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善待人作文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歌诵那些孝亲敬老的孝子,并以他们为灵魂人物谱写一篇篇动情的乐章,一首首感人的诗歌。下面一起随小编欣赏一下孝亲尊师善待人作文范文吧!
孝亲尊师善待人范文1:孝 亲 敬 老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国人民都必须会做到的事,而有些人,不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反而不听父母的话,还辱骂老人。老人说他几句,他不把老人放在眼里,甚至顶嘴反抗,这就意味着不孝亲不敬老。
我们应该学习身边的那些懂得孝亲敬老的人,学习他们的行为。比如:扶老奶奶、老爷爷过马路,帮助那些残疾的老人,不要无视他们的存在······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让我们丰衣足食而早出晩归。为了我们的学习,他们的额头上出现了一排排粗粗的黑线。为了我们······他们的头发被一根根愁白。所以,我们要理解父母的疾苦,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外出要给我们的父母打招呼,放学不能及时回家要给他们打电话,别让他们担心。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要任性,不要和父母对着干。否则就不孝亲不敬老了。因此,孝亲敬老是我们学生必备的礼仪原则。
作为学生,我们不仅在家里要做到孝亲敬老,在外面也同样要做到孝亲敬老;作为学生,我们不仅在语言上要孝亲敬老,而且要把孝亲敬老的这个优良传统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为孝亲敬老这项活动一起努力!
孝亲尊师善待人范文2:孝亲敬老
相信大家看见“敬老孝亲”这个词,都会想起家里的亲人,尤其是比较年迈的老人家。今天,我要与大家谈一下这个话题。
爷爷奶奶们常常默默的为子女和孙子孙女们付出。曾记得在烈日当空下,他们依旧是一锄一锄的在田地里干活;在热浪袭人的夏夜,他们扇子蒲扇为我们驱赶蚊虫;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把最暖和的衣裳给我们披上……但为什么,还有是又许多的老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呢?
关爱老人,是每一个人所应有的义务。大家还记得花木兰吧!花木兰年代女子不裹小脚。南北朝时期,朝廷为抗击倭寇而命花弧应征入伍。花木兰想到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花木力年幼无知,决意女扮男装,以弟弟的名字,代父从军。开始全家都不同意,花木兰想尽方法来说服他们。花弧本是一个老英雄,看女儿一片忠孝之心,又是智勇双全,答应女儿穿上战袍,跨上战马,赶赴边关去报效祖国。这替父从军的故事传颂了千百年,这样的精神将被世人歌颂!
曾记得,在敬老院里,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的场景还在眼前回放;为老人们带去食物的爱之味还在心中萦绕;给老人们的舞曲依旧在心田荡漾……最挥之不去的,便是老人们的阵阵笑声和欣慰的笑脸……我们就是老人的开心果,我们可以使他们永远的开心与幸福!
是啊,小时候要感谢母亲的生育之恩,感谢父亲的辛勤劳动,感谢爷爷奶奶的悉心关怀,感谢所有支持自己的亲人们。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孝亲敬老的心!
孝亲尊师善待人范文3:孝亲尊师演讲稿
不知道度过了多少寒暑,当我们翻开昨日的画卷,会看到那昔日同窗的笑脸,曾经童年的快乐。而在那背后,老师与父母的恩情,我们又记录了多少,体味到了多少?
站在这里,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六七年前,那是一段我这一生都必将难忘的时光。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我有幸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人师,从他身上,我体味到了真情,明白了为人之道,感悟了师生之情的真谛。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脸上似乎永远都挂着和蔼的微笑。在私下里,他极少叫我们的名字,总是将我们亲切地呼作“胖儿子”“臭儿子”之类的,因为这样的称呼,我们似乎很小就有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感悟。有一件可能很微小的事情,却深深影响着我直至今日。那是六年级期末家长会之前,我由于平时上课时太过积极活跃,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便很担心母亲会在家长会后对自己大发雷霆。因此,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班主任的办公室,鼓足勇气低声对他说道:“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从今以后,我会学会约束自己,请您答应我,无论我家长问什么,都不要回答。”他看着我的眼睛,拍了拍我的肩膀,点了点头。
家长会后,母亲气势汹汹地冲到我面前,问我究竟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竟然没有将我的分毫情况反馈给她,并且还对我母亲说:“请你不要再问了,这是师生间的约定。”那一刻,我终生铭记。我犹记得在那一瞬间,突然明白了很多。承诺,责任,尊重还有信任。这一切词汇,是如此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感觉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我开始觉悟,我发誓绝不能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我学会了理解,开始学着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明白了做人之道,要承担责任,要用尊重和信赖博得他人的肯定。在这样的细微中,我体味着师生间的真情,从那以后,老师不仅是严厉的长辈,更是值得尊敬值得信赖的朋友。
转身回望,我们在来到这世间的一刹那,就注定与那两位虽然满身疲惫但仍然欢欣雀跃的人血脉相连。他们,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是我们的至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于父母,我们又何止是亏欠?我们忽略了太多细节,往往给他们带去伤害也浑然不觉,直至追悔莫及。有一幕,曾深深触动了我,甚至是刺痛。那是我的朋友,大家在一起吃饭,一片欢声笑语。突然,他的电话响了,他的脸便也在顷刻间变了颜色。通话态度之恶劣,语气之强硬,我,前所未见。在他不耐烦地将电话挂断后,一个声音响起,在座的另一位朋友说道:“他一定是在和他的母亲打电话。”
忽然之间,我陷入了沉思,我被那句话所触动,开始反省自我,是否也是如此?将笑脸迎向他人,用恶言直指父母。很羞愧,答案是肯定的。但为什么我在平时竟没有丝毫察觉?仔细想来,我们很多人,不也往往将自己的笑脸和友善奉献给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吗?而对于父母,却更多的是那愤怒的面庞,暴躁的行为,乃至粗俗的语言。对于这些,我们真的应该仔细思考,认真反省了……中国自古就有“孝亲尊师”的传统,“程门立雪”的坚韧,“二十四孝”之事的感动,还有那李密写《陈情表》是所留下的泪水,会同张良在月下的身影。这一切,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之中。任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仍坚定地将“孝亲尊师”的传统传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便在其列。
而今天,我们究竟又能从传统中继承多少?“孝亲尊师”的血液还在我们的内心流淌吗?我坚信,文化的血脉永不会断绝;经典的光辉亦不会泯灭。就如同我,我所经历的事是那样微小,那样平凡。但我仍然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领悟到很多。“孝亲尊师”,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只要我们有一颗虔诚而真诚的心,一双善意而善于观察的眼,一双体贴而坚定的手。对于老师,对于父母,我们都可以做的更好。我们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好,一次微笑,都会令他们感到欣慰。而我们自己也将从“孝亲尊师”的具体行动中,感悟那人生之道。善意,理解,尊重,宽容,这一切,都将为我们的人生指明道路。
有人说,我们9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不敢苟同。再稚嫩的臂膀,也将承担国家的重任;一时的迷茫,绝不代表一世的沉沦;一两个人的失败,更不可能代表一代人的堕落。让我们从细微处体味真情,从伟大的中华传统中汲取养分,从孝亲尊师中学会成长。
终于一天,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我们每一份的贡献,都将于神州一起,在这世间永恒!
孝亲尊师善待人范文4:孝亲尊师演讲稿
有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与恩师。从小到大,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真的索取的太多太多,虽然说:“大恩不言谢,但对于这没齿之恩,我还是想由衷的说声:“谢谢!”你们的哺育之恩;谢谢你们的教育之情,总之,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心酸劳瘁。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那么,聪明你告诉我,如果我们不能孝敬双亲,尊敬师长,那岂不是连畜生都不如了吗?其实,中国历来倡导以孝治国,上至肉食之仕,下至匹夫之民,无不推举孝廉之仕,无不主张养父母、恩师之志。
《诗经》上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终也。”那现在的我们对于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对其关爱呢?很简单,还是那个很传统的词:“孝顺。”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贵在孝,而孝则贵在顺,“孝”多偏向于道理,“顺”则对大多顺乎事情。也就是说,“孝顺”并不是偏听,盲从,要用智慧,巧妙的顺从,这样的孝才能究竟,才能圆满。
大家所熟悉的曾子就是一个事亲至孝的人,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两则曾子孝顺父母的故事。其一,曾参有一次种瓜,不小心把瓜根弄断了,他的父亲曾点怒而杖击曾参,差点把曾参打死,过一会儿,曾参醒来之后抚琴而歌。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告诉门人,曾参来的时候不要让他进来,被父母杖责的时候,小杖可以接受,大杖就要逃走,如今曾参爱父大杖不逃,差点被父亲打死,这会陷父亲于不义,这不是孝啊。曾子听了之后,立即到孔子面前谢过。我说的这是曾参的愚孝。其二,《二十四孝》记载,说他有一天上山去砍柴,他母亲在家里,结果来了客人,母亲心里急了,不知道怎么招待,就想着赶紧应该把自己的儿子唤回来。于是,她就想到咬自己的手指。十指连心,这一咬下去就痛,结果曾子在山上就感到心痛,不知道家里发生什么事情,赶紧就跑回家里,一看,原来是来了客人。他母亲告诉他,我不知道怎么样把你招呼回来,所以咬自己的手指,让你得到感应。这就印证了《弟子规》上的那句名言“父母呼,应勿缓。”我觉得这就是他能成为圣人的这要原因。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我们也曾了解过“程门立雪”的故事,我们又何曾不知那慈母手中之线是子女前行中的保障呢。对待父母、恩师,我们不仅要孝顺,更要孝敬,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至于犬马者能的养,不敬,何以别乎?”更有甚者,于双亲在世时不知孝敬,于身后纵然能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但不仅父母无法带走任何一物,此更不足以酬报亲恩。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牢记“孝亲尊师是为修学之根本。”一个缺少根本的人,再继续追求难道不是枉费吗?因此,我们不能做这种盲目的、追本逐末的例证,孝亲尊师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所积淀的美德,作为这“四字”的主要受众,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中不继积蓄这得美好的资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