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防衰老要点

2017-06-15

中医养生学说之所以长盛不衰,行之有效,是因为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形成,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强调整体性,善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你知道中医养生防衰老要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中医养生防衰老要点,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养生防衰老要点一、保养精、气、神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故古人说:“气是溺年药”。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气”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故气不可耗,不可滞,滞耗则多病。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大脑)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因此,清心寡欲以养神,人体就能保持健康、益寿延年。白居易诗云:“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到三十生白发。”这是神耗而早衰的真实写照。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是养神的首务。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保养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此见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均是调摄精气神的好方法。

中医养生防衰老要点二、生活要有规律

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是比较长的,“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后世则不然,“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修其天年,度万岁乃去”。后世的人则“以酒为乐,心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放半百而衰也”。也就是说,生活有规律性,人就会延年益寿;生活没有规律性,人就会早衰短寿。

首先是饮食要有规律,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不宜偏食。《灵枢·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援食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体器官的能量供应,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也是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进食过多,超过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就会损伤脾胃,不能正常地腐熟运化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现代临床证实,饮食过饱,暴饮暴食,不仅影响消化器官的功能,还可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突发心脑血管病。长期的不节制地饮食,尤其是中年以后不注意这一点,过剩的脂肪沉积形成肥胖症、脂肪肝。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脑血管硬化,可使人提前衰老。所以有“饭吃七分饱,不用医生找”之说。

偏食也是致病之因,衰老之由。中医特别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杂粮,兼收并蓄,才能摄取多种营养物质,使人体的营养趋于平衡,也就是“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如果偏嗜,就会造成很多疾病。如《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多食减,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技;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灵枢·五味》也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悦心。”事实证明,食盐过多,大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细胞中的水就脱离细胞使其稀释,作为防护手段而增加血容量;随着摄入大量的水,使血液体积——血容量持续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心脏加大压力驱动大量血液,血管壁则由于扩张逐渐失去柔性,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血压升高。体内盐分过多还能抑制碘活动,碘失去活力就会破坏胺质,降低激素分泌,使皮肤变黑,或出现褐斑或雀斑,或皮肤干燥。所以每日进盐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高血压病人若每日摄盐量限制在0.5克以下,血压会逐渐下降。饮食五味为人体所必需,且又不能多食,所以《素同·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怎样才算合理的饮食呢?《老老恒言》说得好:“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但使瓜不空虚,则冲和之气沦读肌髓。……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如果做到这一点,饮食就恰到好处了。

其次是少饮酒。酒为五谷之津液,米曲之华英,能避风寒、宣血脉、消邪气、引药势。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补充人体热能和营养,预防心血管病,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催眠作用。若醉饮过度,盆倾斗量,整日以酒为浆,则会毒气攻心,穿肠腐胁,神错志谬,目不识入。长期过量饮烈性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和肝硬变,暴饮烈性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所以酒当少饮为佳。《本草纲目》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