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情志养生_初冬养生如何调节情志

2017-05-20

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疗病先安心”,这句话强调在养生保健及治病中要重视个体的情志调节。小编现在就告诉你初冬养生如何调节情志,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初冬调节情志的养生之道

冬季养生,重点在于“藏”。中医学强调“神藏于内”,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在人们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其重要价值。国内外有关学者非常重视思想清静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安静时,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波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社会实践证实,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要使“神藏于内”,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很有道理的。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如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而发病。倘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荡,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神藏于内”,还要调摄不良情绪,有所节制。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不高兴的事,甚至是悲观、愤怒、兴高采烈等强烈的情绪刺激。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调摄精神中的运用。此外,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冬季精神调养除要做到“神藏”外,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同样,在冬天不要因枯木衰草、万物凋零而导致抑郁不欢、情绪低落,而仍要愉快、乐观、豁达。

初冬调节情志的养生方法

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心烦易暴怒,那冬季如何心理调适呢?冬季如何情志养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冬季心理调试和情志养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健康,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心理健康。

现代已通过科学调查得到证实:“有德者乐,乐则能久”。美国耶鲁大学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凡与人为善者其死亡率明显降低。爱、爱情也有助于健康。爱情是双方思想感情上的和谐,是心理活动上的一种相互补充。两情缱勌的幸福欢乐使这种良性心理转为生理上的良性反应,从而使双方体内分泌出—些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反之,互相嫌弃、讨厌甚至敌视,则会分泌出有害物质,损害健康。唱歌吟诵,心宽大度,淡泊名利,都对健康有利,可见心理养生同道德品质、情操息息相关。

近来国外对“仁者寿”愈来愈重视,其内涵可涵益心理养生,十分丰富。仁者寿可以视为东方保健的核心,现在认识其重要性,并提出心理养生。也可说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一大飞跃,既是人体自身的,更是社会的行为。巴尔扎克说:“灵魂要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回送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生机枯萎。”

中国也有俗语:“心不爽,刚气不顺,气不顾,则病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科学已证实,心理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生理直接联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可致病,也可治病。七情中除喜外,都是使人不愉快的消极情绪,作用时间长,刺激强度大,则致病伤人,此时喜(狂喜)也可致病。

冬季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保健的主旋律。健康的心理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长期锻炼培养——修养,甚至是相当的艰苦磨练,主要须从下列几方面做起:

① 知人、助人、容人;识己、克己、责己。不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已所欲,施于人(卡纳基)。

要健全认识过程,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气质特征、智能结构、潜在能力以及在集体中的位置等,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评价。正确认识他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搞好人际关系。

②讲究情绪调适,善于排遣烦恼。

③培养健康的个性,襟怀宽广,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又实事求是。

④注意“精神跑步”,爱好广泛,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读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