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导语: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优质课比赛总结会发言。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领导重视,是教育质量提升最有力的保证。
政府通过了《松阳县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县政府在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制度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县教育局在2013年根据《松阳县教育局关于成立松阳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通知》要求,明确了我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及工作职责,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统筹协调全县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建章立制,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中小学学校领导兼课、听课、评课情况督查制度》。要求校长深入教学一线,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完善考评体系,推进学校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制订教研室管理制度,促进教研员队伍建设。如《教研员考勤制度》、《教研员业务学习制度》、《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教研员学校调研与反馈制度》,重视教研员专业学习与专业引领的作用,以带动学科教师研究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改进教学,向课堂要质量。
三、立足本职,夯实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石。
(一)开展教育现代化主题培训,转变教研员、校长的育人观念和模式。2014学年教研室举办了三个培训活动:
11月柳院作了《普通高中课改与考改带来对义务教育教学的审思》的报告。11月浙江省农村小班化教育现场推进会在景宁召开后,我县带领教研员、8所农村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34人到景宁考察;12月请省教育厅基教处方红峰处长作《推进育人模式的转变》的报告。
三次培训都触及课改,通过现场观摩、理论学习,带给教研员校长们的是强烈的心灵震撼,促使大家深深地思考:如何找到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突破口?教学形式如何从“模式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选择哪些课程是适合学生的,是学生需要的?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二)拓宽教师培养途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一方面,我们创新性地开展学科“借智办学”教研活动。根据《松阳县教育局“借智办学”项目实施方案》,小学段已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特聘全省有一定知名度、仍在一线工作的省特级教师或专家到我县开展教学指导,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科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复习、命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重点培养年轻骨干教师,目前看,已经取得不错效果。
另一方面,教研室与教师进修学校积极联手,抓实几支教师队伍培训,如校长队伍、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
(三)扎实抓好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为进一步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完善考评体系,推进学校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制定了《学校教学管理考核表》,从组织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培养与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办法有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教研员对各校调研时,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抽查并以指导。通过考核,发现有些学校抓日常教学管理有很多亮点。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二、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
四、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
五、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加强在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熟练操作技能、熟悉内蒙古地区情况,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建立兼职教师的流动岗;加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转岗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对在职的教师也要年年轮训,进行再学习,以保证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