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业论文范文

2016-12-20

财政学专业作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之一,在我国有较早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学科地位,目前已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财政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专业论文范文一:通识课案例教学财政学论文

一、高等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各高校办学特色日益趋同,“千校一面”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各校相同专业大同小异,缺乏自我特色,不利于学生的选择,也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合理竞争。开展通识教育,可将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设置在通识课程之中,也可将高校所在地域传统文化灵活穿插在通识课程里。这样可为打破“千校一面”的坚冰提供一条捷径。

二、《财政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劣分析

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财政学是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地位处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属于专业基础课范畴。财政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政府经济行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因而可称之为国家理财学或政府理财学。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分配规律。通过财政学课程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提高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拓宽知识结构,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素质。财政学作为一门经济类课程,其知识内容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理论体系完整、严谨的特点。它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因而也是每一位社会公民必须掌握的社会知识。从此而论,财政学应该作为通识课程来向所有高校学生讲授。另外,财政学课程专业性很强,内容广泛,与经济学相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要将财政学全部内容介绍完毕,需要大量学时。而通识课往往课时有限,在极为有限的学时里要将财政学讲好、讲精,就必须做到在通识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探索教学规律;突出重点,围绕专题,开展必要的实践教学,并将财政理论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三、《财政学》通识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实例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高校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通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课时的有限性,在财政学通识课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1.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财政学通识课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对一些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经常是一知半解,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财政学通识课学生基本上是非财经专业学生,经济学基础比较薄弱,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弱化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通过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

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都和财政密切相关,财政学的案例大多数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能极大增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单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全面系统地了解财政学;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财政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领会国家的政策。通过案例介绍、讨论及点评,学生们会从现实到理论,从家庭、企业到政府,从点到面全面理解和掌握财政学的有关内容。

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4.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目前高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立性较强,但是缺乏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小组活动。通过组内的群体互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意见,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包容,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向他人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掌握必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无疑大有益处。

四、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通识课中的运用

1.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实践中,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财政现象,这些现象都由一定的财政规律所支配。财政学案例就应该选择这些财政现象进行编排。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要符合经济实践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经济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甚至是有争议的事件。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的财政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熟练掌握财政学的理论,并通晓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通过“路灯”和“公地的悲剧”等案例,可以引出公共物品特征以及公共物品的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问题。第二,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在通识教育中,案例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难以在现有知识体系内展开分析,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第三,案例应有系统性。在财政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所有案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针对所讲的财政理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分层次并有序地选择和编排。

2.案例呈现

财政学案例的呈现既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的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类知识时引入,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引入。例如,在讲授转税收支出之前,就可以介绍英美国家二战之后税收支出的案例,使学生由西方国家的相关实践活动逐步了解政府税收支出的作用;在讲授税收原则时,则应先讲解理论,后呈现案例,通过案例使学生强化对税收原则的理解。呈现的财政学案例,在内容上要求有比较完整的情景过程;在形式上大多以文字描述,也可辅以适当的表格和示意图等;在呈现方式上可以给每个学生印发文字材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

3.小组讨论

案例的分析讨论是财政学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应于学期开始初期,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由其负责组织和协调。案例先以课下分组讨论呈现,小组成员既要积极参与讨论,又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小组讨论结果要形成文字分析材料或PPT,在课堂发言汇报。对于同一案例,由于知识基础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差别,不同学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要组织好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去掉案例的非本质内容,揭示其本质特征以及案例与财政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案例中的主要内容与相应的财政理论联系起来,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在小组讨论形成文字意见或制作PPT过程中予以指导。

4.案例总结与归纳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总结或书面总结来点评学生的讨论,一方面要对各组讨论情况予以评价,另一方面对讨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和延伸,阐明自己的明确观点,对该理论进行更加细致的阐述。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用传统的合乎逻辑的描述对一般知识作出抽象化概括,对案例教学起到“点睛”的作用。

财政专业论文范文二:本科教学财政学论文

一、《财政学》本科教学的一般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财政学本科培养自然也离不开实验教学。但是,当前《财政学》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主要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财政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几乎千篇一律,甚至诸如预算管理等相关几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具有较高的重复率。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形式上都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要求上也仅限于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完成,这导致整个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固定化,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挖掘,阻碍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本科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料爆炸式增长给我们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选择方式的多元化,这将进一步降低学生对于传统《财政学》教学模式的兴趣。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相对于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它更是一种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机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计量单位已经从TB、PB(1000个TB)扩大到ZB(10亿个TB)。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一方面为《财政学》本科课堂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学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大量新颖案例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过程,同时通过生动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思考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大量微观统计数据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诸如企业调查数据、居民户入户调查数据等微观统计资料不断涌现,这些数据由于在调查样本规模上相对于传统宏观数据具有着明显的巨大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教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以由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与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卡罗纳人口中心联合调查并创建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为例,截止到2014年9月中旬其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中以“CHNS”可以得到40100条搜索词条,可见该数据库在科研教学中的使用之广。大致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诸如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等企业统计数据方面。这些大样本的微观统计资料,为《财政学》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自主小组学习及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教师们更能够通过这种开放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学习向主动的知识创造转变。

(三)依信息处理而发展的数据处理及多媒体技术,为多样化教学实践提供技术手段

在大数据的加工和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及呈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以生动、科学和准确为特点的技术手段,也能够为《财政学》本科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诸如动画、多维、形象的内容描述,以及动态模拟前景走势的数值模拟分析等先进手段,可以很好的提高本科教学的课堂活跃程度,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发展的视角下去理解相关教学内容,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新的机遇,为我们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各项保障。在新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在传统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机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理论知识辅以大量资料信息,丰富《财政学》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上偏理论性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课程任课老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内容。与理论知识灌输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不同,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数据信息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牢固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比如在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章节,可以引入中西方行政决策机制上的话题引入讨论。而事实上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几乎针对《财政学》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我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这些内容的加入能够极大地弱化纯粹理论讲授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知识讲授辅以大量典型案例,多元化《财政学》教学方法

讲授与提问,甚至是单纯的老师讲授,是传统《财政学》课程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开展模式,而这实际上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典型案例教学与讨论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拉近实践。例如在阐述公共品概念及范畴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相关社会新闻中的民众存在争论或困惑的产品类型作为案例分析素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针对特定某些章节教师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一些实例,一方面帮助学生接触到现实;而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扩大其视野。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教学案例的搜寻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方便。与此同时,案例的呈现方式上也可以进行一些精心设计,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声音、动漫视频等,甚至是组织学生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实施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这些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最终达到提升教和学效果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辅以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提高《财政学》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大数据时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在《财政学》课程主干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学习。具体而言,可以在给定宽泛主题或者与相应章节相关等要求下,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具体主题,主动地、互助地实现课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常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即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更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课外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此外,可以进一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以及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学生适应从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旁观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四)传统实验教学辅以科学研究实践,提高《财政学》实验教学效果

《财政学》本科实验教学,不应当只是传授传统实验内容,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通过指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微观数据,如果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怎样去开展和推进一项科学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模式,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浓厚兴趣、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设计和开发体现学科先进性、富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主题,激励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