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审题10个注意事项

2017-06-06

审题可以说是高中物理做题中最重要的一环,理清了题意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审题10个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审题注意事项

(1)是否考虑重力

在涉及电磁场的问题中常常会遇到带电微粒是否考虑重力的问题。一般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等具体说明的微观粒子不需要考虑重力;质量较大的如带电油滴、带电小球等要考虑重力;有些说法含糊的题目要判断有无重力,如带电微粒在水平放置的带电平行板间静止,则重力平衡电场力,再如带电微粒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只能是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仍然是重力平衡电场力。要特别当心那些本该有重力的物体计算时忽略了重力,这在题目中一定是有说明的,要看清楚。

(2)物体是在哪个面内运动

物理习题通常附有图形,图形又只能画在平面上,所以在看图的时候一方面要看清图上物体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看清物体是在哪个平面内运动,或是在哪个三维空间运动。物体通常是有重力的,如果在竖直面内,这一重力不能忽略,但如果是在水平面内,重力很可能与水平面的支持力抵消了,无需考虑。

(3)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很多物理量具有方向性,如速度、加速度、位移、力、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对于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量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一定要熟记在心,如果题目中的已知量是矢量,要考虑它可能在哪些方向上,以免漏解;如果待求的物理量是矢量,一定要看清是否需要说明方向。如“求解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仅要说明加速度的大小,还要交待其方向,否则题目才解了一半;若“求解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的大小”,则无需说明其方向。

(4)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忌自己设定已知条件)

有时题目较长,看了一遍以后忘记了哪些是已知量,可在已知量下划线,或在解题时先写出已知量的代号;有些经常用到的物理量,如质量m、电量q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题目中并没有给出,但由于平时做题时这些量经常是给定的,自己常常就不自觉地把它们当作已知量了,切记千万不能用未知量表示最后的结果,这就等于没有做题;一些常量即使题中未给出也是可以当作已知量的,如重力加速度g;同样一些常量却不能当作是已知量,如万有引力常量G,这一点在解万有引力应用类问题时要引起重视。c(光速)、h(普朗克常量)、k(静电力常量)需要时可以当已知用。

(5)临界词与形容词的把握(关键信息的把握)

要搞清题目中的临界词的含义,这常常是题目的一个隐含条件,常见的临界词如“恰好”、“刚好”“足够长”、“至少”、“至多”等等,比如恰好发生全反射,表示入射角就是临界角。

要把握一些特定的形容词的含义,如“缓慢地”、“迅速地”、“突然”、“轻轻地”等,静力学中如物体被“缓慢地”拉到另一位置,往往表示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认为受力是平衡的;热学中“缓慢”常表示等温过程,而“迅速”常表示绝热过程;力学中“突然”对弹簧来说表示来不及形变,“轻轻地”表示物体无初速度。

有些题目中会出现条件或要求写在括号里的情况,括号里的文字并不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相反有时还显得特别重要。如括号里常有:取g=10m/s2;不计阻力;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等。“碰撞时间极短”表示碰撞时虽然外力F不为零,但仍可认为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

有些题目中会从物理模型的理想化条件中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曲线运动等。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应把这个模型细化,使之更清晰。可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选择、实验中出现的“又”、“还”等信息,是指除题干中给定的信息外需要补充的信息。

(6)抓住图像上的关键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