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体裁故事
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看看那些创业的故事,激励自己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艰苦创业体裁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艰苦创业体裁故事一:
潮农李学友微博卖菜,成最潮的农民
新潮农民微博卖菜的创业故事
在很多人的眼里,微博只是那些企业家、作家、娱乐圈、上班族和自由职业者等“知识分子”玩的新潮社交工具,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其实农民玩起微博,比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要疯狂的多。今天要介绍的一个农民创业者,叫李学友,在新浪微博上,他有一加V的认证号,叫“潮农李学友”,李学友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勤劳、朴实、憨厚、单纯。让谁也没想到的是,几年前互联网的时髦玩意儿—微博,竟然改变了这位乡村农民的平凡生活,让他拥有了自己的“粉丝”,被称为“最潮的农民”,并因此上了报纸和电视……农民李学友成了“名人”。但是42岁他总爱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腔,腼腆地说:“没啥子没啥子,种地的嘛!”
粉丝通过微博“订菜”
2008年,李学友才刚刚学会用电脑玩“斗地主”,在他看来,“电脑很好耍”,仅此而已。2009年,李学友学会了在网上看新闻、上“农民论坛”,他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认识了做环保农耕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得到了学习种植生态蔬菜的机会。
种了很多年地的李学友,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不用化肥和农药的蔬菜可以更值钱儿”,也第一次见到了神奇的“太阳能捕虫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2010年,李学友开通了自己的微博,他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自己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年下来,自己的微博只有1名粉丝。
2011年的春天,李学友决定在微博上“说说自己种菜的事”。他开始写下——“油菜长得好肥。”“我的青笋冒薹了。”“萝卜缨子好若人喜欢。”……
让李学友始料未及的是,这些看似粗糙的只言片语竟引来了无数粉丝的围观,很多粉丝要求,“拍个照片看看?”“菜卖不卖啊?能不能送到家里来尝尝?”“能微博订菜不?” 。突如其来的关注让李学友异常兴奋,他学会了用手机拍照,并发到微博上。他决定用微博打广告,把他所在的环保农耕小组的菜通过微博卖出去。但是,怎么卖呢?李学友发了一张表格到微博上,将蔬菜图片、价格、派送范围明确出来,“求购!”
但是,围观的多,询问的多,看热闹的多,就是掏钱买的没有。直到2011年7月,一位粉丝成为了李学友的首位客户。粉丝通过微博“订菜”:“油菜安逸哦,来个三斤。韭菜嫩不嫩啊?先尝个两斤。”
从此,李学友的粉丝越来越多,直至今日,已经有4000人,更为难得的是,居然有30多位粉丝发展成为了他的顾客,其余的都是潜在客服。
微博讲述种菜故事
李学友决定,从此每天都发三五条微博,讲述自己的种菜故事,发送最新鲜的蔬菜照片,吸引粉丝们的关注。并且,李学友给自己加了“V”,将每周一和每周四定为“送菜日”,在微博上接受“订单”,亲自为成都市区和郫县的30多家客户“送菜到家”。
虽然生意有所转好,但李学友坦言,“微博只是一种销售办法,很新鲜,很好耍,”并没有给他带来理想丰厚的收益。“现在有固定顾客30多人,一大半是微博来的,虽然不像头两年在亏损,但除去成本只能是略有盈余。”再加上种子、人工、管理等成本,李学友的收入仍然微薄。“我希望微博能成为一个桥梁,让客户信任我们,然后,通过季度订菜、年度订菜的方式预付菜款,让收入更稳定,风险更小些。”
李学友算了一笔账,他平均每个月往成都城区送8次菜,30位顾客不是每人每次都要,“平均一次算20个顾客,每个人5斤菜,一共100斤,其中还有近一半是我们组其他农民的,也就剩下60斤是我自己的,按照5元一斤的价钱,我的纯收入有300元,减去运费还剩200元,每个月就是1600元。”
虽然,李学友经常因为接受媒体采访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但他仍乐此不疲,他也在打着小算盘。“你们也给我做广告了嘛,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买我们的菜。”他更希望,“能吸引大客户多买点,小散户还是不行,买的少,送起来麻烦,还不够跑路的成本。”
艰苦创业体裁故事二:
80后小伙弃放弃铁饭碗,小岛上种稻养鸭的创业故事
毕业季又到了,怎样面对自己的职业人生,成为困扰当下许多年轻人的难题。然而,苏州有一位“80后”年轻人,在捧了7年事业单位的“金饭碗”之后,2年前,出人意料地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旁人看来颇为“另类”的选择。
王树基出生于1983年,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大男孩,青春,阳光,透着一股子灵气,还有些小小的狡黠。而问起他的工作,他会很兴奋地打开话匣子。“我可是个有知识含量的新型农民,种的是生态大米,做的是环保项目,而且还是为自己打工。人生的道路千千万,创业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和价值。”
放弃文广局事业岗位,来到徐州的一个小岛上开始梦想旅程
2006年,王树基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他获得了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的机会,并顺利取得了事业编制,主要的工作是组织和安排各类节庆活动。可以说,这份工作既专业对口又符合他的兴趣特长,更是很多人羡慕的“金饭碗”。然而工作七年后,一次随意的聊天却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次因工作需要,王树基随车运输东西,坐在副驾位置的他随意和司机聊起了天,司机告诉他,自己是盐城的农民,到城市里打工,孩子和父母留在老家,老家有几亩地,他父母每年就靠国家收购和补贴过日子。开货车虽然辛苦,但每月至少5000元的收入,顶得上老家种地一年。现在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到城市打工,村里很多地都荒废在那儿。
无意间的几句话让小王上了心思,是不是可以把荒废的土地集中起来做些事情呢?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如果有了地,哪怕只是保障自己及家人的饮食安全也好啊!怀着这样简单的初衷和想法,王树基找到了几个朋友,大家竟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随后他们开始考察土地,筹措资金,王树基还来到了双塔街道创业能量站,专门了解了创业政策并参加了创业培训。两个月后,他们决定在徐州微山湖的一个小岛上开始自己的梦想旅程。小王顶着压力,毅然辞掉了事业单位的工作,一头扎进小岛,做起了草脚农民。
岛上没通路没通电,摆渡来回要1600元,拆下电瓶车的电瓶维系30瓦的灯泡
“现在想想,当初决定创业靠的是一股子没来由的热忱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甚至还有些年少轻狂。真正做起了农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过幼稚,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成长和成熟起来。”如今,说起创业初期的磕磕绊绊,王树基颇有些“都付笑谈中”的大气和坦然。
创业的首要问题就是交通,小王他们选择创业的小岛,其实是一块没有通路的河田地,岛上没有通路也没有通电,更没有人居住。附近的村民都是划船上岛进行种植,顺便捞些河里的鱼虾来卖,从而维持生计。
小岛地属南水北调的枢纽,京杭大运河和微山湖的岔口,周边50公里不允许有工厂建设,这让小王他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岛上生态环境非常好,土质、空气都不受污染,为种植生态大米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忧的是创业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王树基介绍说,摆渡一个来回就是1600元,要运4台水泵过去抽地下水,才能维系水稻的生长需要,每天80升的用油硬是过了河从这头扛到那头,而走上一圈要好几千米。晚上晚了回不去,将就在地里的简易房里睡一宿,要知道荒岛无电的一宿是很难熬的,除了电瓶车拆下的电瓶简单维系一个30W的灯泡,整个岛上没有一丝其它的光亮。
上网查资料找到“稻鸭技术”种植生态大米,80后小伙伴开始农民生涯
“其实,这些在我们决定创业的时候就有了心理准备的,但是真正亲身体验的时候,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80后’还是有点扛不住了。可是,已经把自己工作七年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了,当初辞职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对父母保证,一定不会退缩和后悔。有句话说得好,不逼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么艰苦的环境我们最终还是HOLD住了。可是技术的难题却着实让我们犯了难。”
确实,这群“80后”小伙伴想要种植的是生态大米,不打农药不用化肥,而这几个创业伙伴却没有一个是学习农业相关专业的,技术从哪里来,这让大家一筹莫展。好在,年轻人有的就是探索精神,通过朋友圈和网上资料查找,他们发现了在我国已经实验十年之久并且已经相当成熟的稻鸭技术。特殊培育的鸭子孵化后第7天就开始到水稻田里与水稻共同生长,鸭子吃虫翻土提供肥料,而水稻田就是鸭子的家,利用生态循环达成共赢。这项技术吸引了他们,在参观了几个成熟的企业,学习相关技术后,他们聘请了技术专家,用稻鸭技术正式开始了农民生涯。
“困难是不少,但乐趣更多,野鸡野兔野鱼野虾,漫步小岛,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自己种的水稻每天长高,看着为水稻服务的鸭子每天长大,真的特别幸福。其实很多城市人都向往农村生活,那是真正的放松,没有朝九晚五,没有电脑电视,纯净得像回到从前。自己动手烧吃的,偶尔划划船捞点鱼虾,自己种菜养家禽,人生有这样一次经历真的很幸福。”王树基感慨道。
种植的大米一年就达到了绿色标准,最大的收获是女儿懂得珍惜粮食
创业两年,王树基的事业在街道创业能量站的关注和扶持下稳步发展,如今,已成为高校产学研教学基地,种植的大米一年就达到了绿色标准,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年。创业的第二年,也就是今年,他们更准备在收获以后进军有机大米的种植和培育。
从“五谷不分”的大学生到掌握现代农业知识的“新型农民”,从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到担负十余人事业的企业负责人,王树基的青春充满了未知和希望,也更多了些责任和担当。
“做父亲了,家庭教育是大头,我有个三岁大的女儿,小时候挺乖,现在有些小淘气。”
王树基坦言,现如今的年轻人很大程度会依赖父母帮忙带孩子,于是就有了隔代宠,女儿之前吃饭总有些浪费,宁愿饭后吃零食,但是,自从爸爸开始从事农业,她就知道自己家里吃的米是爸爸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晚的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不剩!“或许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吧!”说起自己的女儿,王树基满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