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实现“中国梦”的上海责任

2016-11-11

编者按: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身处市场经济先行区的上海,最先强烈感受到继续探索的紧迫性。没有改革创新就无法前进,这是上海对当前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上海对改革创新的责任自觉。从今天起,我们刊发一组“上海探索改革开放深水区系列访谈”,与大家一起思考、共同求索。

本报记者:高渊 柳森

访谈嘉宾:王战(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今天上海的发展战略已经不再是就上海讲上海,而首先必须把我们的每一项改革探索,放到具有全国意义的大战略格局中去审视。这一次上海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改革本身面临的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

解放评论: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崛起。此后,上海勇抓契机、先声夺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名副其实的 “领头羊”。20多年后,中央要求上海 “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改革再遇追问:从当年的“领头羊”到今日之“排头兵”、“先行者”,究竟有何不同?

王战:当好排头兵、先行者,这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任务,也是上海的责任。今天上海的发展战略已经不再是就上海讲上海,而首先必须把我们的每一项改革探索,放到具有全国意义的大战略格局中去审视。因此可以说,这一次上海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改革本身面临的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

解放评论:如何理解您所说的 “不确定性”?

王战:当年,小平同志点了浦东,上海成为改革开放当仁不让的王牌。这一次,中国改革再出发,各地都在探索。

如果说,20多年前,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改革开放领头羊,是从无到有、单兵突破、以点带面,如今的中国改革,更需要形成改革大合唱,聚合改革正能量。再则,对于今日之上海而言,此时此刻待解的课题难度更高,面临的压力更大,探索必须更深入、更充分。若能在某些领域改革中走在比较前面,能以若干先行先试经验服务于全国全局,已是成就,已属不易。

解放评论:您所说的“不易”,是因为当下的上海已走过改革开放最初的探路期,站在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吗?

王战:以浦东为例,其面临的创新任务颇为艰巨。无论在产业创新、思路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面对这些挑战,有些改革方案已初露端倪,但必须随时跟上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

过去说到金融中心,大多会看有多少商业银行、要素市场、跨国公司在此集聚,资金规模有多大。但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尤其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很多类似电商业务的完成,已不再需要前往实体金融机构完成结算。因此,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果不把网络和平台经济研究透,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金融机构,如果不及时跟上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的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面临一道坎。这是必须未雨绸缪的挑战。

解放评论:上海再当排头兵的全局战略意义,应该从哪些方面体现?

王战: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探索互动的历史。而上海再当排头兵的全局意义,实际上在其新一轮改革探索中已能看到,由上海试行进而全国展开的“营改增”改革就是最好的例子。事实上,这项改革之所以选择在上海试行,是因为上海首先选择了改革。这些年上海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结构性减税,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问题意识早已萌生,但税收是中央政策,地方如何触及?从2009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精心部署,先在决策咨询层面建立了 “营改增专项课题”,集结国内财税高层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半的通力合作,课题组围绕“营改增”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意义的成果。

研究成果出来后,2011年下半年,市领导向中央领导做了汇报,提出上海希望争取在全国先行先试“营改增”。中央决定上海在2012年先行先试,然后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回顾这个历程,我感到,在这一系列改革探索顺利推动的背后,有一条线索一以贯之: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顶层设计恰恰需要同地方积极性、群众首创性有机结合起来。

这说明,要做排头兵,首先必须站到全国的格局上进行探索,而不是仅仅站在地方立场来研究;其次,如果研究和探索具有全国意义,不仅能获得中央的支持,赢得转型发展宝贵先机,更能将地方经验服务于全国更大范围的实践。

解放评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如何做到理论创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很关键。这方面上海有什么探索?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上海如何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王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社会各界形成的改革共识,经市第十次党代会提炼,成为上海未来十年发展主线。后来中央起草十八大报告时,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群众基层首创、自发形成共识,到地方上积极提炼,再上升为全国层面的战略方针,可见只要是从地方实际出发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上海的改革创新就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当然,要想形成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种牢牢抓住改革开放主动权、以自身探索实践引领全国的态势,上海无论从问题意识、战略视野、创新思路上,都需进一步开拓。我们正在做“10+1”的研究课题,都是既有全国共性,上海也可以先行先试的。

比如,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全国都要面对的挑战,上海如何应对?我们初步形成的研究对策是“三经济一制造”: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和智能制造。又如,近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这是中国扩大对外投资的良机。走出去的关键是培育本国的跨国企业。在这方面,上海应该当仁不让地成为发展与集聚本土跨国公司的大码头,这是上海第二轮集聚总部经济的机会。做好了,对全国也大有益处。

在类似这些问题上,如果我们能够主动探索、积极改革,就有可能在改革开放中掌握主动权,以此来推动上海进一步的创新转型发展,真正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