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创业应该怎么创才成功
就读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建贵,专业是工商管理,他从当初缺乏经验、缺乏人脉、缺乏资本的“小白”,到现今拥有水吧、快餐食品店和培训学校多项经营、年收入300万元的“校园达人”,经媒体报道后,张建贵在重庆各大高校人气飙升。###“校园创业达人”、“励志哥”……各种头衔纷至沓来。
今年和前几年一样,同样被贴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以至于说到就业总让毕业生感叹“人艰不拆”。然而,像张建贵这样不愿去挤就业独木桥的学生,成为众多学子艳羡的对象。
校园创业应该怎么创才成功?作为亲历者,12月18日,张建贵向记者亲述他的创业经历和故事,记者总结了最核心的七条干货:苦难的“钉子思维”、遍处觅食的嗅觉、时刻为自己创造逆境、“义务猎头”拉来的朋友圈、囊中仅有68元钱仍在坚持、名人传记是最好的老师、校园刮起的“募捐风暴”,现分享之,请诸位自行思考。
干货一:苦难中的“钉子思维”
作为一位来自贵州遵义“犄角旮旯”的张建贵,父母长期以农为生,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从小过惯了穷日子,吃过不少苦。
小学时,每天他要跟二哥往返6个小时,走上好几十里的山路去上学。因家里穷,屡次因交不起学费,被赶出教室,甚至家里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揭不开锅。
没雨伞的孩子只能奔跑,小时的困难日子让他炼就了一种独特的“钉子思维”的赚钱之道。“在合法的前提下,我就如同一根钉子,哪里有能赚钱的空,就往哪里钻。”张建贵告诉记者,他比同龄人更渴望赚钱,更渴望成功。
五年级时,小建贵开始和同学批发冰棍、雪糕等冷饮到他们的小镇上卖。“每一根冰棍进价一毛钱,卖三毛钱,每根雪糕进价三毛钱,卖五毛钱。”他回忆那段经历说,从家到镇上每天往返要走4小时的山路,但意识到“自己能赚钱了”很开心,“小孩子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他从小学就开始近视,上课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一直想买一副眼镜,但因为家庭拮据,父母答应他“说好了的眼镜”一直悬而未决。终于等到初二的时候,张建贵答应替舅舅带一个星期的表妹。结束时,舅舅给了他300元钱。钱一到手,他就径直走向眼镜店,为自己添置了一副眼镜,以至于好几天都处于“自嗨”状态。
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南大学。入校前的暑假,张建贵在老家遵义培训学校做兼职赚了4000元。8月,他带着这笔4000元的学费孑然一身来到学校。
以上故事像很多的传奇人物传记一样,是以困难的童年作为开头。这一切皆在昭示,张建贵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
商界点评: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不是每一个人的成功都要靠苦难来激进,可张建贵在苦难中磨炼出的“钉子思维”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不满足现状、敢于拼搏,想要成功的人来说,苦难绝对是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
干货二:遍处觅食的嗅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一个“农民之子“,来到陌生的重庆,高高矗立的大楼、绚丽的霓虹灯让张建贵有点目眩,有点好奇。他暗自给自己鼓气——活出一个人样来。
进入大学不久,他就开始“觅商机”。他发现,大学生普遍的宅寝现象:打游戏,看电影,看书,除了上课和一日三餐,几乎都不愿出去。意识到这点,他的第一份兼职应运而生,就是晚上在宿舍楼卖包子。“从校园小吃街批发包子,运到寝室卖,一晚上就卖一两个小时,平均每天能赚五六十元钱。”他说。
第一份兼职因为宿管的介入而终止。他开始寻觅其他商机。卖棉絮、卖电话卡、带旅游团、成立广告工作室、开培训班、开水吧、开快餐店……他总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商机,发现赚钱的项目。大学四年,他尝试了多种兼职,多种创业,也体验了“百味人生”。
大二新生入学之际,张建贵开始谋划成立一个“重庆一日游”的小团队,目标市场就盯着新来的家长和学生。他和他的小伙伴硬是拉到50名家长和学生参加了重庆一日游的旅游团。他身兼领队、导游,带团去逛了一趟解放碑、朝天门等地。
大二上学期,张建贵萌生了开实体店的想法。他和同学邹阳商议,在学校南区美食城开了一家名叫“创意广告“的工作室,各出一半资金。当时,他找同学东拼西凑借来6000元,租房子、购买机器,三天“创艺广告”就正式开业。本项目没赚到什么钱,但却让他汲取到很多经验。
大二下期,张建贵找到同学李明慧,共同在重庆垫江创办了培训学校,并组建了80余人的师资团队,最多的时候在重庆各区县成立了十二个分校,培训学校让张建贵累计赚到7万元。
大三,他利用之前开培训学校赚到的7万元,再加上之前的一些积存,和同学雷根共同投资30万在西南大学南区美食城开了一家名叫“水滴石”的水吧,每月的营业收入达到10万元。
今年年初,张建贵又和两个同学投资了35万,在杏园美食街开了一个快餐超市,月营业收入达到15万。现今,他又在四川资阳投资了一个培训学校,累计投入4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