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羔羊死亡的原因

2017-02-24

初生羔羊的死亡,仍严重地影响着养羊业的发展。为什么会死亡呢,什么原因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羔羊死亡的原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羔羊死亡原因

1、母畜方面的原因

1.1 由于母畜体弱造成的无乳或少乳

传统的春羔一般在农历10月配种,胚胎发育期正值北方漫长的枯草期内,而胎儿的主要发育阶段正处于枯草后期的母羊严重掉膘阶段,因此产春羔的母羊出现严重 的缺乳或少乳问题。同时春羔易造成羔羊先天营养不良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蛋白血、白肌病、佝偻病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初生羔羊不能从母体的初乳中获取免疫 球蛋白或者是母源抗体,必然造成抗病能力的下降。据统计,不能吃到初乳而通过人工补饲的羔羊有80%会引起消化不良性拉稀,并极易继发感染造成死亡。由于 “子盗母气”的原因,无乳或少乳母羊弃羔现象也十分普遍。事实上农牧民并非不重视畜群的抓膘保膘工作,但观念上没有彻底摆脱春羔生产、靠天养畜这个误区。 真正实现冬羔生产、提前配种,可避兔枯草后期母畜掉膘严重与胎儿后3个月主要生长发育期的矛盾,而枯草前期母羊膘情处于相对稳定期,此期生产不仅可以解决 无乳和少乳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先天性疾病、弱羔的产生。

1.2 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

在加强怀孕母羊饲养管理的同时,应根据计划免疫项目及时做好免疫工作,搞好流通检疫。实践中一些传染病,特别是急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如五号病、羊痘、布病等都会给羔羊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3 母畜体弱或难产

临产母畜子宫阵缩无力造成的延产死亡、弱羔无力突破胎膜引起的死亡和初产母羊的难产,这部分病例占2%~3%,除初产母畜难产外,一般是由母畜体质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加强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

2.1 全面推广冬羔生产,冬羔生产与春羔生产比较有如下优势:

2.1.1 冬羔生产可当年育肥出栏,缩短生产周期。

2.1.2 增加母畜比重,减轻草畜矛盾,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最大产出。每头每年多育肥l只羔羊出栏,可纯增收入200元,这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最佳方案。

2.1.3 冬羔生产改变传统生产习惯,克服枯草后期母畜膘情严重下降(指测定平均下降10kg以上)与胎儿后期主要发育阶段营养不足的矛盾,可大幅度减少弱羔和羔羊先天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也可减少母羊产后无乳和少乳问题。

2.1.4 冬羔生产期相对气温低,致病菌相对被抑制,可减少感染机会。相反,春羔生产期间气温多变,致病菌相对活跃,羔羊发病率相应提高。

2.1.5 冬羔生产相应延长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期,可消除春羔中最低10%“碴子羊”不能越冬的问题。

2.2 母羊孕期微量元素的补充

2.2.1 硒的补充:内蒙吉克什克腾旗地处华北缺硒带,干牧草硒含量(0.0332±0.0092)mg/kg,低于0.05mg/kg。根据1984年克什克腾旗 配种站68例病死羔羊解剖统计,发生典型白肌病心脏器质性病变者16例。从1984年开始改变羔羊初生后补硒的方法,补硒与啖盐同时进行。1985年解剖 40例病死羔羊无一例明显的心脏器质变形和骨胳肌变性的病例,同年产仔成活率提高11%。

2.2.2 大力推广稀土矿物质微量元素盐砖的使用,稀土矿物质盐砖配方按比例含有钙、磷、铜、锌、硒、碘、钴等16种常量和微量元素。据资料介绍,传统啖盐改用稀土 矿物质盐砖自由舐食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增加体重30%,产羔成活率提高22%以上。可有效预防因缺钙引起的软骨症、缺硒引起的白肌病及弱羔、流产等疾病。

3、羔羊出生后7d内发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羔羊初生7d内,大致相当于人类乳婴的围产期,离开母体生长发育的环境,防卫机能尚不健全,生命稚嫩,如不适当护理极易诱发疾病导致死亡。而7d之后发病率明显减少,抵抗力增强,所以7d内的护理可以说是决定产仔成活的关键。

3.1 分娩过程障碍

对无论是胎儿无力突破胎膜的延产或临产母羊子宫收缩无力造成的延产、难产一般都不必采用手术措施,只要调整体位,适当人工增加腹压均能顺利引产。但延时过 长易造成死亡,产出的羔羊多为弱羔,需要特别加强护理。胎位不正或产道狭窄引起的难产多发于初产处羊,应采取通过助产、矫正胎位也能副产,对产道过于狭窄 者可进行剖腹处理,此类情况并不多见。

3.2 脐带感染

在生产实践中脐带消毒往往被忽视,在羔羊初生时不注意脐带消毒,不仅可以发生脐带炎,更为严重的是当微生物侵入体内可引起菌血症、膀脱炎及输尿管炎、肠 炎、关节炎等疾病,若不早期发现治疗,便会造成死亡。临床中膀胱炎、输尿管炎基本上是未注意脐带消毒引起,羔羊死后剖检可见膀胱连接输尿管部分均有炎症病 变,膀胱中充满尿液的现象。严重时因膀胱炎死亡占死羔总数可达20%。相反,注意脐带消毒则发生很少,仅占发病总数的1%。

3.3 母羊产后缺乳或无乳

实践中缺乳或无乳的母羊产下的羔羊大都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初生后又不能及时获取初乳,其发病率、死亡率都高于正常哺乳的羔羊。瘦弱母羊临产前及产后适当 补饲含有豆类及油料的精饲料对增加泌乳可收到一定成效。对无乳羔羊最好用死羔母羊认领或由泌乳充足的母羊代乳,但此法必定有限,一般采用人工补饲。补饲方 法因条件不同而各异,有的用小米面、黄豆面调成糊糊,也有的用奶粉,有条件时最好用鲜牛奶补饲。补饲的关键是营养和卫生。补饲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性拉稀,也 极易引起大肠杆菌的感染,应特别注重添加助消化及抗生素药物进行防治。

3.4 初生羔痢的预防

3.4.1 圈舍及用具消毒:在产羔前应对圈舍、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对产羔围栏更新垫草,铺撒草木灰。在产羔期内定期消毒,更换垫草,保持良好卫生环境。对病羔设隔离圈单独饲养,并做到一畜一消毒、更换垫草。

3.4.2 药物预防及治疗:经化验室分菌鉴定,克什克腾旗地区羔痢主要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所致(E.Coli),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特效免疫方法。 实践中用抗生素对羔羊进行药物性预防可收到显著效果。方法是于羔羊初生日开始服用土霉素,每次0.02~0.05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6d。羔羊 下痢一般初生后2~4d为多,7d后则明显减少,如7d后发病治愈率也相应提高。但在第2年应更换预防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下痢羔羊可选用抗生 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链霉素、新诺明、氯霉素、新霉素等等。如能使用本场分离菌株制备高免血清,可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对下痢严重者应配合补糖、补 液,保护胃肠粘膜,调整胃肠机能等对症治疗。对湿热型下痢佐以黄连素片剂,对寒湿型下痢佐以附子理中丸,对非菌型泄泻口服参苓白术散、鲜姜计等中药制剂能 收到良好的效果。

3.4.3 濒死羔羊救治:对四肢瘫软、口鼻俱凉、呼吸微弱的低蛋白血、低血糖症濒死羔羊,可采用25%葡萄糖、VC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对四肢抽搐、拳泳、头背后 仰、口吐白沫、心力衰竭、眼睫尚存反射的濒死羔羊,可加大氢化可的松10~20mg,安钠咖l mL 笔者曾对191只羔羊用此法治疗濒死羔羊,有65%能暂时脱险,部分濒死羔羊能在注射后3~5 min起立行走,65%中有50%能获痊愈。关于氢化可的松的应用系参考太医挽救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报道,氢化可的松可暂时替代由病理刺激而导致代谢紊乱期 间的正常功能,其实际药理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5 羔羊肺炎

外界气温骤变,感冒是诱发羔羊肺炎的起因,下痢并发肺炎死亡率会更高。加强羔羊护理,注意圈舍卫生消毒和母羊乳房清洁卫生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病羔羊做到早发现,及时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均可治疗。

小羔羊综合管理

4.1 接羔棚舍温度

4.1.1 忌低温:据测试,羔羊初生环境温度在O度左右时,直肠温度在lh内可降低2~3度。温度过低会引起初生羔羊发病或死亡。

4.1.2 忌高温:温度过高与外界环境温差太大不利于羔羊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同时易于感冒发病。实践中把一些初生羔羊放在热炕头或炉火边烘烤并不可取,对受寒羔羊突然放入高热环境更不可取,寒热往来会诱发疾病。

4.1.3 忌潮湿:接羔棚舍潮湿无论室温高低都会诱发疾病。低温潮湿易患湿寒诸症;高温潮湿易染湿热杂疾。接羔棚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特别是对7日龄后的羔羊,应在晴天到室外逐步放风,使其习惯环境。

4.1.4 适宜温度:经测试,室温10度左右时初生羔羊体温一般变动范围在39.2~40度之间,差异并不很大。因此棚舍温度在l0度左右为宜,此温度有利于羔羊适应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昼夜温差的变化。

4.2 产羔母畜留饲

大力推广舍饲、牛舍饲养畜技术将是一次全局性、实质性的变革,将是通向现代化途径的转变。产羔母畜留饲的时间目前主要受限于饲草的储备,实践中只对膘情差 的产羔母畜进行留饲或补饲,以期增加泌乳,实际上成效是不大的。舍饲、牛舍饲的推广首先应从育成阶段,也就是在接羔保育阶段开始,这有利于农牧民逐步摆脱 自然放牧的状态,向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转变。母畜留饲结束后应尽量缩短放牧时间,进行补饲,避免羔羊饥饿期太长和乳房炎的发生。随着日龄的增长,在母畜出 牧时羔羊也应适当补饲。

4.3 羔羊饮水

羔羊初生10天后应给予自由饮水和盐砖自由甜食,15d后提供细软草料锻炼采食。为防止拉稀限制羔羊饮水是错误的。

4.4 防止意外伤害死亡

意外伤害死亡每年占初生羔羊死亡3%左右,这方面的损失应尽力避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