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
安徽茶叶和茶文化在全国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由安徽省委原书记卢荣景同志亲自倡导,并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于2009年3月25日在合肥市成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的资料,一起来看看。
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简介
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登记管理机关是安徽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业务挂靠单位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拥有全省茶业、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商贸、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个人会员418人、全省以茶叶知名企业和重点企业为主的团体会员69个;安徽省委原书记卢荣景担任名誉会长,由160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其中常务理事50人,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张学平担任会长,安徽省农业厅原厅长郑之宽担任常务副会长,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桂梅生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农科院茶科所原书记费明煦担任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四大名茶原产地的知名企业均为副会长单位。
徽茶文化研究会以“弘扬徽茶文化、振兴徽茶产业”为宗旨,达到为茶农增收、企业增效服务的目的,为建设崛起的安徽和构建和谐安徽作贡献。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业发展,针对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成立,时任省委书记王金山曾批示茶业是我省一大产业,须用心用力、做大做强,时任省长王三运和分管省长赵树丛对徽茶产业都有重要批示和工作要求。
唐宋时期安徽茶文化
(一)歙州茶
歙州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唐·杨华《膳夫经手录》)歙州方茶制置精好,先春含膏茶可与大唐第一贡茶顾渚紫笋茶媲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尤其喜欢。在到歙州的数千里路上,到歙州买茶的大小茶商络绎不绝。
唐咸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中记载当时祁门茶叶生产的盛况:“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逾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全唐文》第九册,8430)祁门境内遍山植茶,以茶为业者达十之七八,衣食、赋役全仰仗茶叶。由于祁门茶叶“逾于诸方”,所以每年新茶上市之际,全国各地商人闻风而动,“摩肩接迹而至”。
在唐代,歙州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产量大、品质优。歙州茶不及销往北方广大地区,而且远销国外,形成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敦煌变文集·茶酒论》)的空前盛况。《茶酒论》的作者王敷生平不详,但敦煌此卷抄写于北宋开宝三年。因此,“万国来求”的盛况不会晚于五代形成。
(二)舒州茶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昔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角。’其人献之数十斤,李不受,退还。明年罢郡,用意精求,获数角,投之。德裕阅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瓯,沃于肉食,内以银合闭之。诘旦因视,其肉已化为水。众服其广识。”(《玉泉子》)
天柱茶不仅甘香芳美,而且可以消酒食毒,颇受当时士人看重,也引得诗人的赞美。唐·秦韬玉《采茶歌》:“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看着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看尘下才塾,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祸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洗我心中幽思情,鬼神应愁歌欲成。”唐·薛能《谢刘相寄天柱茶》:“两串春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维扬。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惜恐被分缘利市,尽应难觅为供堂。粗官寄与真抛却,赖有诗情合得尝。”唐·齐己《咏茶十二韵》“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三)宣州茶
“宣州鸭山茶,亦天柱之亚也。”(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宣城县有丫山,小方饼,横铺茗芽装面。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太守常荐于京洛人士,题曰‘丫山阳坡横纹茶’。”(五代·毛文锡《茶谱》)“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唐·郑谷《峡中尝茶》)“鸦山著于吴歙。”(宋·叶清臣《述煮茶小品》)“横纹出自阳坡”(宋·吴淑《茶赋》)“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竞收青蒻焙,不重漉酒纱……”(宋·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宣州鸭山茶可与舒州天柱茶并列,唐宋时期名重一时,风靡江南,远传京洛。
由宋·宋痒《赐知广德军龚会元进先春茶敕书》(《全宋文》第10册)、宋·欧阳修《赐知舒州齐廓进新茶并知广德军浦延熙进先春茶敕书》(欧阳文忠公集)卷86)可知,广德先春茶与舒州茶一起在北宋曾作为贡茶,其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四)寿州茶
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舒城太湖,买婢买奴”(《敦煌变文集·茶酒论》)
(五)池州茶
南宋周必大遍游九华,“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九华山录》)建州北苑龙凤团茶为宋代第一名茶,周必大在品尝九华茶后,认为可以与北苑茶媲美。
南宋诗人陈岩的《九华诗集》“金地茶”谓:“瘦茎尖叶带余馨,细爵能令困自醒。一段山间奇绝事,会须添入品茶经。”九华山金地茶,瘦茎尖叶,相传始于相金地藏在九华山的种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