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论文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 现代化视角 的兴起,既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 以史经世 回应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完善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又是上承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 近代化话语 ,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思潮输入中国的结果。以下是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1500字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论文全文如下:
(一) 老街的历史
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海口骑楼老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骑楼。骑楼外表乍看斑驳古拙,仔细欣赏时发现那些建筑上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作为海口主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海口骑楼老街具有文物、经济和审美价值,成功入选首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1、骑楼的来源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为了生存或生活得更好,东南亚一带出现了不少新的黄色脸孔。在海南人的心里,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回乡建祖屋是必然的,不少足迹停留在“商贾络绎、烟火稠密”的海口,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多出了不少南洋风格的建筑。据说,这些骑楼所用的材料还是从东南亚一船船运回来的。这些南洋骑楼给海口带来别样的风情,也带来别样的浪漫和沧桑。没有海南华侨在海外的奋斗,没有他们在南洋取得的经济成功,海口骑楼街区的建设似乎不可能。
因为据有关资料,海口是国内四个沿海城市中依靠侨资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个,侨资比例达到70%。几乎每一扇门的后面,都隐含着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海口的南洋史也是海南南洋史的缩影,海口老城的形成凝聚着海南南洋商人的劳动和智慧海南的气候同样是多雨,多烈日,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海口,而逐步地形成海口街景的主格局。
2、 骑楼的作用
1) 挡避风雨的侵袭和烈日的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2) 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3) 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
4) 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顾客的共享空间,并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走在骑楼下,自在闲适,温馨亲近,脚无沙尘,清洁整齐,透出关心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
5)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换信息、晚间凉眠的地方。还是小孩做作业,跳橡皮筋等玩耍的空间,反映了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3、 骑楼的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的气息穿梭在风洞墙旁,南洋的海风漂流在美妙的浮雕上,巴洛克的音符化为长廊的回声。漫步骑楼街,一种中西交融之感扑面而来。木格道道,内嵌玻璃,骑楼立面上的窗户荡漾着清末满洲的风情。龙凤松鹤,双龙戏珠,梅兰竹菊,福禄寿,各色中式浮雕与砖雕遍布骑楼,古朴典雅。与这古香古色交相辉映的是各色西式装饰,无论你钟情巴洛克式,还是挚爱罗马式,抑或文艺复兴式,在这里都可以一饱眼福。
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这西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山花是在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著名建筑师王宁光先生考证海口骑楼的山花,以顶部的形态为分类依据,大致分一字、凹字、凸字、凹凸复合等四种类型。海口的山花没有像中国其他城市那般高大复杂与富丽堂皇,与其他城市的骑楼相比,更显平矮、明快而简洁。山花则依据骑楼主人的不同喜好,进行不同的造型,设置不同形状的透窗。透窗除显示主人的喜好外,主要是减弱海洋性气候风力带来的危害。
檐口均为带孔洞的女儿墙,俗称“风洞墙”,造型主要是欧洲巴洛克式,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根据造型,可分为欧亚混交的文艺复兴式(一道贯通整个门面的水平向矮墙,栏杆有的是宝瓶式的)、欧亚混交的巴洛克式(波形山墙两翼被突出处理成像一片片巴洛克式风格的山墙)、海口南洋式(在女儿墙上开一个个圆形的洞口,以减弱台风带来的危害)。由于各条骑楼街的建筑年代不同,这些女儿墙的集中路段也不同,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多出现在水巷口、解放东路、长堤路;巴洛克式风格的墙面装饰多集中在得胜沙路、中山路及博爱北路;而南洋式的也多出现在水巷口、解放东路以及长堤路。
底楼为开敞的柱廊,柱子外表大多带有简单的阴刻中式框纹;二楼则是极其纷繁的窗楣,壁柱和大量的中国传统的浮雕砖刻窗楣造型更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大荟萃——罗马式圆拱状,高直式尖拱状,伊斯兰式火焰状,中式三角状,平框状不一而足。窗楣都带有山花板,且大多是多个窗洞并列连排。壁柱则是中式或罗马式的,方形、半圆形、六角形、麻花形,形态各异。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4、 骑楼的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得胜沙路
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还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现在得胜沙逐渐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博爱路
街边小店销售家电、小商品、服装、鲜花、礼品等,生活气息浓郁。贯穿博爱路的是东、西门市场。东门为海鲜干货市场,西门则是古玩一条街,大大小小古玩摊档沿街而摆。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中山路
中山路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辉映,现在主要为温州人的商业街。
新华南路
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
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
长堤路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
㈡ 老街的现状
2010年8月31日上午,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仪式在水巷口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海口骑楼老街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即将要拉开序幕。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比如从长堤路拐向博爱北路口时,可见南面50米临街处有一栋翻新了的骑楼,楼高三层,在二层与三层之间的墙体上,自右向左浮雕着3个黑色颜体大字———“水巷口”,与白色的墙体形成明显的反差,“水巷口”三字也越发显得大方而庄重;走近一看,一楼的廊柱、门框和门楣之上,有通过灰塑方式勾勒出来的丰富雕花,图案有花瓶、梅花、兰花、菊花、竹子和莲花等,不一而足;站在街边抬头仰望二楼和三楼,一扇扇实木制作的百叶窗,在视觉上给人以古朴、高贵的感觉。
5、 我们的印象
在我们这些外来的学生或者游客来说,骑楼老街就是海口市的文化底蕴之所在。骑楼南洋风味的楼,骑楼人来人往的街,骑楼悠闲自在的生活。去骑楼老街逛街,吃小吃是最美好的事情。
骑楼小吃街是来海南旅游的游客必去的一个地方,那里不仅有海南各地的美食,也有海南人民以食为天的生活态度。
解放西路的老鼠诚和服装店,是我们这些学生党最喜欢去的,商品丰富,价格公道。 如果逛累了街,可以去喝一喝“老爸茶”。点一壶并不贵的龙井或花茶,手拿彩票勾勾画画,兑兑奖。或者一大群人边喝茶边侃天侃地也是一件美事。这就是海南的生活节奏,慢而悠闲,没多大的生活压力。
骑楼老街值得夸耀的虽然不胜枚举,但是也因为一些现象凸显出了他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年代久远,骑楼的有些楼房变成了危房。走在骑楼老街,欣赏它的古朴的同时也不免担忧自己的生命安全问题。
其次是交通问题。许多电动车为了行车便利就在人行道上行驶,这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是个威胁。而且街道因为不够宽和人们的横穿导致了交通的拥堵。
再次是食品安全和街道整洁的问题。海南是个热带亚热带的地方,虫子易滋生。而街道的卫生保持的却不是很好,导致了蚊子满天飞。
最后是治安问题。骑楼因为商业繁荣人流量大,但是人多就易乱了。总是听见人们说东西被偷,晚上被人威胁打劫的消息。
希望海口市政府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在开发骑楼的同时也要保护骑楼保护人们的切身利益。
相关文章:
1.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2.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3.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 1500字政治论文
4.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