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小说好看,期待你与我一起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爱弥儿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爱弥儿读书笔记篇一
(鲁燕/文)
手中的《爱弥儿》作者是一代思想巨人让·雅克·卢梭,他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为了这部著作,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前后构思二十年,撰写了三年才最终完成。这部著作首次出版不久即被法国议会宣布为禁书而加以焚毁,作者也被法国政府通缉,但是这部著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得到了更高的荣誉:引得欧洲大陆的教育家、哲学家竞相阅读,眼界为之一新。
《爱弥儿》开宗明义的否定了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旧式传统教育,主张教育应该“归于自然”,培养自有、平等、独立、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人。全书共分五卷,卢梭用虚构的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提出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孩子先后进行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爱情教育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系统的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主线是“回归自然,发展天性。”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是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卷,主张对两岁到十二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因为此时的儿童思维能力还不足。第三卷,主要论述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因为这个年龄的少年通过感官的感受已具有了某些经验。第四卷,主要论述开始进入社会的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青年的德育教育。第五卷,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设想。卢梭认为,教育在塑造人的品行方面,在改变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是自然教育理论,其核心主要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他反复强调,在教育中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学生,大自然希望儿童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其固定的规律,如果我们打乱次序,揠苗助长,就会造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早熟易坏的果子。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自然、人和事物。自然教育即儿童身心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事物的教育即环境对受教育者地影响。人人都受这三种教育的培养和影响,只有这三种教育协调一致,趋向同一个目标,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天性才能完美发展。卢梭主张自然人要学会平等、自有、博爱,自然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要体格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做事干练,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保持人的地位,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他不主张教给孩子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反对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儿童的头脑;主张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他说:“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因此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的去获取知识。这部书,用辩证的方法,讲述了作者对他虚拟孩子爱弥儿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娓娓道来的培养经历,字里行间渗透的教育理念,时时让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际。
摘录感触颇深的论断如下:
1、一无所有的时候,痛苦是最微小的。是最容易获得满足的。人生的幸福是因为看法的不同,人生的痛苦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2、对自己感到满足的人就是强者,不量力而行,就会感到柔弱。正如法沃兰所说:“巨大的需要产生于巨大的财富,想要获得必先懂得舍弃。”由于我们希望增加自己的幸福,才使幸福变成了痛苦。
3.死亡肯定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人类是永生的,反而会更加不幸。明智的人知道,死亡是生命的归宿和解脱,正是因为有生命的轮回,才会让人有坚强的信念去忍受生活中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是由自己造成的,只有时间或者死亡才是医治的良药。所以,不论幸福与痛苦,都将伴随你的一生。无尽的欲望是人生痛苦的真正根源。
4.对孩子而言,应当让他只依赖于物,即按照自然之道进行教育。不要叫他服从人的意志,也不要叫他如何支使人,要让他在行动中有他的自由,要让他在得到帮助时有羞愧的感觉,从而渴望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5.为了体会更大的愉快,就要伴随一些微笑的痛苦,身体舒服了,精神就会堕落。没有痛苦的体会,就无法理解爱的温暖。
6.能取得成效的教育手段只有一个:给孩子节制的自由:不要对他们进行任何语言训教,让他们从经验中得到教训,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究竟错在何处,不要让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没有善恶的观念,不知道冒犯了你。
7、令人尊敬的教师,要谨慎啊!去探索大自然吧,去了解你的学生吧,让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的生长,自己的观察它,不要束缚它。令人尊敬的教师,你要谋定而后动,才不会盲目从事,轻易出错,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令人尊敬的教师,在你敢于担当这一任务之前,你自己就必须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模范。同时,你要敞开你的心,牺牲你的时间、你的心血、你的爱,甚至你自己。你要公正而且善良,以仁爱之心待人。令人尊敬的教师,你要保持你的淳朴和热情,做到谨言慎行。你不要在教育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却充当了引诱的魔鬼,你的冲动的情绪如果被孩子看到了,会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教师,你要严格约束自己。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行动要多于语言,孩子最容易忘记的是简单的说教,记忆最深刻的是亲身实践。
8.我们不急于求成,就可以从容的,恰如其分的提出对他的要求,再加上不溺爱她,就一定能教好孩子。所以,对孩子提出要求一定要十分谨慎。语言是有生命的。大人的言语和行为,周围事物都是最好的课本,使他在不知不觉中丰富记忆,增强判断能力。
9.要想培养学生的智慧,首先要培养他的体力,锻炼她的身体,使他健壮起来。如果我们尽早的让孩子懂得痛苦,疾病和不测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就能使他的心灵坚毅而不可征服。
10.人有三种声音: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声音和感情的声音。其中,最后一种声音用于表达激情,同时,赋予前两种声音蓬勃的生机。小孩同大人一样,也有三种声音,这三种声音加以结合就可以创造出完美的音乐,孩子们唱歌没有情感,说话没有声调,原因是他的情感还没有被激发出来,还不能把感情和语言相结合。所以,不要叫他背诵戏剧台词,甚至连朗读也不必要学习。通过饮食进行教育是很好的方法,口腹之欲比虚荣心要好得多。也不希望用美食作为对良好行为的奖品。
11.人生有涯而知无涯,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真理和谬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多少真理就有多少谬误。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谬误,要记住,人之所以误入迷途,并不是因为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是。
12.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开始,孩子只不过是好动,而后变成好奇,这种好奇心只要加以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寻求知识的动力。
爱弥儿读书笔记篇二
在《爱弥儿》中,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思想具体埃现为以下几个 观点。 一、儿童天性善良美好的观点卢梭是—位性善论者。他在《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2于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坷;了。,’在他看来,。人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A心的。”卢梭坚信人性本善,是腐化的社会使人丧失其天性,由善变忠的,基于这个观点,卢枝提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人“返回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他认为,教育者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手段使JL童避力: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的不良影响,使人的天性得到自出发展,培养他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主张,耍在社会之外,远离人类文R6,在儿童灵魂的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在自然的环饱中,向他们进更至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使儿童萌发那与生俱来的善性,开使具躁于完善。
二、儿童的发展有一定顺序阶段的观点 广梭认为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是有顺序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墅儿童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朗、青年期四个阶段,空壬同的阶段,儿童发展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应适应与遵循儿童发展予自然顺序。幼儿期(出生到两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阶段,教育的吉更E2容是体育。儿童期(三岁到十二岁)为第二阶段,卢梭认为这是“理智的睡眠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观念,没有真正的思维和判断,只有感觉印象,所以这个时期应主要对他们进行感官教育。少年期(十三到十五岁)为第三阶段,卢核认为这是人类一生中能力最强的时期,智能教育和劳动教育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青年期(1‘六到二十岁)为第四阶段,卢棱认为这是情欲的发动期,道德教育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三、注重实物教学和活动教学的观点 卢棱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把感觉经验视为发展理性的凭借,在知识教育上极为注重从外界事物获得印象,他认为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之后,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意义和观念。他认为:除非不能把实物给儿童看,否则永远不要以符号代替实物。他明确提出:“以世界为唯一曲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他响亮地提出这样一个口号:“用实际的实物!用实际的事物啤 在强调教学直观性的同时,卢梭还很重视让儿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如在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时应给儿童提供一些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通过感官学会怎样去感受、怎样去模、怎样去看和怎样去听。在选择学习的内容时,卢核很注意趣味性和实用性,他提出:”需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到的知识要有用处”,因而卢梭反对死读书,提倡在现实生活巾探索事物的规律,通过活动和实践来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 四、反对体罚但注重自然后果的观点封建社会对儿童做错的事或犯下的错误往往采取惩罚的方法来 恐吓、威胁儿童。卢校对这种惩罚的方法很不满,认为违犯了自然教育的原则。卢梭认为:“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 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按照“白然后果”的原则,如果发现孩子有冒失的行为,则我们“只需让他碰到一些有I巴—』——量父!—!—昼—●形的障碍或受到有他们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这些惩罚,他是随时都记得的,所以,无需你禁止,也能预防他顽皮捣乱”。例如当儿童打破他房间的宙子时,我们就让他昼夜都受风吹,即或他伤风也不要怕,因为宁可让他着凉,不可让他发疯,使他从行为自身产生的惩罚中得到教训。最后,当他不接受教训,继续去打破窗子时,我们就干脆把他关在一间没有宙子的黑房间里,直到他在这里感到心烦,并能记取这个教训后才向他订约,以保证不再打破亩子为条件,恢复他的自由。卢梭认为这样做,并不是对儿童的惩罚,而是他的过失的“自然后果”。
卢棱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至现在,卢梭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教育中的重大课题,这个理论第一次把教育的对象即儿童提到了中心的地位,与卢检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