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如鸡肋的成语故事

2017-06-05

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数学课的开头,用成语故事进行导入,看似超出了数学学科知识范畴,但是却很好的将学科之间进行渗透和思想教育,学生能体会数学和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味如鸡肋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味如鸡肋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味如鸡肋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公元217年,刘备派兵进攻汉中。经过激战,终于杀死守将夏侯渊,拿下了汉中。

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曹操立即率领大军前往汉中。但大军开到汉中城外时,发现那里所有有利地形都已被黄忠等抢占,一时难以取胜。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曹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饭,发现菜中有一碗是鸡肋骨做的汤。他注视着鸡肋,若有所思。

正好这时他的亲信夏侯淳来请示当夜口令,普操随口说了鸡肋二字。

夏侯淳听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询问,照原话传达下去。在营中办理文章、事务的主薄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后,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动身。大家见他这样,都问他怎么知道将要退军。

杨修回答说:你们都知道,鸡肋这东西丢弃它可惜,但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以它来比喻汉中,不攻下来可惜,但攻起来又不那么容易。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军了。

众人听了将信将疑。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大家这才信服。

味如鸡肋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坚持并不总是对的,在许多情况下,选择放弃,会让人从毫无希望地追求难以企及的目标中抽身,有机会获得冷静思考的空间,去追求更为可行的新目标。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也要选择放弃,这不是退缩,是一种正确的决断。

味如鸡肋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注音】wèi rú jī lèi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解释】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少有实惠

【近义词】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例句】一次次的试验都失败了,现在又重新进行,真有点味如鸡肋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