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考
量力而为不拔苗,人生道路千万条;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考好考差已尽心,坦然面对无烦扰。祝七年级语文期末考顺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考,大家快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题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省(xǐng) 凫水(fú)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 (gá)
B.犁铧(huá) 告罄(qìng) 皑皑(ǎi) 忧心忡忡(chóng)
C.咿哑(yā) 砭骨(biān) 阴霾(mái) 叱咤风云 (zhà)
D.怂恿(sǒng) 驯良(xùn) 犷野(kuàng)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吁气 深遂 晦暗 变幻多姿
B.癫狂 崔巍 脐带 锋芒毕露
C.剽捍 庇荫 呵斥 语无伦次
D.斑斓 抽搐 疮痍 提心掉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敌人陷入地雷阵之中,进退维谷,非常狼狈。
B.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妄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 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的睡莲尽态极妍。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B.各省已有23座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度汛安全的水库得到整修、重建,消除了安全
隐患.
C.因为我从小在临沂长大,所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自言自语道: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B. 领略过一次海风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味。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不意
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
C. 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
D. 其实,他们的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经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6.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4分)
(1)《狼》选自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
(2)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文段中的“我”是 ,写的是“我” 的一段生活。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
(4)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8)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8. 认真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禁烟令”开始实施后,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期中考试后,七年级(1)班召开家长会。作为班长的你正在门口引导家长进入教室,这时,一位男家长吸着烟准备进入教室。你应该说些什么来劝阻他?(30字左右)
请根据语境,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相近。(3分)
祝福是春天里的一缕清风,给你送去凉爽; , ;祝福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给你送去温暖。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
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0题。(4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群响毕绝 ( ) (2)宾客意少舒(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其一犬坐于前
B.其夫呓语 不能指其一端
C.妇拍而呜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敢哗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3.选出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文章记叙了口技表演者一段精彩表演,记叙有条理而又曲折多变。
B.本文既可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甲文写一个紧张救火的场面时,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艺人表演之“善”,属
于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14.第二段描写听众的动作、神态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16~18题。(8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 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18.下列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时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C.文章主要写了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和朋友爬崖摘枣三件事。
D悬崖上的枣树”启发我们,梦想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 却总在召唤着你,鼓舞着我们前进。
(四)阅读文章,回答第19~22题。(15分)
等待那只手
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
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⑦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⑧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
⑨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见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⑩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能神志清醒的本领。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保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11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12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13他的眼睛大多数时间望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14他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犹疑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却没有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
○15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16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中的泪水溢出来。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文/巩高峰 有删改)
19. 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20. 赏析第○12段中的画线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说说本文标题“等待那只手”的含义。(4分)
22. 老头是个怎 样的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同作者相似的经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想。(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有人说生活是七色板,在这种神奇的七色板里,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还有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与温暖的阳光,听听身旁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根据题意,补全作文题目;(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