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地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过去农民群众畜禽养殖小作坊式的养殖模式,大大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殖技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养殖技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怀头鲶人工养殖技术论文 》
一、鱼苗培育
1饲养管理
鱼苗入池后的几天中,可以暂时不投食,让鱼先食用池中的浮游生物。但要注意经常观察,如发现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不够,就要及时添加事先准备好的水蚤进行投喂。等到5天以后就可以投喂水蚯蚓、鱼糜等了,要根据鱼苗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2鱼苗出池
一般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将达到4~5cm长,就要考虑及时分池,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的饲养了。
3防治鱼病
在鱼苗培育期容易患斜管虫病,要注意观察,及时治疗。治疗一般分两种方法,一种是向整个池中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合剂,每立方米水可选用硫酸铜0.5g,硫酸亚铁0.2g;另一种治疗方法,是向整个池中泼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用量为100g左右。
二、成鱼养殖
怀头鲶成鱼养殖一般可分为大中水面增殖、池塘套养和池塘主养三种方式。
1大中水面增殖
在一些湖泊和水库中,由于小型低值的野生类杂鱼的含有量比较丰富,很适合怀头鲶的养殖。因为这些丰富的小型杂鱼是怀头鲶最好的饲料,而且通过怀头鲶的养殖,使湖泊和水库中的低值类小型野杂鱼转化为较高价值的怀头鲶,从而提高了水面的经济效益。可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初进行养殖,每公顷水面可放养规格在4厘米左右的怀头鲶下花80~150尾,到当年秋季可收获尾重1千克以上的怀头鲶60~100kg。以此计算,通过养殖怀头鲶,每公顷水面可增收800~1500元。
2池塘套养
池塘套养怀头鲶最好选择小型野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不允许在种鱼池内养殖,否则会损失大量的鱼种。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初,每公顷最好放养8~10厘米左右怀头鲶200~300尾,至少不应低于6厘米,以防因规格太小,生存能力差,被其他鱼类摄食。据测算,到秋季可收获尾重800~1500克的怀头鲶150千克左右,每公顷可增收1500元左右。
3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池塘的面积从数百平方米到数公顷均可。保证池底平坦不渗漏,并清除所有杂物。放养1周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每公顷用生石灰1.0~1.2t,或漂白粉90~150千克。每公顷还需施充分腐熟发酵好的粪肥2~3t。
(2)鱼种放养放养当年夏花或1龄鱼种。放养夏花应在5月初,每公顷投放尾重在150~200克的鲢鳙鱼种1300~1500尾,相互间的比例应为2:1或3:1。到6月下旬至7月初,每公顷投放体长3~5厘米怀头鲶鱼种2500~6000尾。放养的怀头鲶鱼种必须规格基本一致,以防之间相互残杀,造成损失。一般情况下,到秋季出池时,怀头鲶尾重可达800~1500g。通常怀头鲶成活率在60%~70%之间。如果放养1龄鱼种,每公顷放养规格1千克左右的鱼种350~450尾,放养规格也要整齐一致。同时,搭配放养1~1.5千克的鲢鳙鱼种400~600尾。到秋季出池时,怀头鲶每公顷产量可达1150~1500kg,平均规格可达4kg左右。
(3)饲料投喂饲料可选择野杂鱼、鱼苗、鲜冻海杂鱼等低值鱼类,也可以饲喂猪肺和鸡肠等,较大的饲料要经过绞碎后再行投喂。选择在池塘内搭建一个4~5m2的饵料台,或是定点投喂。在投喂时间上,6月和9月,每天选择傍晚投喂1次,日投喂量约占鱼总重量的2%~4%。7~8月,每日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早晨喂少,傍晚喂多,日投喂量约占鱼总重量的7%~15%。每次投放量以鱼2~3h吃完为宜。
(4)水质调节饲养期间应随时补水,并将水深保持在1.4~1.6m之间。7~8月,每隔两星期向池内撒放一次生石灰水,每次用量为每公顷300~350kg。
(5)鱼病防治鱼种放养前,必须对鱼进行消毒,消灭其鱼体上的各类病菌。可选用每升30mg浓度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浸洗时间大约8~10min。投喂的饲料必须要保持新鲜,决不允许饲喂变质饲料。每隔18~20d,投喂一次大蒜素药饵,数量为每100千克饲料加入大蒜素80~100g。也可选择投喂其他抗菌类药物,以防治鱼病。
作者:张海东
养殖技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肉鸭发酵床养殖技术论文 》
1.鸭舍建造
可采用移动式塑料大棚和简易砖混石棉瓦2种结构形式。鸭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每栋长30~55米、跨度6~9米、顶高2.5~3米,拱形结构。鸭舍外墙开挖排水沟,设置棚舍通风口、照明、供水、供暖、喷雾装置等设施;棚顶覆盖薄膜、气泡膜隔热层或稻草、遮阳网,两侧安装摇膜装置,便于调节舍内温湿度。在鸭舍内圈外侧可留2米左右的空间用于堆放饲料和储存工具。鸭舍围栏高40~60厘米,用丝网或塑料网围成。料槽设在鸭舍发酵床中部,饮水槽设在鸭舍两侧边缘。将饮水槽安装在漏缝地板上方,有利于将鸭饮水或嬉水时洒落的水及时、充分地排出,以防止床面潮湿。发酵床的建造方式有地上、地下和半地上式3种。饲养肉鸭的发酵床深度一般40厘米为宜,因此地下式发酵床应下挖40厘米,铺上垫料后与地面平齐,床底部为自然土层。四周用水泥预制板、砖块、木板等材料砌挡土墙,以防止泥土坍塌。地上式发酵床则在四周砌成略高于垫料的矮墙,床底部为自然土层。地上式发酵床也适用于旧鸭舍的改造,地面要求是泥地;若为水泥地面,可开钻直径为4厘米左右的孔,每平方米6~10个。半地下式发酵床,可参照以上2种方式,只需下挖20~30厘米,利用相应材料砌挡土墙。
2.发酵床垫料制作
根据惰性强、透气性好、吸水性能强和无毒害等原则选择垫料原料,锯木屑是发酵床垫料首选,同时结合当地资源情况,选择稻壳、花生壳、玉米芯和干稻草粉进行适当比例的替换。垫料成分比例为:锯木屑50%~60%、稻壳(或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芯和花生壳等)40%~50%、米糠1%。按每立方米垫料添加固体生物发酵剂0.1~0.2公斤,发酵剂主要成分为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效活菌含量大于100亿个/克,添加前用水搅匀稀释发酵剂预先复活和扩繁。将发酵菌种均匀喷洒在发酵床垫料上,混合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喷水,使含水量控制在35%~40%之间(以手握紧垫料能成团不滴水,松手能散开为宜)。混合好后的发酵床垫料需通过堆积发酵熟化,堆积高度为1~1.5米,每堆体积至少10立方米,铺上草毡或麻布袋。2~3天后,在垫料快速升温时翻堆,以使其发酵完全,垫料层温度达到35℃以上即说明发酵床已形成。发酵成熟时间一般是夏天4~6天、冬天7~9天,气温越低所需时间越长。采用分层法铺设发酵床,先将未粉碎的稻谷壳、花生壳、棉籽壳或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芯等铺在发酵床最底层,厚度为5~8厘米,再由内往外翻耙平整发酵成熟的垫料,然后在垫料表面铺设10厘米左右现配的未经发酵的垫料原料,经过24小时后即可进鸭。发酵床垫料厚度以40厘米左右为宜,不得低于30厘米。
3.发酵床日常维护
使用发酵床育雏,要提前12小时预先升温。如果不在发酵床中育雏,则进鸭后的前10天为观察期,防止垫料表面扬尘。若垫料太干,有扬尘出现,应根据其干燥程度向垫料表层喷洒清水。每周根据垫料湿度和发酵情况翻垫料2~3次,随肉鸭日龄和群体密度的增大应适当提高频率,可采用人工或小型翻耙机翻料。一般8~15日龄每3~4天翻料1次,16~42日龄每2~3天翻料1次。每批肉鸭出栏后,在垫料中掺入适量的菌种,重新堆积发酵,待下批肉鸭进场。
4.肉鸭饲养管理
发酵床养鸭和常规饲养方式在饲料配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日常管理方面类似,但在育雏期管理、密度控制、通风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①育雏期管理。发酵床饲养肉鸭可采用雏鸭在专用育雏舍、生长育肥期转至发酵床饲养的两阶段饲养模式,也可采用育雏至出栏全部于发酵床饲养的模式。前一种模式在专门的育雏舍育雏;后一种模式则在较小的育雏区内进行,在育雏区内育雏时,周围用塑料薄膜与外界分隔开。随着肉鸭的生长,育雏区逐步扩大,直至布满整个发酵床鸭舍。
②饲养密度。发酵床养鸭密度相比传统饲养方式略小一些。一般发酵床饲养肉鸭每平方米密度为:1周龄30~35只、2周龄10~12只、3~5周龄6~8只、成年中鸭6~7只、成年大型肉鸭4~6只。
③通风管理。对半封闭鸭舍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与湿度,而对于全封闭鸭舍则还有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流通新鲜空气的作用。相比传统饲养方式,因发酵床自身产热,对鸭舍通风的要求更高。
④防暑降温。高温季节,特别是夏季气温和发酵热构成了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导致鸭群热应激反应。全封闭房舍宜采用适当的水帘、冷风机和喷雾降温,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等综合措施来缓解高温、高湿对鸭群的影响。对于半封闭鸭舍,可采用喷雾和架设遮阳网等方式缓解鸭群的热应激。
⑤饲喂管理。有益微生物可将粪便发酵分解为菌体蛋白质,同时发酵床垫料长时间不清圈,垫料中的铜、铁、锌高度富集,因此应适当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和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采取把干喂改为湿喂或采用颗粒饲料,增加采食量,并增加饲喂次数,尽量避开天气炎热时投料,夜间加喂1次等措施。
作者:蒋桂韬 戴先焙
有关养殖技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电大养殖技术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2.养殖技术研究大专生论文范文
3.关于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
4.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本科网络传播毕业论文范文
6.人文素养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