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把握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政治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内涵丰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面理解中国梦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几个重点。
新的核心政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使“梦”这个概念的意蕴出现了重要变化。这具体体现在:
一是“梦”的使用频率急剧增加,从过去偶尔使用到现在高频使用。众所周知,梦是一个常见词汇,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极广。然而,过去在政治文献中,梦这个词使用的并不多。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最近一个时期里,中国梦成了政治理论中一个新的焦点词汇。
二是“梦”这个概念的地位急剧提升,从一般性的词汇演化为核心政治理念。在过去的政治文献中,梦并不是一个规范的政治术语,而是普通的词汇,使用比较随意。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郑重使用中国梦,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表达执政理念的集中表现,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政治理念。
人民的梦、民生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由人民组成,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梦不是少数人之梦,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梦。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汇集成灿烂的国家之梦。
人民梦包括多方面的内涵,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梦。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梦最绚丽的奋斗目标。
立足现实而又高于现实。中国梦反映的是追求,是一种对现实的较大的改变。安于现状没有梦,甚至小步前进也不是梦。一个停滞不前的社会是没有梦的。就目标而言,轻易能实现的不是梦,超出一般的期望才称得上是梦。
中国梦不同于空想。空想的梦,目标太高,缺乏基础,不可能实现。早期社会主义者存在着长期的空想传统,都是从社会应该怎么样出发去设计未来社会,而不是从可能怎么样、将会怎么样去考虑问题。这样的梦甚至成为梦呓,成为麻醉品。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脱离实际确定极高目标的情况,结果目标落空、盲目蛮干,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声誉都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中国梦既立足于现实,又明显高于现实,是一种基于现有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梦作为一种主观的追求,仅靠物质基础还不行,还要靠精神力量。梦作为一个较高的追求,不可能轻易达到,要做不懈的努力。
不断前行,求善求美。理解中国梦本质上应该向前看。复兴不是原地转圈,不是回归,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中国梦具有引导作用,向后的不是梦,向前的才是梦。时代在前进,黄金岁月不是已经过去,而是正在到来。重温历史旧梦只是一厢情愿,面向未来方能大有作为。
中国梦在时间上是向前的,在价值上是向上的,是一种追求进步、追求美好、追求完善的梦。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求善求美,不断前行,是中国梦的特征。昨天的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今天的梦想,到明天变成现实。我们在不断追梦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善生活的品质,奔向美好的未来。
(摘自4月27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