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什么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什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什么
1. 政府的累进税收制度。
能够起到内在稳定器效应的税收制度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和公司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经济萧条会自动使居民和企业进入较低的纳税等级,这时,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会在更大程度上减缓家庭部门可支配收入和企业部门税后利润的下降速度以及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下降速度。显然,在上述情况下,税收自动减少的效应相当于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经济繁荣会自动使居民和企业进人较高的纳税等级,从而会在更大程度上减缓家庭部门可支配收入和企业部门税后利润增加的速度,进而减缓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的速度。在上述情况下,税收自动增加的效应相当于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2.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在经济进入衰退特别是进入萧条期时,由于失业增多,家庭部门的收入水平下降,政府发放的失业救济金、贫困救济金及其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会相应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可支配收人水平和消费需求水平的下降。反之,当经济进入复苏期特别是进入繁荣期时,由于就业增加,家庭部门的收入增加,失业救济、贫困救济及其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会相应减少,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上述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加或自动减少的效应相当于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或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价格会因农产品过剩而下降。这时,在实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的国家,政府通常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并收购过剩的农产品。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农业的一种补贴,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因而也具有抑制经济衰退的效应。反之,在经济繁荣期,由于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通过支持价格的形式对农业的补贴就会相应减少以致消失,有时为了平抑农产品价格的过度上升而抛售农产品。显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收人和消费需求的增加速度,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上述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通常被看作是防止经济运行出现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但其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使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增长。因此,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也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3、政策手段有区别。
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它们在其特性、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4、政策时滞不同。
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任何政策都存在着时滞问题,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用。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而要变更财政政策手段如公共支出、税收等则需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
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利率来间接地影响微观组织的经济活动。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财政政策的调节方式
现代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但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性。主要的调节方式有:
①动态调节。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②总体调节。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③主动调节。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有膨胀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