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2017-03-18

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通过反复比较得出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教材分析

在前面讲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后,进入等值线判读教学,这是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并在掌握这些分布规律后能灵活运用,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来进行判读。

学习目标:

1、影响等温线的因素有哪些

2、理解这些因素怎样对等温线的分布产生影响

能力目标:

1、在掌握等温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2、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知识运用获得成就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教学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运用布卢姆的目标掌握学习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等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创设问题情境——目标导学探索——检测点评反馈”三环节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模式:

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

3.运用综合归纳和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反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等高线的知识回顾,先设计提问,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总体上粗略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框架。教学中按照影响等温线的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势 地形、洋流等因素逐步展开,通过板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存在的规律。

2.提问创设问题情景,板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提问: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我们仅考虑太阳辐射这一个因素,等温线会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针对学生的回答,通过板图引导学生发现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判读南北半球的方法。

设计意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利用提问,创设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积极思考,大胆联想,发散思维,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创设问题情景,目标导学探索,建构知识体系:

思考:以北半球为例(下面举例均以北半球为例),在7月时,由于海陆热容量(比热容)不同,海洋和陆地升温情况不一样,海陆等温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板图,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的等温线,并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在讲地势 地形、洋流对等温线分布的影响时,也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辅以板图根据学生分析板演,既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们今后来讲,遇到同类问题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与分析,主动地探索学习;力图强化图文信息转化能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或学生的分析讨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地理问题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能力;根据学习知识应用到思考问题的解 答,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反馈:

⑴、直接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判读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归纳和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能力。

⑵、通过问题情景,检测反馈学生对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的分布及季节;等温线分布与洋流流向及性质、名称;等温线分布与地势高低与地形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需要学生自己与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⑶、创设问题情景,对相邻两条等温线间的闭合等温线区域的进行判读、结合该图中的问题情景,根据等温线判读两地间相对高度。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等温线分布规律,根据学习知识迁移、应用到思考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