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

2017-05-26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经济不断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篇1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探析

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经营管理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金融风险日益加大,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改革,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农村信用社基本与银行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按照合作原则和要求进行规范,即主要为农民从事种养业和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现行的农村信用社金融制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就凸显了出来。不少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上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金融风险日益加大。鉴于农村信用社特殊的地位和目前面临的困境,如何防范和化解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一大难点问题。现就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以及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谈一些看法。

1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类别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在从事货币经营和信用中介活动中,由于受自身经营行为和相关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信用社及其客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造成其资产损失。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同属经营货币资金、授受信用的高风险行业,但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现有的政策体制、经营环境、服务对象、业务内容等的特殊性,使农村信用社发生风险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远高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总的来说,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按时偿还信用社贷款,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

(2)支付风险。部分信用社不顾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呈现出不良贷款愈盘愈多的现状,导致信用社“头寸”吃紧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潜在的支付风险。

(3)财务风险。目前信用社资本金充足率均低于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

(4)内部管理风险。即信用社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利而形成的风险。

(5)道德风险。第一,不按贷款规则发放了一些提高信用社“地位”树立信用社“形象”的贷款,形成呆滞呆账。第二,与借款人恶意串通,采取种种手段欺骗上级部门,形成贷款无法按时偿还。第三。违规违法发放人情贷款和向关系人发放贷款,形成大额贷款损失。

2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相对于整个社会经济、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滞后的。因此,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力争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的需要。

2.2 产权制度混乱。责、权、利不明晰

按照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农信社属于自愿入股、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入股社员服务的独立法人实体,拥有社员代表大会决策、理事会管理、监事会监督的“三会”法人治理结构,产权明晰,责、权、利分明。但事实上,农信社的产权体制从来就没有明确过,从人民公社到生产大队,从农业银行到地方政府,不断变更的实际经营者及法人代表使农信社的产权纠纷在频繁的改革中愈演愈烈。而本应是真正管理者的农民社员对农信社的管理、监督和享受的各种优先权却沦为名义上的,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虚设权利。在目前信用社的经营中,股东体会不到应有的利益,也不承担相应的经营亏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出资者并不承担风险。②从农信社产权的内涵看,实际产权也是虚置的。

2.3 结算渠道不畅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各地信用社和县联社对结算渠道不畅反映强烈,这一问题直接威胁着信用社的发展,使信用社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农村信用社没有形成自己的结算网络体系,在运行中出现很多问题,①结算手段种类少,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型企业和农户的要求。②结算环节多,资金在途时间较长。③结算主体地位低。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功能已日益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的存在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极大地影响了信用社业务的拓展和声誉,削弱了信用社的竞争实力。

2.4 经营体制不灵活导致的风险防范

按照有关规定。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体制。但事实上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并不灵活,由于联社的统管过死并没有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惜贷”怕贷“惧贷”思想较为严重,限制了业务的发展。此外,在经营中还缺少自主权,从人到财、物的管理权全部收归联社,妨碍了其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内控机制失复。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内控制度的核心是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减少经营损失,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不健全,会带来各种风险。我国农村信用社尚未形成科学的、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对已形成的某些法规制度也不能自觉遵守。这些经营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虽然也讲贷款“三查”制度,但由于责、权、利不明,贷款形成风险也不会关系到个人利益,造成效益观念不强,普遍存在重放轻收。重贷轻管的现象。2会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很多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制度上存在较大漏洞,内部管理松弛,会计核算混乱,账目不清、作账随意、数据欠真实现象时有发生。

2.6 部分员工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还停留在初、高中阶段,尤其是基层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素质更是如此。另外多数基层农信社员工的组织纪律性不强,造成业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低下,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

3 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由于农村信用社全行业亏损问题严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防范新的金融风险,一些农村信用社就有倒闭的可能,有可能酿成局部性的、区域性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综合治理,使亏损社逐步扭亏为盈,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3.1 加快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

由于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历史上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如果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其改变为由

投资者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行政干预下的贷款还会发放,金融风险还会加大。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可采取不同的模式。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将农村信用社规范为社员所有、为社员服务的社团法人,在组织规模上不宜过大,以不超过社区范围为宜,这样可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成本,将金融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可改组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改组时应向社区内居民和企业公开招股,并以吸纳自然人股东为主,当然,也可吸收社区外的投资。

3.2 加强内部管理

强化信用社内部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职工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所以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只有一支业务精良又具有职业道德素养的职工队伍,才能保证决策合理,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目标。首先,要建立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对信用社现有的历史包袱和金融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实行锁定总量,新老划断,分别考核。严格奖惩,防止新的风险。其次,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劳动用工和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与农信社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劳动用工和工资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再次,完善内控机制。要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3.3 要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使贷款抵押和担保合法合规

对已办理的担保和抵押贷款,实际起不到担保作用l的应重新补办。对新发放的涉农企业贷款,除了用企业财产作抵押外,还应把企业法人的私有财产作为抵押。若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须还清所抵押的贷款后方能解除私人抵押担保协议,改变过去那种贷款质量与法定代表人无关的现象。对恶意逃债的涉农企业,农村信用社应和其他银行联手评估贷款企业经营和负债状况,联合严格贷款证制度,杜绝企业多行贷款。

3.4 立足于服务“三农”,积极发放小额贷款,提高增量资产的质量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资金供给的主力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将经营方向定位为农业、农民和整个农村经济服务。在为“三农”服务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业务经营上,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乡镇企业大额贷款。忽视农户小额贷款的做法,按照业务经营原则办理贷款。大额贷款盈利的可能性大,但风险也大,办理时应以抵押贷款为主,少放信用贷款。在贷款投向上要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不断变化的需求相适应,使贷款投向多元化。既要支持乡镇公有制企业,又要支持私营企业。既要支持农业,又要支持其它产业。不仅要支持生产流通领域,也要支持消费领域。

3.5 建立存款保险公司。增强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的竞争力

存款保险公司应由政府出资组建,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市场经济必然有竞争,竞争必然有破产,农村金融机构也不例外。为了保障存款的安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化解金融风险,必须抓紧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誉,在与其它银行竞争存款时不致处于劣势。存款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吸收存款的中小金融机构都必须参加。

3.6 人民银行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

①要摸清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金融监管工作打下基础。②督促农村信用社合法守规经营,防范新的金融风险。③对已形成的高风险贷款进行跟踪监控。并逐步化解。④要经常性地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⑤严格审查农村信用社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对不合格者不予批准。

3.7 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保全工作

对于利用转制之机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企业,以及那些故意不还债的企业和个人,农村信用社要坚决起诉,依法收贷,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其信贷资产不受损。另外,收贷工作还要得到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支持,必要时可由人民银行出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篇2

浅析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金融创新在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文章即从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不足出发,找出带来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的话题在金融财政危机尚未结束之时成为人民当前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在享受赚钱的快感,还是在反思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人们始终绕不开金融创新这个话题。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制度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脚步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风险控制”是银行业永恒的研究课题。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以辖内农村信用社为重点开展农村金融创新调查显示,受农村金融体系竞争弱化,自身创新动力不足以及金融生态环境滞后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工作目前与农村的金融需求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并且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有“三多三少”的问题

一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间业务创新少,资产业务创新多。中间业务创新力度不强,没有开展商业票据以及衍生产品业务,在已有的贷款业务中又缺乏“表外化”品种的贷款业务,一方面没有开展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多样化和规避风险的“回购协议,另一方面又没能开展提高银行变现能力的“贷款证券化”创新和资产流动性的各种业务,并且负债业务创新方面处于空白,没有研发企业账户负债工具和个人服务的工具。

其次,在创新方面吸纳性的创新过多,而自主性的创新过少。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采用自上而下进行,在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对创新活动控制比较严,但是在基层农村信用社有时按照上级要求推广创新产品,此种办法使得对于金融产品的有特色和原创少了很多,导致在自主和创新方面的金融产品很难有突破。

再次,品牌收益少,低附加值产品多。目前在市场上对于知识密集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产品方面的研发十分不足,主要是利于抢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主要的创新产品。此种做法的结果直接使得产品创新的难以形成特色品牌,造成创新不成功和高成本。

二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1)为了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要金融创新。

为了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及为“三农”提供多元化的有效性服务,中央银行采取票据置换、组建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体制。解决好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求树立现代绿色科技金融经营理念和提高创新应变能力的过程。

(2)为了更好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要进行金融创新。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开始强调更加综合性的理财方式,需要更多有用的金融信息以及更宽泛的融资渠道。农村呼唤综合性理财、更多的金融信息及更宽的投融资渠道。金融服务要求多样化、专业化、差别化、多元化以及多层次。

(3)为了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推动金融创新。

现代社会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产品服务的时间更为延长和空间更加广泛。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现象十分严重,一定要防止。而金融创新会对农村信用社在金融中的垄断地位产生一定的冲击。重视金融创新,因为它对制度和机构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为了培植完善内控机制,增加新的利润增长,也需要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有时能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合的特殊服务,因为是由银企双方协商一致,因而它的价格没有可比性,并且更符合经济规律,同时它的利润空间还会较大,而在获得新产品开发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为农村信用社必须去建立一个能与自己的新业务相配套的内控机制去防范金融创新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出现问题无法突破的原因主要有:

(1)环境制约金融创新的速度和力度。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金融法规虽然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体制,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限制了涉及保险行业、证券等业务的创新;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农村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建立不成功,新产品的研发目前面临了较大的风险;农村人民收入水平低在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明显偏向于传统存贷业务,并且最终导致导致农村信用社创新缺乏市场需求。

(2)是持续性的金融创新被相对滞后的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束缚了。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出现来源收缩,信贷需求分流,创新基础弱化,并且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邮储和商业银行资金上存在缺口导致地方资金大量流出。

(3)金融创新的能动性被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薄弱条件限制了。

农村信用社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创新体系,农村信用社整体缺乏创新氛围和自主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考核机制和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并且农村信用社主要是借鉴一些大中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已经成熟的创新流程,使用的是传导环节多的吸纳式创新方式,自上而下向基层传导,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容易产生金融创新的供求脱节;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和经费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创新的激励性要求按照“三农”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并且准确把握

“三农”的市场定位。信用社的贷款应用于满足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资金需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贷款。富裕的剩余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加工农产品以及农产品流通等其他农业经营活动。除此之外的剩余资金还可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让企业先富起来,带动当地农民后富起来。

四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1)要明确金融机构中各职能的定位,尽量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首先要明确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定位,建立健全与金融产品相配套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的运作方式应当尽量全面实施商业化,不要因为混淆了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而给信用社的业务带来的弊病。明确邮政储蓄的职能定位。目前建设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农村,它的网点也主要在农村,因此要大胆吸收民营资本,将服务对象落在民营经济,将业务重点放在农村。

(2)调整并优化资源配置。

各省级联社应当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研发适合当地农村人民需求的新的金融产品。要鼓励并大力推广农村金融机构体制及产品创新以及农村消费信贷业务,鼓励各种替代形式的抵押品,探索有效抵押品的制度创新,促使抵押市场多样化;积极主动的推广信用卡业务,采取多种形式,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发展个人支票和通存通兑业务;为适应农村对金融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应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开创更多的融资方式。

(3)尽可能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要加快建立中介信息反馈体系。鼓励扶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化机构的发展,制定高标准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标准,严格管理行业准入和行业管理。并且要加快个人信用信息及农村企业的系统建设,牢牢抓住社会信用建设的薄弱环节,积极努力地改善农村信用的环境,提高农民社会信用意识,全面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手段,规范农村信用秩序。

(4)尽可能地提高人力资源的可利用效率。

首先要吸引住人才,其次要留住人才。要懂得完善和创新用人机制,吸收一批有理想、懂业务、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加强从事金融行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金融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金融意识。完善员工报酬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建花,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7)

[2]刘洁,农村金融要实现政府及合作社的有效融合[J]中国合作经济,2009,(6)

[3]赵明宇,论农村金融合作社的运营[J]民营科技,2009,(10)

[4]周秋卉,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记浙江省象山农村信用合作社[J],现代商业2009,(36)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