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2017-05-27

物理是一个重视实验,创新,思维逻辑培养以及动手能力培养的学科,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教学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一)

和学生处好关系

1.为什么要和学生处关系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人格,价值观,他们不论成绩好坏,都向往着被发现,被重视,被尊重。而我们教师则需要去帮助他们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学生处理好关系不是简简单单的沟通,或者鼓励鼓励就完事了。而应该是长期的关注,耐心的引导,真心的对待,不一定要每天找所有学生谈谈,而是在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及时走到他们身边,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在他们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充当一个聆听者,我们一点点的付出,我们对学生的在乎,他们心里都是知道的,因为你是他心中的好老师,所以他愿意跟着你学物理。所以和学生处好关系,真正的去关心学生,对学生学好物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处理好关系的实例

在刚开始带高一的时候,我就很用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物理成绩好还是坏,我都不去讽刺,挖苦。尽量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不想学习了,期中考试各科考的都很差,物理就考了23分。考试成绩下来,各科老师都找他谈话了,最后我也找他过来了,他眉头紧缩,一脸冷漠,低着头,不看我。我让他坐在我旁边,给他倒了杯水,没说一句话。他有点莫名其妙,问我为什么不批评他。这个时候我才说,你没有错,你只是累了,学烦了而已。他和我又聊了很多,没有提学习的事,我也陪他聊了很多,越聊他的笑容越灿烂。最后走的时候他走了两步又回头说:“所有老师都训了我一顿,本来心里就很难受了,你是所有老师中唯一个没有批评我的人,老师您放心,物理,我能学好”虽然从后面的许多次考试来看,他物理成绩还是很糟糕,但我知道,他一直没有放弃物理,一直在学。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二)

改变陈旧的观念

从大方向来说,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知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而最核心的内容莫过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去挖掘学生潜在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才能。所以我们舍弃旧的教育观念是很有必要的。死做题做死题,不懂创新创造,不懂融会贯通的学生,将来必定缺乏竞争力,而旧的教育理念则很难培养出上述优秀的学生。

教师们应该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发现,当遇到问题,合作探究去解决,再解决不了的,教师一点一点的给出提示,最终揭晓答案。当然,让大家见笑了,上面提到的方法我相信老师们都知道,并且说尝试过,课堂乱糟糟的,考试不理想,最终又回归到了起点。其实方法是对的,只是很难做到,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这对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增加了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智力,素质的不同,也很难都适应。

但只要真正的去设计,去实行,长久以往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肯定会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把自己作为信息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引者即作为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中转站,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三)

改变教学方式

1.参与度

物理的教学,大多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们讲理论,讲概念,讲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甚至总结解题步骤,教师讲的很心累,可怎么讲学生都不领情,好像他们没有上过课一样。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所致。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狂欢。

2.小实验大收获

比如物理教学上讲到碰撞时,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细绳吊着,让一个小球去碰另一个小球,碰撞以后会出现怎样的运动情况呢?学生给出自己猜测的同时,我们可以演示一下实验,至于实验的器材,只要我们愿意去演示,总会找到的,我用的就是自己制作的。

再比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时,教师用手拿住绳子的一端,下面吊着一个小物体,然后让物体从靠近该同学鼻尖的位置开始摇摆,摇摆前通过提问,比如物体会不会碰到该同学鼻尖,碰到为什么,不碰到又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参与度会有很大提高,知识点也会因为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记忆深刻。

3.那些孩子给我的感悟

记得第一年教书的时候给学生放了一次牛顿管演示实验视频,直到高三复习的时候,我一提到那个实验,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实验现象,脸上写满了兴奋。当时我手里拿着粉笔,脸上是微笑着,可心里却是酸酸的,就因为给他们放了一次视频,他们却可以记住那么久,甚至有些学生会记得一辈子。我心里渐渐的有些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多带他们见识见识物理中的各种实验。同时也感悟到了,他们不是学不好物理,而是我的书没教好。现在我每一节新课,我都会设计一些与课程有关的活动,期望学生们能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再也不能让自己在今后的某节课突然感到对不起学生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