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品质的好坏如何判

2017-02-23

雏鹅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鹅的育成率和生长发育,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雏鹅品质的好坏如何判断和一些养殖技术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雏鹅品质的好坏如何判断

雏鹅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鹅的育成率和生长发育。那么,怎样判断雏鹅品质的好坏?对养鹅朋友们来讲,什么样的鹅苗是健康的呢?

一、了解种蛋的来源及出雏情况。种蛋要求来自健康无病、生产性能高的种鹅,并符合所需品种的特性的特征。最好是2~3年优良品种种鹅所产,还要询问出雏时间,要选择按时出壳的雏鹅。凡是提前或推迟出壳的雏鹅,说明胚胎发育不正常,体质较差。

二、观察雏鹅的外形。个体大、绒毛粗长、干燥有光泽的是健雏;个体小、绒毛太细、太稀、潮湿乃至相互粘着、没有光泽的,说明其发育不佳、体质不强,不宜选用。同时,通过观察,要剔除瞎眼、歪头、跛腿等外形不正常的雏鹅。

三、用手抓鹅,感觉挣扎有力、有弹性、脊椎骨粗壮的是强雏;挣扎无力、体软弱、脊细的是弱雏。好的雏鹅应站立平稳,两眼有神,体重正常。在观察雏鹅的外形和用手抓鹅的过程中,还要剔除那些脐部收缩不全、用手摸似有硬块的所谓钉脐雏,肚子显得过大的大肚雏。

四、健壮的雏鹅行动活泼,叫声有力。当用手握住颈部将其提起时,它的双脚能迅速、有力地挣扎。如雏鹅仰翻在地,它自己能翻身站起。弱的雏鹅常缩头闭目,站立不稳,萎缩不动,呜叫无力,翻身困难。另外,一筐雏鹅中,头能抬得较高的,也是活力较好的,可以选择。

雏鹅的饲料与饮水

雏鹅的饲料与饮水在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饲料和饮水不适所至,,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造成雏鹅缺水的主要原因有:不适时供水、供水不足、不连续供水、饮水器太少或饮水器放置在过冷、过热、过暗的地方,雏鹅无法接近和饮用。所以,雏鹅饲养户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饲料或饮水1~3日龄的雏鹅,由于体内有剩余卵黄提供营养,对饲料要求不高。但3日龄以后,在温度、湿度、光照适宜和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雏鹅的新陈代谢机能日益旺盛,生长很快,而其胃肠容积小,消化力弱,因此要求品质好、容易消化的饲料;在人工喂养上要求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大小、高低适宜,摆放位置适当,分布均匀; 饲喂时要少给勤添,让每只雏鹅都能同时吃得好,吃得适中,以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刚出壳的雏鹅机体含水分75%左右,如果24小时不给雏鹅饮水,就会迅速出现精神萎顿、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足部皮肤皱缩等现象,待第3天出现精神呆滞,第5~6天便会出现死亡。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经开始饮水,就不能断水。

饲养雏鹅要注意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没做好准备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墙壁、天棚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碱涂刷消毒,育雏舍完全封闭,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要准备好饲料、药品、用具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误区二:不注意育雏舍温湿度

育雏舍的温度高低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育雏舍温度低时,雏鹅扎堆,生长缓慢,极易压死或诱发疾病。如果温度高,影响雏鹅采食和生长,严重的会引起中暑而死亡。潮湿对雏鹅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鹅容易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

要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一般育雏舍的温度21日龄前应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为宜。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一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误区三:不分先后,随意开水与开食

农户养雏鹅,有的先开食而后开水(初次饮水),有时雏鹅不能及时饮到水而发生脱水。开食过晚,雏鹅饥饿而过食大量饲料,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

正确方法应该在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运到育雏舍,稍加休息,安定后即可饮水。饮水后有1/3的雏鹅有寻找食物表现时就可开食。

误区四:为保温加大密度不通风

在育雏期,养鹅户为了保温,降低饲养成本,饲养密度大,减少通风或干脆不通风,结果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冬季会诱发上呼吸道疾病,夏季通风不良,则易引起中暑。

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1-5日龄25只/平方米,6-10日龄20只/平方米,11-15日龄每平方米15-12只,16-21日龄每平方米10-8只。合理的通风,会使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由粪便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误区五:饲料单一,鹅吃百样草

鹅是草食水禽,以食草为主,但绝不是鹅吃百样草。鹅的消化道长,是身体的10倍,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只能吃嫩草(菜)等,雏鹅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超过6%。

雏鹅在育雏期,1-2日龄可喂些小米等,以后必须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这样才能保证雏鹅的营养均衡,使其抵抗力强,很少患病。雏鹅在开食后1-2天,就可将嫩草(菜)去老根、杂质,洗净切成丝喂给,先少给后逐渐增加。常用的青绿饲料有苦荬菜、鹅头稗、细绿萍、白菜、甘蓝、莴苣叶等。对莎草科、蓼科含粗纤维量高的不能饲喂。

误区六:不注重光照,连续应激

光照可以提高雏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采食,增进食欲,促进钙的吸收。正确方法是在育雏的前两天实行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小时,直到自然光照为止。合理的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雏鹅舍使用一盏40瓦灯泡,灯泡悬挂在育雏舍中间离地面高2米处左右。白天光线太强,可用红纸挡一下,以防雏鹅发生啄毛、啄肛。尽量减少应激,雏鹅转群、换料、免疫接种时不要同时进行,同时进行会增加应激反应,可诱发雏鹅发病。为了减少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误区七:环境卫生差,消毒不重要

在农村,一些养鹅户不注意环境卫生,育雏舍与生活区非常近。饲槽、饮水槽、工具(水桶、盆等)不是固定使用,也很少刷洗与消毒,这样容易交叉感染。

育雏舍每天要进行打扫,清除粪便、污物和垃圾,每周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鹅喷雾消毒2-3次;饲槽、水槽要用2%的苛性钠刷洗;环境每周用3% 苛性钠消毒1次;必须保证饮水卫生,饲料不能长久储存,防止发霉变质;对于粪便、污物、垃圾要运到远离育雏舍的下风口进行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死亡雏鹅尸体要做到焚烧或深埋。

误区八:忽视防疫,乱用药物

因雏鹅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发病,主要靠接种免疫。一旦雏鹅发病,有些养殖户凭个人经验,特别是养过鸡的养鹅户,把治鸡的方法用在鹅上,或者不按疗程治疗,使病情得不到控制,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中毒。

雏鹅发病后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不能随意用药和盲目加大剂量。要按疗程给药,选药配伍要合理,剂量掌握要准,用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连续用药时间不得超过1周,以防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