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练习试题

2017-04-08

历史教师往往都会知道历史试题卷的练习,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练习试题,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练习试题

选择题

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三书的重新解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革科举制度与整顿太学

B.发展儒家理论,弘扬儒家思想

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与制造舆论

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 )

A.均输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

A.打击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打击高利贷者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A.缓和阶级矛盾 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

C.维护封建统治 D.发展经济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导致这种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①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②用人不当 ③新法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变法者态度动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办法的实施( )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

司马光曾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这一现象在王安石变法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措施中( )

①农田水利法 ②免役法 ③青苗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 (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邓广铭《王安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3)据材料二分析,苏辙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4)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龙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商君书》

材料二 “自议新法……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煕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数与安石争论”,“御史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针对什么变法展开的争论?这两次变法都遭到一些人反对的主要原因何在?变法最初都能推行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结合这两次变法的教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