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范文

2017-06-17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范文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范文一

做为一名大学生,大学时期是一个与学校与社会接轨的时期。大学是一个美好的时期,我们要学会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同时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大学中大学生要学会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开拓自己新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境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有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我们在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自己社会利益就要求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自己觉的遵守法律。这一切都使在大学生活中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必要。

而作为一名大一新生,作为一名师范类的学生,将来我们毕业出去,将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师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教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人与民族,一个连祖国,连同胞都不热爱的人是不可能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学生的发展如何就代表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一个国家的青年学生要是上进,有理想有抱负的话,这个国家的未来就一定是充满希望的。而很多时候小学的目标就是上好的中学,而进入好的中学后目标也就变成了上好的大学,可是一旦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就开始迷惘了,仿佛失去了生活学习的目标,沉溺于网络,或是恋爱。日子也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这完全是浪费了国家、家庭的资源。而这一切也是由于外界未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导致的。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会正确地爱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理想、有抱负,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有优良生活作风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使自己在学生中有威信。所以在大学中,我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学习“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我们大学生真正树立自己逐项,明白做人的道理,同时做到德才兼备。一个拥有高品质高道德的人无论在哪里总是会受人尊敬的。而就在前不久发生的关于中国追星族因为不能拿到世博免费票而对武警辱骂甚至,反口诬陷的事情就更体现出作为一个公民基本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他们中有许多人还是学生就因为拿不到票看不到偶像而对武警动手的行为时及其不理智的。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相违背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待人友善。他们只因为看不到偶像就这样不顾社会基本道德,做出一系列与之想违背的事。这就需要外界进行正确的引导明白作为社会的公民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做为一名老师我肩上的责人就是如此重要。

而学生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群体,学生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伤害,教师就要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这种权利、而不是滥用,有的未成年人因为自己未成年,就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还以未成年为借口逃避法律的制裁。所以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合理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维护合法权益。

所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或许还不够详细,但是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已经有利于我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工作,也有助于日常生活我们维护公共秩序。

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范文二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好相关知识,如治黄科学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贪污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柳永说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法规等等,这些规律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被人们广泛认可,我们按规律办事就会被大家认可,就会成功,我们不学习就不了解规律,做事就不能按规律、甚至违反规律,就不会被大家认可,也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做人学问大,标准很重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首先是做人要讲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所在。可见,国家强调德育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的持续是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孔子提出以一个“恕”字,作为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干。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还有一个“仁”字,“仁”就是“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从上述思想可以看出孔子的确实是一个正人君子。一个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师长,人常说: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孔子主张做人要有标准,交友要有标准,行为也要有法度„„。就我们而言,一旦致力于做人的学问,便会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合义理的。而当那些没能知道的人终于在迷惘中做出了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最后出了问题而后悔莫及时,我们不但为他惋惜,同时更为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能早点认识到这点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由此可见,“学而时习下,不亦悦乎?”,就包含了这么多的道理,真是做人学问大啊。

总之,学习《论语》原文,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由于文言相隔久远,确实困难,一时难以弄懂。但是,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比较现代好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让自己在“高手如林”的社会中立足,就不要做书的奴隶,也不要做“工作”的哑巴。书面的理论学习是不错,可到了实际操作中却有点“眼高手低”,要争取达到“融会贯通、裂变提升”也是很难的。我们必须学习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贴近工作生活实际,不断感悟人生。我想,上级号召我们学习《论语》,无非是想让我们也从《论语》里面,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想一想他从千古之前传递出来一种温柔的思想的力量,传递出来一种淡定的清明的理念,为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去铺路,激励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人生真谛。

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范文三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

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对于礼仪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大学生加强礼仪修养的思考 :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礼仪知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们在礼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礼仪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搞清楚按礼仪办事的必要性,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真正认识到个人在参加社会生活时在言行上所应当遵循的“规矩”,以免在工作、学习等日常事务中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不合礼仪要求的行为,甚至发展为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意做不合礼仪的事情,而是由于对各种事情、场合、活动等方面的礼仪无知和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因此,提高认识,是加强礼仪修养的起点。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教育,营造礼仪的环境和氛围。

2、明辨是非,自觉自省。在交往礼仪中,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明辨是非,不仅要求识别虚假的礼仪和非礼现象,而且还要正确对待旧社会遗留下的、已不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一些礼仪现象,譬如应教育大学生坚决抵丨制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现象。自觉自省是由礼仪修养的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礼仪修养是一

个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少的。但是,最终要取决于有没有高度的自学性。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外力的推动下,也许你会“强记”一点礼仪知识,但根本不可能进行礼仪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也就是空谈了。内省是一种经常性的自觉的自我检查,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重要途径。“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的修养法则,对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3、注重实践,非礼莫行。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养成,还依赖于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因此,大学生要彻底改掉坏习惯,用礼仪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合乎礼的就做,不合乎礼的就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绝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