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

2017-05-17

俗话说: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但这种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反复,而是要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一)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P185

唐 杜甫

一、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合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别”。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二、诗歌赏析

1、《望岳》

【思想内容】

这首诗从整体上勾画了泰山的宏伟景象,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名句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炼字炼词】

“阴阳割昏晓”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

2、《春望》

【思想内容】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名句赏析】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炼字炼词】“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搔”: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3、《石壕吏》

【思想内容】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是写诗人路经石壕村,投宿一老翁家庭,亲见一老妇人被迫服役的情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二)

第26课《三峡》 P196

郦道元

一、作者及作品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二、词语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从,由。略:完全。阙:通“缺”空缺。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漫上。溯:逆流而下。阻绝:断。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飞漱其间。漱:冲刷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非:不是。自非:如果不是。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7、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8、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属(zhǔ)引:接连不断。

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三、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

翻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简答

1、文章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章结尾哪一句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是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3、你能概括文章的结构吗?

答: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6、文中提到了巫峡,另外两峡是什么峡?

答:瞿塘峡和西陵峡。

7、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五、探究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生动有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答: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如:飞漱其间的“飞”字。“飞” 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六、语言运用

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参考答案:“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三)

第27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P199

陶弘景

一、文体常识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二、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时:季。俱:都。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三、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实在是人间天堂。

四、理解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五、简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P200

苏轼

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户:窗户。

三、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翻译: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

四、简答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答: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记叙,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表达方式是描写,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含义?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4、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

答: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但这种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反复,而是要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但这种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反复,而是要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