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脑病毒症状与应对

2017-03-21

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希望以下的内容对您有帮助!

一.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电脑上迅速扩散,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3.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因此病毒可以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

4.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5.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6.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二.如果此时电脑系统中毒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电脑系统中毒后怎么办使用电脑win7系统浏览网页、下载软件是经常做也是简单的事情,这些细节往往最容易导致电脑系统抵御不住木马的入侵或者遭遇黑客的攻击, 第一步,准备一张DOS启动盘(干净的)和DOS下面正常运行的杀软,然后关机进行冷启动。第一点DOS启动盘必须是干净的,第二点杀软中毒后也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因此我们也还需要准备一个能在DOS正常使用的杀软来操作,或者与原来的杀软交叉清理。

第二步、中毒后以最快速度备份或者转移重要文件,防止被木马持续损坏,建议将它们转移备份到别的可移动硬盘或者磁盘上,还有一点不要轻易直接关闭计算,因为一旦损坏严重极可能再次进入计算机比较麻烦。无论文件是否已经中毒应该先备份,最好标记上,清理完所有病毒再来处理也不晚。

第三步、GHOST的备份文件有时候很有用,可以尝试恢复一下系统,当然也是很保险的方法,但是必须先保证这个备份的安全性。

第四步、上网如果还在继续要立刻断网,尤其注意IE是否经常询问你进行一些操作,包括运行某些不可知的ActiveX控件等等,千万不要乱动,最好直接关闭。

两种上网被入侵特征:

1,浏览恶意代码的网页被恶意篡改,或者格式化磁盘重复某些windows指令,甚至最后导致计算机直接瘫痪。

2,潜在木马或者蠕虫病毒引诱你进行操作,最后直接将电脑系统中毒的病毒逐步扩散。

应对办法:断网是必须的,先避免多重被侵占的可能性,然后先不关闭计算机,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五步、重新恢复系统后,一定要修改所有的账户密码,尤其是重要的账户密码,防止被二次侵占丢失重要信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