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有余的主人公是谁 游刃有余的典故

2017-03-24

了解成语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游刃有余的主人公是谁和相关资料。

游刃有余的主人公是谁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 ~ 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

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宋城后,魏国亦称梁国。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游刃有余的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有个著名的厨师,被请去为国君魏惠王宰牛。

他宰牛时,手碰着的,肩膀抗着的、脚踩着的、膝盖顶着的地方,劈里扒拉地发出皮肉分离的响声。刀轻轻一动,“哗”的一下,牛的骨头和肉就分开了。

魏惠王连声赞叹:“好啊,你这手艺真精熟!”厨师答道,我所追求的,是掌握事物的规律,这比手艺要更进一步呢!”他开始向国君介绍自己掌握宰牛规律的经过。

“开始时,我对牛的骨胳结构不了解,看到的只是一头囫囵的牛,不知道哪里可以下刀。三年后,我对什么地方有骨缝空隙,一望便知道,此后宰牛,眼睛用不着看,心领神会,顺势下刀,就能把一头牛剖开了。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砍骨;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割肉;我呢,用很薄的刀锋插进骨节的隙缝,宽宽绰绰的,刀子大有活动的余地,真是游刃有余啊!

“当然,碰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总是格外小心,动作谨慎,所以我那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象新磨的一样。”魏惠丢恐完这—席话,觉得很有启发,高兴地说:“有道理!有道理!你使我深受教益。”

游刃有余的主人公人物生平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

魏惠王画像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战国策》作“婴”)。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2] 。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

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历5月29日),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

要他“清心寡欲”,公叔痤去世前,劝惠王杀商鞅,不要让他逃走,惠王不听。在位期间重用庞涓,军事实力大增,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逃脱后入齐。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名将庞涓死后,魏国军事实力彻底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楚威王六年(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改元重新纪年,这标志着魏国的霸主地位的丧失。

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楚威王七年领大军伐齐,赵、燕两国乘机出兵攻齐。前319年卒,享年长达82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