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合作和成功的事例

2017-05-26

合作是友谊的纽带,代表着一种协和与默契,一种荣辱同担的决心。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有关合作和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有关合作和成功的事例篇1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乒十万来攻,二人是五子良将之二,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对强敌,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

有关合作和成功的事例篇2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的这句话最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了。

作文素材--合作篇 最新素材: 南汽是中国最早的汽车企业之一,是中央所属企业,虽然短暂的转由南京管辖,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理念、自豪感都有着深深的央企风格。到上南重组时,尽管南汽已是个“破落贵族”,但自豪感仍在;而上汽虽是一朝新贵,但起家不过是个“弄堂小厂”,企业底蕴尚浅。加之之前双方已经有一次不成功的合作经历,要把南汽吃进去,融化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主品牌名爵,是南汽最大的亮点,上汽之所以愿意重组南汽,很大程度是看上了南汽收购的罗孚资源。当年南汽和上汽分别收购了罗孚部分资产,按照南汽人的说法,他们得到的是“14311”,即:一套完整的企业资产,包括MG和奥斯汀(Austin)品牌;4款整车的生产技术和设备;3个系列发动机;一整套先进的发动机研发设施;一个汽车自主品牌。虽然上汽利用罗孚技术,打造出了自主品牌荣威,但相比之下,MG是被国际广泛认可的国际知名品牌,荣威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漫长的时间。 上南合作,最大的障碍是处置南京菲亚特。菲亚特,号称全球小型车专家,但从1999年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成立,到2007年底,四款车型累计销量不过15万辆。缺少资金投入,没有很好的车型,形不成合理经济规模,多年亏损,是南汽一个流血的伤口。对南京菲亚特不仅外界不看好,股东双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菲亚特以一欧元价格平和退出,上海大众接手南京菲亚特,当年改造,当年产出,销售整车4万多辆;2009年上升到8万辆,截止目前,已累计生产26万辆,销量连年翻番。南京菲亚特止住了血,成为上南合作后见效最快的企业。 与南汽友好分手,菲亚特也是一种解脱。因为了却了这段“孽缘”,得以与广汽合作,在长沙发展,在中国市场得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南合作后,南汽每年减亏40%,2010年全面扭亏。职工反映,变成了上汽人,找对象都变容易了。如今南京市政府再也不用给南汽“输血”,反而有了税收进账,GDP增加了。日前上汽公布了“4个1”计划:未来五年在南京基地投入100亿元,形成100万辆产能,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带动形成1个零部件及汽车服务贸易的产业基地,提升产业集聚功能,使南京成为上汽集团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南汽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是实实在在的转变。

有关合作和成功的事例篇3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受世人瞩目的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是伟大的。他们替中国,替全人类完成了 一个无与伦比的使命。可是,费俊龙能独自登上太空,安全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吗?聂海胜呢?不,没有合作,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飞船的构造需要设计师的合作,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的合作,太空上的工作需要领导的合作,船舱里的生活需要他们俩的合作…… 难道作为学生的我们,还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点什么吗?

有关合作和成功的事例篇4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