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2017-02-07

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一定要扎实,这样今后的练习才会更加顺利。练习武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其基本要求。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武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欢迎阅读!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介绍

练习武式太极拳首先一定要了解武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可胡乱练,那样是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的,对于小架的要求是小巧紧凑。

一、拳架小巧紧凑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清朝时期达官贵人身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

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

可见,对于武式太极拳的创立与发展还是经过一定的阶段的。

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充分发挥了武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而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和社会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过去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二、重内不重外

因武式太极拳是文人所创,文人所传,文人所练,所以特别注重内在修养,尤其是永年广府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掤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

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太极拳重要的一点就是练心,只有让自己内心无所畏惧了,那才是真正的强大。

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并著作五字诀一曰:心静;二曰:身灵;三曰:气敛;四曰:劲整;五曰:神聚;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此外,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整体之灵劲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武式太极拳前辈重视内涵修养。

武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精神专一练法

在练习武式太极拳的时候,要先懂得控制自己的内气,把所有的杂念都抛出脑后。

每一个式子,均按照神、意、气、形的整体要求。

把动作和内功心法——阴和阳的互动——自动自发地酝酿出来、演绎出来。

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要理解武式太极拳的意思。

明了动作要领和行拳心法,形成“以意领气”、“以气导形”的内功练拳的习惯。

球体练法

想象周身内外是一个气球,每一个式子的动与静,隐与显,都是气球位置的移动,动的过程。

一定要实现“外三合、内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上面所说的“内三合”和“外三合”相比较而言,“外三合”更好理解一点。

比如,动手的时候想一下脚;动肘的时候想一下膝;动肩的时候想一下胯。

“内三合”初学者不好理解,不过,如果动作姿势的转换,均是气球的平转、立转、碾转、漂浮转、大小膨胀转等,或许对掌握“内三合”有帮助。

开合练法

向内收敛在武式太极拳中是合。

在每个式子构成因素的细微转换处、式子和式子之间的更迭处,要特别注意其中姿势、思维、眼神的回收。

收的过程中,一定要整体地关注一下身体的里面(不要关注得特别清晰,要若有若无),身体里面要空空荡荡。

向内收敛在武式太极拳中是合,而动作、思维、眼神向外,则属于开。

其实,开合出入聚散化是人体生命新陈代谢的根本规律,所以,武式太极拳中的开合练法也就理所当然了。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手型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分为掌、拳、勾三种。

1、掌

武式太极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食指领劲,用意不用力。掌形成瓦棱状。

2、拳

武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拳握的不宜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

武式太极拳的勾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步型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跟步、实转步、扣步九种。

1、开立步

武式太极拳开立步的基本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弓步

武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

武式太极拳虚实步的基本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侧弓步

武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基本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外侧迈出,先以脚跟着地,脚尖向外撇,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两脚成丁八字,前腿弓,后腿蹬,成侧弓步。

5、仆步

武式太极拳仆步的基本要求是:以左仆为例:右脚外撇,重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的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

6、独立步

武式太极拳独立步的基本要求是:一腿站立,不可挺的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脚尖向前。

7、跟步

武式太极拳跟步也称随步,它的基本要求是,不管是进步还是要撤步,另一条腿或是向前跟或是向回撤,使两腿统一如一条腿,转换灵活。拳论云:“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和“进退须换得灵”。

8、实转步

武式太极拳的实转子步是武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身体旋转时,必须以实脚跟为轴,虚脚掌辅助转动。

9、扣步

武式太极拳的扣步也称掼步,它的基本要求是,以历扣步为例:左脚站稳,历脚横扣手左脚尖前,距离一脚远,扣步是武式太极拳在技击中的主要步形,可左右练习。

躯干

躯干的形态也称为身形,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头、肩、胸、臀、腰五个部位。

1、头

头部包括眼、耳、嘴和头部的形态。

眼在武式太极拳中是十分讲究的,杨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耳听前后左右,嘴微闭、齿轻合,颔微内收,颈部自然松舒,显示出精神振作又稳健含蓄。对头部姿态的要求可概括为“虚领顶劲”四个字,意思是头宜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

2、肩

对肩臂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它是指练拳的时候,肩关节要松沉灵活,不可耸起,也不可前扣或后张。肘要下坠,自然弯曲,不可僵直,结合沉肩做到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使手臂仍有圆转松活之意。

3、胸

对胸部的要求是:含胸拔背。练拳时胸不可前挺,要明显内收,而且松舒自然,拔背是脊椎有放松拔长之意。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则能拔背,达到体态中正自然。

4、臀

武式太极拳对臀部的基本要求是:臀部要收敛。不可突出或者左右摇摆,,腰脊意向下,脊尾骨向上翻,小腹松舒自然,使尾闾保持正中。

5、腰

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松”是为了气沉丹田和转动灵活;“沉”是为了气不上浮,下肢稳定有力;“直”能使脊椎骨节节松舒,有上下拔长之感,使转动时能够保持中正安舒,同时腰脊椎骨有后撑之意。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机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故松腰是练拳的关键要领所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