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图书馆论文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更好更快提升公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图书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于图书馆论文范文一: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
1图书馆交往功能的进阶过程
在漫长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形成机制、规划目的、发展动力、与人的作用关系不断演变。图书馆经历了从藏书阁到信息集散地再到知识中心的演化,而今后的演化方向将是文化交往中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随着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新技术工具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唯一获取信息的地方。程焕文先生说:“自因特网兴起以后,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历史就已经随之结束,如今如果哪个图书馆还号称自己是信息中心,一定会令人笑得满地找牙。”这意味着,图书馆必须改变功能定位,从人的需求出发。渴望交往、渴望思想上的互通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后的精神渴望。即使是被称为“宅男”、“宅女”的这类人,也同样渴望跟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网聊、以及联机游戏其实都是他们在寻找志同道合者的表现。作为社会人,不能永远在网上交流,需要在现实有一个交流的渠道和场所。当社会学、人类学等更加关注主体精神的人文学科介入图书馆价值和功能后,图书馆的功能也从狭义的图书资源使用延伸到了广义的社会行为。
1.1早期图书馆的工具功能
撇开古代的藏书阁不算,图书馆发展早期,对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得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图书上,即重视在资源上满足读者的需求和业界的指标。彼时读者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上图书馆,图书馆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坐等读者上门即可。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图书馆也确实在信息集散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图书馆建设和功能取向往往偏重于过度的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而漠视其情感和精神价值。这一时期的图书馆更多的是一个物质工具,一个满足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可以称之为“工具图书馆”。
1.2新时期图书馆的“交往功能”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主体价值取向在不断进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提升,图书馆基于这种大环境,开始注重生态、人文、精神、思想等,环境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开始作用于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中。以前图书馆一直宣称“以人为本”,实际上,这时期的图书馆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图书馆开始更多关注“人”这一行动主体以及图书馆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世界。空间也是“人”的空间,是“有意义”的空间,是一个人与人、人与图书、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空间,而非存在于主观意识之外冰冷的客观世界。社会学理念下的图书馆彻底摆脱了传统服务范式,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图书馆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傲立于读者面前,而是真切地认识到读者的地位和重要性。
②图书馆价值取向提升,不再单纯考虑资源数量、空间大小等物质标准,而是更多考虑身处其中的人的精神需求。图书馆空间的塑造也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空间上,而是向社会空间拓展,试图为读者创造更适宜、更和谐的氛围。这个层次的图书馆可以称之为“交往图书馆”。
2建设“交往图书馆”的思路
2.1读者参与建设
让主体对客体有认同感、归属感,最好莫过于使客体渗入主体的思想和爱好。在图书馆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读者参与,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图书馆空间建设既要考虑图书管理的环境要求又要考虑读者身处其中的感受。首先,其总体要舒适宜人,更多考虑主体的舒适性和交往空间的亲切感,疏密得当,动静相宜。其次,让图书馆成为读者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读者优秀的书画作品、雕塑、手工艺品都可以成为图书馆空间的装点。最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来完成,图书馆只需要做好规划、协调和组织即可。读者参与度高,对图书馆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也更高。
2.2休闲模式空间
在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快节奏的创造活动中,人们总希望在闲暇时间慢下来,放松身心。休闲是提高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调查显示,中国人首选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其因可通过较少的经济投入获得较强的信息传播和娱乐的特点而获得当代60%国人的青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共文化休闲职能的不足。吴建中先生表示,要把图书馆打造成市民的第三空间,一个仅次于市民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的休闲空间,这是图书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可以给不同行业、地位、经济状况的人提供服务。在图书馆人们可以通过较少的经济支出获得信息,发展图书馆事业是消弭信息鸿沟的有效举措。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假如图书馆不能令身在其中的人身心愉悦,就很难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因此,图书馆的设计要多从读者的感官出发,既能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阅读氛围,又要符合人的“安全距离感”和舒适度。因此,图书馆要注重细节、注重视觉的美感和触觉的舒适感,如精心设计的花草造型、舒适而又多样化的桌椅、精美的小台灯等,都能给人温馨的感觉,定能让人流连忘返。
2.3文化百花齐放
在图书馆广场举行婚礼,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事实上,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在10多年前就开始这项服务了。暂且不论这项服务在图书馆能否推广,这种思路给图书馆人一个重要的启发,即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塑造更加充满生机、更新鲜的图书馆。图书馆可以是获取信息、看书读报的地方,也可以是品咖啡、看电影、赏画展的地方,甚至可以是民间工艺品展。其可以设立不同专区,满足读者不同的文化需求。总之,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场所。
2.4容故亦能纳新
图书馆被人比喻成知识的海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不断容纳新生事物,图书馆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资源获取方式、阅读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着难以想象的变化。图书馆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和读者时尚的需求,就要更新自身的资源概念、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载体的类型,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行业群体读者阅读的习惯。图书馆可以及时将新型信息产品和电子产品引进图书馆,使之成为图书馆传播信息的载体,让读者体验这些工具。在图书馆里,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和谐相处,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网络手机、互联网、各种搜索引擎等将不再是图书馆的竞争对手,而是得力的助手。这正符合戈曼(MichaelGorman)图书馆新五定律中“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尊重过去,开创未来”的工作定律。
2.5自由平等交流
目前各图书馆都非常重视读者文化活动,如组织各领域的培训、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行主讲等。这些活动确实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吸引了大批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见识的增长,读者渴望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图书馆需要给读者提供这样的机会,多组织沙龙式的平等交流活动。“沙龙”是意大利语,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活动。褪去早期浮华的外衣,沙龙其实是一种平等、自由的文化交流平台。这与时下盛行的网络小说、快男超女等流行活动的根源都是一致的,即满足草根(非专家)群体自我表达的需要。沙龙去专家化、去权威化,参与者平等对话,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其次,参加沙龙的人都有着共同的兴趣,可以就某个话题畅所欲言。其轻松自在的氛围能激起与会者的灵感和谈锋。沙龙比“头脑风暴”更轻松、更写意,更能在无功利状态下激发人们的思维、灵感。因此,沙龙式文化应成为图书馆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
3结语
印度图书馆之父阮冈纳赞曾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它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展、调整,它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一个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一个满足人类交往需求的图书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是不会消亡的。
有关于图书馆论文范文二:高校数字资源图书馆工程建设论文
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与特点
1.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1.1数字化社会对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广泛利用,数字化信息获取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研究和生活的一个基本需求,如查询资料多使用上网搜索,阅读资料常使用“读屏”,保存有用资料也多选择电子版,等等。这就使得作为信息服务重要平台的图书馆,其数字资源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图书馆必须建立起与传统纸本资源相配合的数字资源,使信息资源的拥有与获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较全面地提供和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否则,图书馆就不能充分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1.1.2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首先,随着高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数字资源的多寡、优劣成为衡量高校图书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随着校园网的普及,要求图书馆能提供基于互联网的24小时服务,以方便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同时,高校也希望图书馆能以有限的投入而配置更多更好更方便利用的资源,这就使得数字资源成为得天独厚的一个极佳选择。最后,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能让图书馆走出去相互交流的机会,各图书馆在交流中都希望能共享彼此的特色资源,以扩充自身的服务内容和提升服务质量,这种自发的提升需求必然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内在动力。
1.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特点
1.2.1数字资源配置量少,内容相似度大
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属于小型馆,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的师生员工,其搜集的馆藏资源主要是以学校的教学、实训和教师研究需求为重心。同时,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比较有限,这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配额多在2-7种之间[1],数字资源配置大多以中文数据库为主,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和万方公司的中文期刊库等。总体看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配置数量少,内容相似度却比较大。
1.2.2别具特色的数字资源开始形成与发展
高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方向,其办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而其图书馆也形成或开发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数字资源。其一,通俗读物和畅销读物的数字资源,主要以通俗电子图书为主。因为高校的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最大量、最主要的用户,其知识水平有限,阅读范围也较狭窄,这类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提供可以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文化娱乐消遣。其二,专业特色数字资源,即针对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向而采购或自建的相关专业特色数字资源。如有些高校图书馆自建了化工工厂操作流程图数据库、汽车维修数据库、美容美发视频数据库、烹饪视频数据库等等,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其三,专业课程相关资料集合的数字资源。如有些高校图书馆建立起了精品课程数据库、优秀教案库、学生作品库、学校发布的信息资料库等等。这些数字资源凸显其技术性、实用性,无疑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既满足了高校教学科研对信息的需求,也提升了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声誉。
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对策
2.1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中文数据库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使用效果、学科专业建设、重复引进、经费投入等问题,合理引进中文数据库。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尽量多引进专业性数据库,满足多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学习需要。
2.2加强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比较多,而自建的数据库比较少,自建特色库的质量也比较低。加强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2.1集中精力搜集具有某种优势的信息资源
收集本校师生论文、著作,建成相应的数据库,在图书馆主页上链接,提供给读者检索,是构建特色数据库的一个可行方法。同时收集相关收录和被引用情况,既能反映出学校科研的水平,又能提升服务层次,更好地显示出本馆数字资源的特色。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结合本地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具有浓郁的本地特色的数据库。
2.2.2根据重点学科、重点课题,提供定性、定量的专题报告和论点
汇编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文献相当丰富,文献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连续性,有利于重点学科数据库的建设。例如,清华大学的建筑数字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的林木育种数据库等建设都与本校的重点优势学科紧密相连。
2.3加强高校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实现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之间的互连和资源共享,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共建,因此要在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改革,变单一建设为集中建设,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各馆要转变观念,树立全局意识,把自身建设放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中来考虑,积极参与数字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通过紧密协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定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整体目标。
3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
3.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安全的隐患
3.1.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薄弱
由于高校数字图书馆所存储的各类信息资源一般极少有像其他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技术专利等方面需要保密的内容,所以习惯地形成对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仅注意了防火、防盗,对网络安全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管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单位,馆员也很难得到像教师那样的外出进行系统培训的机会,技术素养难以跟上计算机、信息、通讯、网络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管理人员缺乏安全配置和管理网络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已经存在的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等;
3.1.2计算机病毒泛滥
计算机病毒是数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其传播速度迅速、途径多样,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由此造成服务器运行速度变慢、数据被破坏、网络带宽被占用,甚至导致服务器系统瘫痪、硬件受损、数据丢失等,对数字资源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损失;
3.1.3环境因素
数字资源服务器、存储设备对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当环境达不到设备可以正常运行的条件时,尤其是当外部环境突变时,例如水、火、电等,会造成数据损坏、设备故障、服务器死机,甚至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4)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投入有限,许多图书馆都存在设备缺乏、老化、不兼容等问题,有些图书馆还缺乏除尘、老化元器件的更换等基本的维护,这无疑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多数馆只是配个防火墙,安个杀毒软件而已,像硬件防火墙、路由器、不间断电源、防雷等设备都尚未配置。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来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将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瓶颈问题。
3.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
3.2.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首先,定期对读者和全体馆员开展信息安全教育讲座。信息技术部门应向图书馆领导层充分陈述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利用读者培训渠道加强信息安全教育。还可抓住流通数据丢失,读者信息的外泄,病毒、木马导致系统瘫痪等信息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对馆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其次,应在图书馆网站开辟信息安全教育专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汇报、检查和指导,做到防微杜渐。
3.2.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管理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数字资源的安全要求,制定机房、服务器与磁盘阵列等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要明确职责,加强内部管理。制定数据及加密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口令保密等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安全,减少损失;制定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包括网络系统管理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等管理制度)和完整的人员分工管理制度。系统管理人员除要深入了解系统功能、做好数据的定时更新与维护外,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熟知所有数字资源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功能,掌握确保数据安全的方法,了解机器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2.3加强安全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管理
首先,防病毒技术:常见的防病毒技术可以分为3种: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清除技术。病毒可以通过浏览器、邮件、甚至聊天工具、U盘等各种途径传播数字资源。服务器应安装服务器版网络杀毒软件,以提高对病毒的检测、清除、免疫和对抗能力,并由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杀毒软件不断更新,并使用各种方法定时检测病毒,实时清除病毒查毒。应严禁在没有杀毒的情况下,使用外来磁盘、光盘和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盗版软件。
其次,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目前所有保护网络信息的方法中最普遍的方法,它包括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防火墙是高校图书馆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校园网的接入,它必须遵循“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的策略,并应具有以下功能:管理网络中的访问行为、过滤网络传输的数据包、检测和预警网络攻击和记录通信的内容与活动。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时对防火墙进行维护和跟踪,根据反馈信息,制定更合理的策略,最大限度地阻止非法访问。
然后,认证技术:常见的认证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以及数字证明3种。数字签名机制可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安全问题;身份认证机制提供了判明和确认信息交流双方真实身份的方法,是有效控制网络欺诈的重要途径,可作为访问控制的基础;数字证明有时也称为“公开密钥的证明”或“数字ID”、“数字护照”。
最后,数字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动的、开放型防范手段,可以在数据传输、存储中对数据采取安全、有效的保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被外部截获、破译。数字资源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使用数字加密技术,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端加密和节点加密3种。
3.2.4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备建设和维护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需要一个具有超大容量、良好扩展性的集中存储设备进行镜像存储。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下,本着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节约性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备份设备、路由器、硬件防火墙、防雷设备、不间断电源等安全设备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硬件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是安全防范的重要工作,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技术部门更要做好对设备进行数据分析、除尘、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兼容性检查等日常维护工作。
总而言之,数字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目前出现的若干问题,只有以建设学习型图书馆为目标,以自身馆员队伍为核心力量,在立足本馆特色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方式,才能有效地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
有关于图书馆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图书馆的论文
2.关于图书馆设计论文
3.图书馆专业论文
4.关于图书馆建筑论文
5.图书馆管理论文
6.图书馆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格式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