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节体育课
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教”是关键
1、要体现一个“导”字,“导”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精髓。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不应是学生盲目地接受教师的讲授;2、教师的教法能否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教师的教法能否准确地控制全局,影响没一名学生,师生保持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因此,作课教师在课的进行中,应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诱导。例如:“同学们!能不能克服这个困难?”“掌声鼓励77同学再来一次!”用这类激发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诱导;也可以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诱导,例如:在练习有人扶持手倒立就可以问学生:“他的动作为什么导致你扶持时特别吃力?”让学生带疑练习,寻找答案。诱导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行为诱导、示范诱导等。作课教师应在课中不失时机的利用各种诱导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要注重一个“授”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师也一样,有什么样的“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惑”效果。所以教师的教,应该是教方法,学生的学,不仅仅是学技术,更应该懂道理,为终生体育服务。例如:用滚球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翻的要领;用三角平衡实验来让学生明白头手倒立头和手的位置关系等。这一类直观实验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和要求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正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这样的“授”才能真正意义的“解惑”效果。
第二、迎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男女生区别对待。
在中学里,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差别。男同学一般都比较喜欢一些对抗性、竞争性较强并且带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而女同学则喜欢一些身体接触相对较少,运动强度较低的体育项目。(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协调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方法可以有一些改进。男女分开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首先,分开教学使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训练方法更科学合理,不失为对学生因材受教的一种方式。其次,男女生分开上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随着学生身体的生长和发育,男女生的性心理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女生与男生相比在体育课上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体育课有异性同学看到时学生的反应情况的调查显示,当有异性在场时男生选择“乐意接受”占25%,而女生仅为5%,在“可以接受”这一项中男女生相差不大,而在“不喜欢”这一栏中男生表示此情绪的只占总数的13%,而女生占38%,可见男女生在有异性同学在场时表示出的感觉是有很大差异的,另一方面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也有害羞感,而男女学生体育课分开上,就可以满足了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使男女生上课更有安全感,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训练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使身心得以发展。
第三、打破常规、树立新意,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
在学生的印象中,体育课就是学校给体育教师制定一份年度计划表,体育教师再如法炮制一份课时计划表,然后就形成了一个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的反复循环的过程。(3)这种三段式的教学给学生的体育锻炼加上了沉重的枷锁。现在的学生都不喜欢墨守成规,面对教师一套训兽式的程序不会给学生轻松,快乐,这样一来不但会使学生厌倦上体育课,而且会使学生们反感体育锻炼。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使学生从快乐中体味到上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树立积极锻炼身体的信念。首先,解决“计划”的束缚。在教学要求的范围内体育教师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其次,加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再次,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没有必要强调队伍如何整齐,只要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即可,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伙伴,平等、和谐地一起锻炼。最后,体育教师还要像导演一样,富有创造力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设计成趣味无穷情景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体现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
第四、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打消对运动的焦虑。
焦虑是一种主观能够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常伴有躯体的激活反应。它常常是在个体自认为对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无能为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受到损害时产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所学技术动作的难度与危险性,运动负荷的增加,考核、竞赛,教师的评价,甚至是在同学面前完成技术动作等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威胁或者有受伤危险的心理,从而导致焦虑的产生。体育学习中学生产生的过度焦虑会引起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体育学习行为。(5)要消除学生的焦虑,首先要转变他们的消极认知,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克服体育学习无用的观念,纠正对体育学习厌烦、轻视的态度,调整好学生体育参与的心态,防止动力不足和厌倦性焦虑的出现。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鼓励、肯定暗示。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适应恶劣的环境提高承受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就像我以上提到的问题每一个体育老师都应该考虑过,通过课改,使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些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等。体育教师只有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