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础训练是唱好合唱的必要条件
谈起音准、咬字、和声等合唱基础训练,每个合唱团都非常熟悉,然而一直重视并坚持训练的合唱团却不多,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做好基础训练是唱好合唱的必要条件相关资料。
江省合唱协会副理事长陈祥文教授指出,目前无论是少年团、成人团、老年团都存在不重视合唱基础训练的问题,很多合唱团都是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之后,就开始唱整首作品。实质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合唱团遇到的诸如歌唱不和谐、跑调、唱不好作品等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正确持续的基础训练得到很好解决。他认为,合唱的基础训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训练,一是作品训练。多年在一线指导合唱工作的陈祥文在基本训练方面摸索出了几条重要的经验。
声音:确定统一的声音观念
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声音和谐,这建立在所有人对于声音观念有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统一的声音观念、寻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声音基本模式,也就成为一个合唱团基本训练的首要目标。陈祥文指出,每个合唱团要明确各个阶段需要怎样的声音,大家再向这个声音上靠。其中,人与人之间声音的统一是横向的统一;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的统一是纵向的统一。在每次训练中都对团员提出声音的统一要求,团员会形成基本认识,如果只提一两次,很难形成固有的观念。
气息:“一头一尾”气息均衡
气息统一是合唱团声音统一之外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团员演唱乐句时气短气长不统一势必会影响演唱的统一。陈祥文在实践中发现,合唱气息的均衡关键在于起声与收声这“一头一尾”之间。起声时气吸进来是饱满的,到收声时气息已经用了七八成,如何在起声时控制饱满的气息,在收声时气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支撑,是合唱均衡气息的训练难点。这要求在平时训练时,对气息使用有统一的要求,比如一个长乐句,每个人都规定均匀唱多少拍,要经常运用长乐句进行气息支撑与均衡的训练。
咬字:归位、注重韵母、混合韵
咬字吐字是中国人唱好合唱难度大于外国人的重要原因。陈祥文发现尤其是做好基础训练是唱好合唱的必要条件大部分中老年合唱团中,咬字、吐字成为难题,大部分团员因为口音问题,导致咬字吐字不易解决。有的合唱团练声曲唱得很好,一到作品就出现问题,关键就在于咬字上。由于中国汉字的咬字方位不一样,有的靠前,有的靠后,有的字宽,有的字窄,造成了很多字的声音不同。陈祥文总结了三条经验:首先是归位演唱,即把不同的字归位到最适合歌唱的位置去咬,“前面的字往后咬,后面的字往前咬,宽的字往窄咬,窄的字往宽咬。”第二是注意字头和字尾,他指出,人说话时注重的是声母,演唱时注重的是韵母。韵母能不能唱好,是歌唱能不能唱好的关键。演唱时声母要短,韵母要长,韵母始终保持在同一歌唱状态中。比如“前”字的声母“q”要唱得极短,然后迅速将声音保持在最后一个韵母“an”上。第三是马革顺先生提出来的“混合韵”,即如果在一个不间断的乐句中遇到归韵的问题,为保持乐句连续性和音乐完整性,可以不归韵。演唱时有的字归韵,有的字可以不归韵,称为混合韵。
音准:调性基础上练习音阶
音准几乎是所有合唱团面临的关键问题,陈祥文指出,大家都知道音准的重要性,但愿意花时间练习以及会不会练习成为合唱团唱得准不准的两个主要原因。音准最重要的环节是音阶的练习,有的合唱团从来不唱音阶,每个音阶之间的关系都不清楚。陈祥文说,他们曾做过一个试验,让合唱团在无伴奏情况下唱同一个音阶,三遍下来很多合唱团已经不在原来的调上了。他建议把握音阶准确性的同时要把握调性感觉,即音准的训练首先要关注音阶准确性,同时灌输给团队调性观念。在解决了音阶的横向问题之后,再进行音程与和弦的训练,两个声部以上的结合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在有其他声部干扰情况下唱好,是基础层次;能在有干扰情况下不仅唱好还能让其他声部对自己进行支撑,则是更高层次。音阶、音程之后是和声训练,分解和弦的练习可以建立立体、纵向的声音观念;一个和弦连接另一个和弦的练习可以在脑子里建立相应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