屯车站代培。临行前,敦厚朴实的父母一再叮咛和告诫他:“孩子,你在牧民家庭长大,能到铁路上班多不容易啊,这都是党在关爱你,你一定要感谢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干活。”高明堂含泪点头,把父母的叮咛牢牢记在心里。
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许多人进线不久便难以忍受,想方设法陆续调离。而高明堂却没有一点离开的想法,毅然选择坚守在西部铁路,与寂寞牵手同行。在那股驱使他留下来一干就是一辈子的力量源里,既有浓浓的草原情怀、家乡情结,更有热爱铁路、奉献铁路的执着信念。
带着父母的嘱托,带着对党的忠诚,高明堂开始了他长达3 年的代培生活。他非常珍爱这份工作,无论担当货运员还是连结员,都认真学技术,严格守纪律,特别能吃苦,主动挑重担,被工友们称为“拼命三郎”。
新立屯站货运员邱淑贤看到这位蒙古族小伙厚道直爽、任劳任怨,刻苦学习业务,积极要求进步,渐生爱慕。经过一段时间相处,邱淑贤越发觉得高明堂品质好、有志向,值得终生托付。高明堂也打心眼里喜欢邱淑贤的贤淑、文静。于是两人结成连理,开始了家庭生活。
1986 年12 月26 日,他们的儿子刚刚出生3 天,高明堂就接到去通霍线报到的通知。此时此刻,高明堂的心情无比复杂。回到草原为家乡的铁路事业贡献力量,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这愿望想一想都让他激动不已,这愿望他不知期盼了多少回。但是看着儿子粉嘟嘟的小脸儿,纯净得像草原天空一样的眼睛,听着他发出稚嫩的咿呀声,闻着他身上充满温湿的婴儿特有的气息,无比强烈的父爱在高明堂心头山呼海啸般涌动。再看看妻子邱淑贤那因哺育儿子日夜操劳而迅速憔悴的面庞,那因渴望他留在身边相依相伴而尤显无助的眼神,高明堂的心都快碎了。他从未面对过如此痛苦的抉择,整整一个晚上未合眼。次日清早,高明堂痛下决心——到通霍铁路去。
满含对妻儿的不舍和歉疚,带着回到草原报效家乡的强烈愿望,高明堂草草收拾行囊,轻轻吻着儿子的额头,洒泪拥别妻子,与工友们踏上开往西部的列车,来到通霍线珠斯花站。
篇二:关于高明堂事迹体会
他去世后,在殡仪馆为他入殓时,同事发现他左小腿有一处伤口感染化脓,向他爱人寻问才得知,一个月前下大雪,他到所包保车站除雪,身旁的一名职工不慎脚下一滑,向钢轨上倒去,危急关头他伸手一把拉住这名职工,职工站稳没事了,而他却向前一跄,小腿磕在钢轨上,破了一个大口子。他患有糖尿病,伤口不易愈合,而他只用创可贴简单处理一下,也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这事。同事们听了,忍不住再次流下泪来。这是一位多么好的领导和大哥呀,他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克己奉公,他始终把工作摆在首位
在率先垂范、敢于担当的高明堂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工作。
从就任车务段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那天起,无论刮风下雨,高明堂雷打不动坚持每天五点半到单位,在科室干部上班前,把公文处理完,把情况了解清,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好。
他去世那天早晨,受多年不遇寒潮影响,天气特别冷,他照旧按时起床,准备去上班。妻子劝他:“ 这么冷的天晚去一会儿吧。”他毫不在意地摆摆手说:“没事的,再冷的天咱也经历过,咋就今天受不了了?”他一如既往来到单位,打开电脑批阅文件。不幸就在这时降临了,刚看了一个文件,他就倒在了办公桌旁。、电脑中他阅过的文件显示,那一刻的时间是5 时40分。
5 时40 分——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时间点,却成为一个伤痛记忆的代名词,永远存留在霍林郭勒车务段每一名干部职工心中。
去年9 月,霍林郭勒车务段五栋房、霍林河、霍林郭勒、珠斯花4 个车站进行信号设备移设施工。这是西部铁路历史上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历时最长的大型转线施工。
就在高明堂全身心投入施工组织的关键时刻,老家突然打来电话,告知母亲病危。高明堂听到这一消息,一股强烈的痛楚涌上心头。高明堂父亲早年病逝,母亲一生节衣缩食,为8 个儿女的成长和家庭生活操碎了心。那个年月,牧民家庭收入非常微薄,母亲起早贪晚,拼命劳作,也正因为过于劳苦,致使她患上了多种慢性病。这么多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回去看望母亲。母亲为了让他安心工作,电话里总是报喜不报忧,说自己挺好的,让他不要惦念。如今母亲病危,要是再不回去看望,母亲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会原谅自己吗? 不! 他绝不会原谅自己,他将遗憾一辈子、自责一辈子!
但高明堂心里特别清楚,就是自责一辈子,这一刻他也不能回去。面对这么大型的施工,全段上下都绷紧了弦高负荷地运转着,作为段党委书记,他怎么能在这空前关键的时刻张口请假,又怎么能够放心离开呢?高明堂强把焦急和牵挂压在心底,没对任何人说这件事,继续奋战在施工第一线。这期间,他每天都利用施工间隙向老家打个电话,关注着母亲的病情,默默祈祷母亲转危为安。而每次在电话里,他得到的消息都是母亲的病情正在加重。那些日子, 高明堂的脸色是沉郁的,大家都以为他是因为连日劳累,谁也不知道他的心天天在为母亲哭泣。
5 天后,转线施工圆满完成,高明堂连夜赶回老家。他急步跨进屋子,刚来到母亲床边,处于昏迷状态数日的老母亲突然清醒过来,看到身旁的高明堂, 伸出虚弱的双手, 一把抓住他, 吃力地说:“ 儿子,你回来了。”高明堂紧紧抱住母亲,顿时泣不成声。4 个小时后,老人永远离开了她的儿女们。按照蒙古族习俗, 次日凌晨3 时家人将老人入土安葬。凄冷的月光之下,高明堂与最亲最爱的母亲永远阴阳两隔,这个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曾低头落泪的蒙古族硬汉, 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母亲坟前,长跪不起,号啕大哭。
凝心聚力,他始终把带好队伍装在心里
西部铁路自然环境恶劣, 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文化生活枯燥, 车务段通勤职工达80% , 有汉、蒙、回、维吾尔等14 个民族。靠什么拴心留人、带好队伍?高明堂靠的是他特有的质朴和真诚,靠的是自己多苦无所谓、职工苦点就心疼的关爱之心。
高明堂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呵护着他的职工,职工们管他叫书记,更乐意热乎乎地喊他大哥。多年来, 他把心中的那份责任化作一团关爱的热情,始终用大哥的胸怀、大哥的温暖去影响和关爱他们,从而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和尊重。也正是缘于这份信任和尊重,高明堂走到哪里,凝聚力就会跟到哪里。他当珠斯花站党支部书记,凝聚力就填满了珠斯花站;他做霍林郭勒车务段党委书记,凝聚力就遍布霍林郭勒车务段。
1998 年8 月, 一场百年一遇的暴风雨突袭珠斯花站区,雨水像瓢泼一样倾泄下来,霍林河水迅速暴涨,地势较低的河东很快变成一片汪洋,许多房屋被洪水淹没、冲倒, 一名车站职工家属被困家中。危难关头, 高明堂二话没说, 立即带领6 名职工冒着大雨前去救援。
来到霍林河边时, 他带来的6 名职工惊呆了。平素温顺得像少女一般的霍林河,此时此刻像千万匹脱缰的野马,翻着白浪、卷着漩涡咆哮奔流。6 名职工犹豫地看着他,从他们畏怯的眼神里,高明堂读懂了他们的心思。但河对面的职工家属正等待他们救援,再迟一刻就可能被洪水夺去生命。
篇三:关于高明堂事迹体会
霍林郭勒车务段职工提起病逝在工作岗位的党委书记高明堂,都满含深情地说:“我们高书记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
诚如职工所言,高明堂确实有着不畏艰苦和知难而进的优良品质。
高明堂在牧民家庭长大,身体里流淌着牧民的血液,牧民顽强、刚毅的性格深刻地影响着他,使他从小就不怕吃苦。
高明堂是一位从西部铁路最基层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视忠诚履职为天职。当他的理想信念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他就有了勇于担当的使命和动力。对党和事业的忠诚为高明堂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步伐。
“我一定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吃苦在前,不求享乐,对党负责一辈子,兢兢业业一辈子。”这是高明堂1997 年7 月就任珠斯花站党支部书记时说的一句话。近20 年过去了,高明堂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组织的庄严承诺。
率先垂范,他终始给人以榜样的力量
西部铁路因煤而建,年货物发运量最高达10912 万吨,占全局货物发运量近四分之一。而受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影响,西部铁路一到冬季就频繁降雪,严寒、大雪和“ 白毛风”三股“ 恶魔”时而轮番施害,时而联手为虐,给西部铁路安全畅通带来严重威胁。
2011 年冬季,西部铁路遭受了大大小小45 场风雪的袭击。每次风雪降临,都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道岔和线路时常被雪掩埋。雪大时线路积雪最深可达两米,气温可降至-40℃,风力可达到七八级,有些车辆设施无法发挥正常功能,道岔积雪才清除干净又立即堆满,行车不得不被迫中断,抗击风雪的任务异常繁重。
灾害面前,干部是群众的榜样。每每这时,高明堂总是冲在最前面,成为抗风雪、保畅通的一员虎将。
2011 年2 月 4 日,一场暴风雪突袭西部铁路。-40℃ 的严寒中,大风裹挟着雪花在空旷的草原上撕扯着、咆哮着。5 时15 分,珠珠线告急,珠201 次列车被大雪掩埋在珠恩嘎达布其南货场至乌珠穆沁区间,急需珠斯花站开行救援列车抢通线路。此时已是段纪委书记的高明堂,立即向段长请缨:“ 我在珠斯花站多次参加这样的救援,有一定经验,让我带队去吧。”
到达现场后,风还在猛烈地刮着,雪还在疯狂地下着,天地间几乎一片混沌。在雪地里刚站几分钟,刺骨的“白毛风”就打透了棉衣,像万根钢针般刺遍肌骨。救援用的是铲车,高明堂高声对大家说:“我对线路设备熟悉,指挥过铲车除雪,我在地面指挥,你们到铲车和救援车内组织。”其他干部建议,大家轮番指挥,这样都有机会到车里暖和一下、休息一会儿,免得他一个人在风雪中太久冻坏了。高明堂以命令的口吻说:“ 我情况熟、经验多,为了保证安全,尽快抢出被埋列车,就由我一个人指挥吧!”就这样,他站在刺骨的寒风中指挥着庞大笨重的铲车,快速向前推进。
身上落满了雪,高明堂顾不得抖落;脖子上的雪化成水又结成冰,他没时间抹掉;浑身冻得又麻又痒,他用强大的毅力忍受。铲车和救援车里的职工看到,此时的高明堂就像一名钢铁战士,疾风阻不住他前进的步伐,暴雪摧不垮他挺拔的身躯。终于,雪埋列车一尺一尺地露出在钢轨上,他们以最短的时间打通线路,使列车恢复了运行。所有人的脸上绽放出笑容,而高明堂连冻带累已经抬不动脚步。
当大家扶着他从救援现场返回车站时,发现他的手、脸、脖子、脚都已经冻伤了。厚厚的棉裤因汗水和雪水不断渗入,冻成一个冰壳,脱下来都能立在地上。有的职工看到他冻得红肿的脸颊和双手时,心疼得掉下泪来,而他却不在意地安慰他们说:“ 没啥事啊,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草原人不冻伤几次,还是草原人吗?”
至今,没人能知道高明堂究竟被草原风雪冻伤过多少次。在干部职工眼里,他连动手术都不在乎,何况冻伤这点小事呢? 2005 年7 月,路局“ 大干20 天,突击抢运电煤”战役在通霍线打响。恰恰在这关键时刻,他因胆切除手术住进了医院。手术后苏醒过来,他人还躺在病床上,心却跑到了现场,立即打电话了解抢运电煤情况。躺在病床上的几天里,他的心别提有多焦急,几次三番询问医生、护士可不可以早点出院,把医护人员都问烦了。7 天刚过,他不顾医生劝阻,急急火火地跑回车站与站长共同组织煤炭抢运。一扎进工作岗位,高明堂就立刻变得精神抖擞,活力十足,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从病床上跑来的“ 伤员”。那段日子里,他比谁来得都早,比谁走得都晚,认真策划,周密安排,深入现场,精心指挥,顺利完成了电煤抢运任务。任务结束,他才感到腰部有些疼痛,掀起衣服一看才发现,刀口已经感染化脓了,不得不第二次被送进医院治疗,直至两个月后刀口才全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