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数学相关论文

2017-02-24

幼儿园数学教育作为幼儿园课程主要的领域内容,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一直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数学相关论文范文一: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摘要: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的,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关键词: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语言表达;社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73-0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1.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使我们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运用针对性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较多少、1和许多、分类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材料供幼儿操作。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或者是摸出比数字多1少1的食物;又如两人手中各拿1~6的数字卡片,两人同时各出一张卡片来比大小,由其中一人说,说对的就可以把两张卡片一起收回,最后看谁的卡片多。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个别活动、两人或多人的小组活动。如幼儿在学习"二等分"时,在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后,可以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的几何图形,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几何图形"二等分"的实践操作活动,比比看,谁"二等分"分得最好,方法最多种。操作一段时间,有的幼儿已完成了三种几何图形的"二等分",但对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只有一种方法。这时,我就提醒幼儿,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二等分"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多。经过教师的启发、鼓励,幼儿又活跃起来,纷纷继续动手操作,最后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比较和自己的探索操作,找到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其它等分方法。

3.注重各领域的有机结合,形成数学与各学科的渗透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语言故事是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数学内容要求,我自编了许多既有趣又符合知识要求的故事,并把数学教具作为故事中的道具。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数学活动"小小送奶员"中利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述自编时下非常流行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边讲故事情节边提问,幼儿边思考边回答,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解读取奶单和送奶单,练习巩固了数数和序数,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效果很好。

4.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5.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 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数学相关论文范文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谈谈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环境引导幼儿接触数学领域;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幼儿体验数学游戏;生活化的材料辅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生活化的应用促进幼儿巩固数学知识。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69-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验,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当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此谈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之我见,相信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生活化的环境引导幼儿接触数学领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在创设数学环境时,不只着眼于活动室的一面墙、一个角,而是把幼儿周围的所有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以主题为主的分区活动。活动室的上墙面用来展示主题活动中幼儿的成果和幼儿视线平行的墙面布置各区的相关内容,数学区只能占其中一角,布置完操作材料和工具后仅留一点面积供幼儿操作,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更新。

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盥洗室,把布置活动室剩下的小块儿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在盥洗室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湿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刚开始幼儿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开始有目的、有主题的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中增长了知识,并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

在通往寝室的楼梯上:我们设计了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入到其中,幼儿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建立起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二、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幼儿体验数学游戏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对于幼儿来讲,数学学习更应该贴近生活、源于生活,使幼儿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在体验生活,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物品分类”中,以“娃娃家”的物品零乱要请清洁工帮忙为由,请幼儿扮演清洁工分成小组分别进入“豆豆家”、“苗苗家”、“贝贝家”,探索性地进行分类收拾整理;第二环节组织大家一起检查每个“娃娃家”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穿的是否合理分开摆放,这个过程等于把要求再明确一次,请幼儿自己发现错误;第三环节请幼儿按照刚才发现的问题重新调整;第四环节再次师幼共同检查表扬“最佳清洁工”小组。

再如:认识时间——体验1分钟的长短。第一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苦恼的场景激起幼儿好奇心,告诉幼儿白胡子老爷爷苦恼的是到老了也不知道1分钟有多长,提问:你们知道1分钟多长吗?

幼:1分钟有60秒。

师:那我们来看看1分钟到底是多少秒。

出示课件时钟,师幼共同数1分钟多少秒。

师:你们觉得1分钟长还是短?

幼儿众说纷纭。

师:那老师在你们的桌上准备了纸、笔、针、线、纽扣、布等等材料,请你们用1分钟来做你想做的事,让幼儿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老师说开始,幼儿开始操作;老师说结束,幼儿停止活动。结果有的只写了一个名字;有的只做了一道题;有的只穿了1根针……最后幼儿懂得:1分钟过得很快,我们必须珍惜每1分钟。使幼儿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在体验生活,就是解决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生活化的材料辅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幼儿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幼儿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

在材料的准备方面,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包办的做法,根据每个主题的不同我们发放“请您配合”的通知,一方面让家长了解我们幼儿园近期的活动,另一方面放手让幼儿在家长的参与下收集材料,使幼儿成为活动建设的主人,同时也解决了材料品种少、数量缺的矛盾。

在收集材料中我们注重自然类材料的收集:如石子、树叶、沙、水、土等;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棋类等;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塑料泡沫、布条、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贝壳、火柴棒等;不再限于一幅图、一堆玩具,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成为数学教学的材料,人人参与品种、数量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过程中,幼儿已经开始接触与新主题相关的信息,因此,在具体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更积极、更自信。

四、生活化的应用促进幼儿巩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幼儿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解释生活现象。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链接。如: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请幼儿在开展超市游戏中,利用商品的不同价格买卖进行巩固10以内的加减。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到处可见,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加减的理解,同时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2.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再如:“串珠”。请幼儿用线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串起来,在这里幼儿所学的“按规律排序”也就自然的在生活中有了用武之地。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才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才能使幼儿真正地理解数学,喜爱数学,愉快地走进数学王国。

浅谈幼儿园数学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幼儿园教育论文

2.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3.浅谈电大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5.有关幼教的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