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计划
高二地理是关键时期,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计划,供你参考。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计划篇一
期末将至,诸位同学有的是想在期末考试中打个翻身仗,有的是想再续辉煌,无论是哪种情况,提前做好复习筹备,梳理相关知识都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下是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上学期):
一、地理复习计划如下:
1、强调各单元,各地区的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2、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综合复习
4、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5周:新课:中国地理--交通、商业。(2课时)
16周:新课:中国地理--工业、农业、北方地区(3课时)
17周:新课:中国地理--南方地区、西北青藏地区。复习中国地理。
18周:中国地理复习及世界地理复习。
19周:区域地理总复习及地球地图复习。
总之,面对本次期末考试,要求在保证先上完新课的同时,把期末复习工作落到实处。课后复习以针对性练习相辅,落实区域地理及地球地图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典型练习,并做好辅导讲解。让学生在课后加强复习,任课老师则利用晚自修等时间下班辅导,为学生答疑。遇到学生大面积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加强集体辅导。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计划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选修(3)(5)(6)册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的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经过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复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而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以案例形式的具体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
1.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2.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得不明显。虽然学生能比较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路在走。同时过于周密的设计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四、安排好各周的教学活动
第1周至第6周
2月21日至4月2日24课时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1、有关地球和地图的知识2、关于世界地理的概况,主要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大的地形单元、气候、自然带、人种、民族、语言、宗教等的基本分布特征3、讲述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地理4、区域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区域问题是目前人类关注的重点,要注重区域地理的复习,抓住区域地理特征,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融入系统地理知识的复习。重点认识东亚日本;南亚印度;东南亚新加坡、印尼;西亚;非洲埃及、欧洲英国、德国、俄罗斯;北美美国;南美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国的自然、经济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课堂上通过投影、学生读图、小组分析、讨论交流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提高课堂效率。
第7周至第10周
4月3日至4月30日 16课时第二部分中国地理复习一(概述部分)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15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2、我国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分布。3、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5、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势阶梯划分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6、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高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及特征。7、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8、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9、我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气候特征及河流概况。10.中国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本节内容大多是结合其他内容考查,以地理背景知识出现,借助本节内容的掌握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同时还常作为时政热点的切入点,考查与政治、时事历史和今后规划发展的有关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运用地理原理解释人口特征。根据提供的区域图作为背景,填图写出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名称,并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污染、城市布局、地质灾害的影响。读等温线图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图,归纳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运用所学的推理夏季风对雨带位置的影响。利用气温降水图考查获得相关地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及判断分析能力。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邻近海域及丰富海洋资源。1、 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及挂图来分析,使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有关内容;2、精讲精练第11周4课时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12周至第14周
5月8日至5月28日10课时 第二部分中国地理复习二(四大区域部分)认识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香港、澳门等区域地理知识,了解其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特征以及经济特征。我国四大地区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区域地理特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西部开发、“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观及开发价值、台湾问题。1、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及挂图来分析,使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有关内容;2、精讲精练。
第15周至第18周
5月29日至6月25日18课时第三部分高中选修二册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和特点及内部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特征、差异与发展。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长江三峡的河流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治理、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东北农林基地商品农业区域开发、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南和海域的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发展、西气东输的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分析教材列举的案例,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重在分析方法的学习和掌握。1. 选修二内容难度不太大,讲课时必须注意突破重要概念和规律;以基本概念为线,总结全章知识结构2. 精讲精练。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计划篇三
学生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选修一册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的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经过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复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
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选修二册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而高中地理选修二册以案例形式的具体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
1.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2.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3.学习高中地理选修二册,认识中国的区域差异,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形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4.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
1.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得不明显。虽然学生能比较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路在走。同时过于周密的设计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