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2017-03-17

《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入选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入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在山的那边的优秀教学设计,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新诗。这首诗歌以大海和群山为喻,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学情分析: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 十二三岁的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但同时也将面对种种困难。《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学生对新诗的了解可能很少,因而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上会有很大的难度。结合诵读训练,学生读懂诗意即可,主要让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法指导: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

学习准备:1、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2、 认真预习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部完成以下问题)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痴( )想 隐秘( ) 凝( )成 喧( )腾 一瞬( )间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仿照示例,用这些词语造句或写段话。

示例: 喧腾――海在喧腾――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3、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要求工整、规范、美观。

4、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在下面。

三、合作探究

1、初读,读出音韵美。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语速、停顿等

(2)练习朗读,要求语音正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分组读、齐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2、再读,读出形象美。

边默读诗歌,边圈点批画,品读诗中的形象,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透过(诗中的某词某句),我读出了一个( )的‘我’的形象。”

示例:透过“我常伏在窗口痴想”,我读出了一个充满幻想的“我”。

3、三读,读出意蕴美

默读全诗,分组探究

(1)“我”小时候对“山”和“海”的理解与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联系你的经历说说你对“山那边是海”的理解。

(3)你如何理解“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是个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读音、停顿恰当。

2、 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涵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3、 联系生活,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

教学重点:

1、 诗中“山”与“海”所蕴涵的意味。

2、 诗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1、 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

生:去过。

师:深圳大梅沙,小梅沙就很有名海,很多的同学,周末爸爸妈妈都会带你们去海边游水,玩耍。那么,同学们说说看,你们看到的海是什么样的?

生:海很大,一望无际。有时候海很平静,有时候海浪很大,一个接一个袭来。 师:那你们喜欢海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海,海,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能让人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但是,对于山里的孩子,他们没有见过海。他们啊,对海充满向往,他们是多么渴望见到海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位山里孩子写的一首诗。(板书:在山的那边)

二诵读感知

1、让学生诵读全诗,勾画出诗歌的生字词并理解积累。

2、 教师泛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

3、 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象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②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③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讨释疑

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疑难可能有:

1、“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2、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6、“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慢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延伸

1、在你的许无锡生活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经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对于“山”和“海”的体验。

2、你知道哪些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名人?请选择其中一个说给大家听。

五、课堂总结: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会实现。文中是借助于“山”和“海”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形象来进行的。“山”一个实际生活的境界,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海”,一个想象性的世界,是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山那边是海”,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所以寄寓哲理的形象美是这首诗歌的鲜明的特色。

六、布置作业:

收集古今中外关于描写理想的诗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