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父亲的散文随笔

2017-01-03

父亲那瘦弱的身影,如同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父亲的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有关父亲的散文随笔:父亲

父亲已经老了,老到脾气变的很坏,老到腿脚变的更加不利索。父亲年经时候也有坏脾气,虽然我们每次颤颤惊惊地到他面前接受再教育,但他那份慈爱之心却浓,记得我初二那年生病,父亲在腿脚不便的情况下背着我上医院,在父亲宽阔的后背上,虽然我的头晕晕的,但心里暖洋洋的。住院时,中午的饭也是他下班回来做的,虽然我不是太想吃,但想到他一勺一勺喂我的苦心,便勉强地吃那么一点。其实当时肉还是很贵的,现在想来,父亲不知想了多少办法让病中的我有食欲。

父亲又是个很省吃简用的人,有剩饭,剩菜总是父亲吃的最多,吃饭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剩饭也留给父亲,父亲总是乐观地说:“我身体好,肠胃好,吃剩饭也不拉肚”但却总是不要求孩子们这样做。

父亲一辈子是做教育的,很重视教育,出差到各地最开心的就是给我们姐弟买参考书,在参考书方面,母亲不知说过他多少次,少买点,买回来他们也不看,父亲就把参考书上有代表的题拿给我们做,我们有时应付似的看看,父亲用各种方法让我们学习,而我们却辜负了父亲的期望,然而父亲没有把我们的参考书丢掉,从小学到高中,父亲把我们的参考书分门别类地整齐地排在书橱里。以便我们温故知新。

记得有一次,在初中,我无意拿同学一本<<数理化精选>>,我说这书还不错,要他出差时帮我们买买看,父亲正好出差到南京,他跑便南京的大街小巷,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书店里买到,从初一到高三的一并买了回来,并给我们姐弟三人又买了很多衣服,现在想来,背着连学校二十多斤的东西,跑着南京的大街小巷,着实不易,回来时,当母亲看到他脚上的血泡已被磨破,着实心疼。

姐姐的去世大概是父亲这一生最惨痛的事,那年父亲终于扬眉吐气地送姐姐到郑州大学报到。父亲说他年轻时因为成份论,考上大学没法去上,而今姐姐终于实现了他不能实现的理想。没想到还未到一学期,便传来姐姐病危的噩耗,父亲到了郑州辗转带着病重的姐姐到了北京治疗。经过两年的时间,倾家荡产却回天乏力,姐姐还是走了。父亲一下白了头发,默默地收起做有冠心病的心电图,顽强地生活照顾着母亲、弟弟和我。

我高中毕业后没工作,每日在家惶恐地过着日子。父亲说:“我甩出去这张老脸帮你跑跑吧!”。然后求他的老同学院长,把我弄到医院当了临时工,微薄的收入,同志的冷眼,我抱怨着人生的沧桑、生活的不公。父亲劝我说:他因为成份不好,在教育岗位上做了十二年的临时工,后来不也熬转正了吗,不要急,慢慢来,这个时候,就是学习才是等待命运之神光顾最好的方法。果然,因为我的真才实学为我赢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结婚——美其名曰是出嫁,单位没房,我只能住在家中, 我丈夫还是个军人。第二年怀孕了,好多人说在娘家生孩子,娘家会不吉利,父亲又打破了别人的神话,我带着别人诧异的眼神,父亲把我从医院用车推回了家,父亲为我的月子忙碌着,在我的爱人和公婆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孩子平平安安。 “养儿才知父母恩”,看着腿脚不便的父亲在月子里替我来回奔波,我的愧疚之情却浓,在那时,父亲给予我的,却是丈夫不能给予我的一个完整的家

父亲渐老了,而我却随军来到了北京,经过几年的打拼,我们终于在北京有车有房。回去时,我们总动员他来北京住住玩玩,他总是推说自已老了,到那儿不方便。其实我知道他是怕踏上这块土地,怕在这块土地上想起我那二十岁去世的姐姐。但作为现在唯一的女儿,病不能倒茶送水,老不能伺候左右,总是很内疚。父亲总说:“你们忙你们去吧,哪能让你们围着我们团团转,我和你妈身体挺好的就行,不拖累你们”。有时母亲叨唠说:“生这么多孩子有什么用,过年过节的也不回来”,他便对着母亲发脾气,“孩子有孩子们的事,我们没病没灾的让他们回来干什么?还乱花钱”,母亲实在怕父亲的急脾气,三言两语过后,便不再吱声。

有关父亲的散文随笔:父爱无边

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是一棵大树,时时为我遮荫、挡风。父亲是一本书,总是让我有读不完的沧桑。父亲是我心中的钟,时常警示我去面对人生的坎坷和际遇。父亲是大海的一盏灯,总是牵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

家和责任永远在你心里头,勤劳总是陪伴你的双手,衣服总穿得最旧,自己炒菜总少放油,抽最孬的烟,不沾一滴酒。

八个月大的我,不幸患上了重病,是您背着我步行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医院为我治病,一天的往返,累是可以想象的。花钱为我医治,您从来都是大方的,尽管您平时是那样的节约,您那无边的父爱,使我现在没有用拐仗代步。

我小时候的调皮与无知,是您用特有的方式教育改变了我,在我心中记忆永远感激您严肃的教育,使我真正理解到您对我一生的改变,让我真正感到的是一种非常和谐的父爱。

懂事的我开始变得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候您便成了我朋友,没有往昔的严厉与苛刻,总是为我鼓励加油,与我倾心长谈,那时在我心中您成为了朋友,更多的是您来疏通心结,改变我的悲观。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了更多的社交,交际范围变大,花钱的方面更多。您从来都不过问我是如何用钱,因为最了解我的是您。从此父爱在我心中更加明透,让我感到父爱是座山,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大山;让我感到父爱是一条河,一条永远无法淌过的大河。

出来工作的时候,回家的时间少了,可是父爱在心中更近了。父亲单薄的身子显得更加单薄,邹纹爬进了你的脸上,沧桑的面庞显得更加沧桑。我知道这是岁月的流逝,更是对四个儿女天各一方的不舍情怀,一种深厚凝重的牵挂使然。父亲在感觉中老得更快,根本与年龄不相称。常想及此,心中每每有阵阵隐隐的创痛。

不幸的事发生了,大姐因病辞世。全家都非常悲痛,原本戒掉烟的父亲,又抽上叶子烟,或许这可以消除您对失去女儿的伤痛。回家时发现父亲的头上又平添了几许白发,或许因为大姐是长女,没有太多的娇惯,父亲感到是一种欠。可父亲为医治大姐的病而广泛奔走、遍求良方、苦寻佳剂,虽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却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职责和那份特殊的关爱。

我结婚后,儿子的出世,自然感到作为父亲对孩子的爱。但是我仍然分享着父亲的爱。我与妻工资低既要生活又要买房,经济的确很困难。父亲在经济上结予大力支持,又让母亲来单位照看小孙子。没有母亲在家,事事都得自已亲为,年事已高的父亲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牺牲!在我心中感到的是父爱笼照下的幸福,是父亲对子女的理解与支持。

灯光下父亲的影子更显单薄,看到这我感到一阵莫大的酸楚。父爱无边,像座山、像条河;更像一把伞,无论您的子女走到那里都感受不到有雨天。父爱无边,父爱总是牵引我们走在幸福的人生中,去感受父爱给我那段长长的教诲,去感悟今生不变父爱给我那段长长的记忆。

平凡的父亲,我们深情的爱着您,在你生命没有到尽头,出来走走,走出你一生的辛辛苦苦,走出你一生的牵牵挂挂,走出您的健康长寿,幸福永久!

有关父亲的散文随笔:我的木匠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个木匠。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刚出道的父亲亲自给我——她的长女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把木椅:椅子前部有一个雕刻着漂亮的菱形图案的靠板,可以让我将胳膊放在上面玩玩具、吃饭等;靠板前端的上方则装了一根横木,横木上装了一排竹筒做的可以拨弄玩耍的小环——这就是我的玩具了;椅子的座位上则留了一个很方便的小孔。这把椅子既结实、安全,又美观、实用,更小巧玲珑(回想起来,它不只是一个工具,更像一个玩具或木雕艺术品)。它不但陪我度过了我的幼年,还在以后的十几年间继续为我的三个弟妹服务,直到最小的妹妹也长到再也坐不进去后,它才真正退役,被放在楼上的角落里,几乎被人遗忘了。十几年前,我在老家的弟弟、妹妹相继结婚生子,这把椅子又重被起用。去年,我弟弟的小儿子也出生了,虽然已经有了一个漂亮的童车,但偶尔也还会坐一下这把椅子——这把已经40岁服务了两代人的椅子。每当此时,知道这把椅子历史的人总会感叹一番。

父亲经常为大队做木工活。大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宰羊给所有的匠人们打牙祭。每当这一天晚上,父亲总是很高兴、很自豪地给我们端回来一碗羊肉。我们叫他一起吃,他总是说:“我们在大队吃过了,这是分回家的。”然后,父亲就在一旁很幸福、很满足地看着我们把羊肉吃光。多年后我才无意中得知,其实,当年匠人们在打牙祭时都舍不得吃羊肉,只是尝一尝就算了;有时分得少了,就连尝一尝也舍不得就全部端回家去了。父亲就是这样,在吃粮紧张的那些年,他总是吃到半饱就放下碗说吃饱了,等看到大家都吃饱了还有剩余后才又继续吃。年少的我们不懂事,有时问父亲:“你不是说已经吃饱了吗?怎么又在吃?”父亲就嘿嘿笑一笑说:“我本来是吃饱了的,不吃也可以了;但既然剩下了,总要把它吃完嘛!”后来我家生活好过了,但父亲的这个习惯还一直保留着,有什么好吃的,他总是最后一个品尝,还经常习惯性地问一句:“多不多啊?要是不多我就不吃了。”父亲还经常假装说不喜欢吃或牙齿不好咬不动,只有在看到大家都有份时才说:“那好,我也尝一尝。”

不知是做木工要求精细的原因使我父亲的性子特别慢,还是因为我父亲的性子特别慢,所以他做木工时总是特别精细。我现在还能想起父亲眯着一只眼睛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墨线提起又弹下时神情专注的样子。“慢工出细活”是我父亲自嘲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要求。他把这句话不仅用在木工上,也用在农活上。比如在挖地尤其是在挖播种玉米、小麦、土豆等的梁垅时,别人都是目测大致端正即可,父亲则非要拿木桩和绳子在两端测量端正后再挖,挖好后如果发现哪里不够端正,还要整平重新挖过;在插水稻秧苗时更是比了又比量了又量再插,插完后如果发现哪一株秧苗歪了,还要拔出来重新插过,务求行行端正、美观,这些都是他多年来做木匠弹墨线留下的职业习惯。不可否认,父亲做的农活虽然慢些,但长出来的庄稼确实非常整齐、漂亮,让人赏心悦目。父亲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我们做事不要一味求快,不要粗心大意,凡事要多检查,多纠正。在父亲的教育和要求下,我小时候做作业都习惯检查后再交,现在就连发手机短信也是写完后检查再三才发出去,生怕出现错别字对别人不恭。我在电脑上打字时也通常是看着屏幕打,一旦发现打错,随时纠正,打完后还要再三检查。这样,速度虽然比较慢一些,但也大大降低了出错率,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也不致错漏百出。也许我凡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习惯就是从我父亲这儿来的吧。

我的高中是在离家60多里的县城上的,住校。虽然当时从我家到县城的车费才9角钱,可对于我这个每顿只舍得吃5分钱一份的素菜,偶尔才痛下决心吃2角5分钱一份的肥肉,从来也舍不得吃3角钱一份的瘦肉的穷学生来说,已是比较昂贵的了。因此,我平时的周末是舍不得花钱回家的,只有等到节假日放假才回一次家。每到周末看到同宿舍的同学高兴地回家的时候,我就到河边去看书,实在想家的时候就一个人躲在蚊帐里偷偷地哭。记得有一个星期六下午去河边看书后回到宿舍,听同学说我父亲来找过我,没见到我,好像很失望,让同学转告我说他和几个匠人到县城附近的某个地方给人家修房子顺便来看看我,家里没有什么事的,叫我别担心。我当时听了以后就非常懊悔为什么偏偏那个时候跑出去看书,当时想要立即去找父亲,天又快黑了。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星期天),我一大早就往父亲说的那个地方去找,一路上想象着父亲见到我时的惊讶与高兴的样子,脚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劲儿,走得很快,根本不知道累。但到了我想象中的目的地而仍四处找不见父亲他们的踪影的时候,一问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大地名,管辖的地方很宽,而人家户又特别分散,又不知道父亲所在的具体村子,只好一个村一个村地往前找,转了大概有二十来里地,也没发现哪里有比较大的修房建屋的响动。眼看越走越远,又害怕随时窜出来的狗,又怕人生地不熟不安全,只得含着失望的泪水又饿又累地回到学校了。这种思亲而不见的遗憾是从未离开过家、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人无法体会的。

在我考上大学那一年暑假,父亲花了近半个月时间用杉木给我打了一只箱子并漆成了枣红色。开学时,我和我妈背着这只箱子去学校,由于买不到火车坐票,母女二人只好挤在两节车厢的中间,这只箱子就成了我们的坐凳,使我们母女免受了全程站立之苦。我的宿舍里共七个人,她们六个用的都是皮箱,就我一人用的是木箱。或许是怕我的木箱压坏了她们的皮箱,或许是嫌我的木箱土气、碍眼,室友们将我的木箱用一幅布遮盖着放在几个箱子的最下边。后来,有一个室友,虽有两只皮箱仍装不下她那越来越多的衣服,又见我的木箱总也装不满,于是就捡出一些不太穿的衣服放在我的木箱里。再后来,我这位室友惊讶地发现她放在我木箱里的衣服既无潮气,还有一种杉木的特殊香味,于是大加赞赏,一到寒暑假,总要把一些好衣服存放在我的木箱里。大学毕业前,我考上了研究生,这只木箱就随我到了遥远的大西北,伴我度过了三年的求学时光。研究生毕业时,我和我的另一半南下工作,除了几纸箱书籍和几床被褥,他的一只皮箱和我的这只木箱便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从平房到过渡旧套房再到新集资房,从没有衣柜到简易柜再到大衣柜,这只木箱也逐渐从主角转到配角,被放在大衣柜顶上装一些换季退下来的衣服。再后来,我们因工作调动搬了家,买了商品房,有了更大的衣柜;也由于出差、旅行越来越多,大衣柜顶上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也越来越多,再也放不下这只木箱了。爱人几次小心地问我“要不要把它扔掉?”后又自知问得多余随即改口道:“算了,留着做个纪念吧!毕竟这是你父亲给你做的,也是你唯一的‘嫁妆’啊!”爱人是了解我的。于是,这只木箱就换岗成了我家的工具箱。我把它架到阳台的龟池上,不想却又给我家的小龟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好处所。小龟白天四处乱爬,晚上就缩到箱子下面的角落里。我想,在它眼里,这里就是它最安全的家!一晃又是多年过去了,这只木箱在阳台上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当初的鲜艳早已不复存在。但父亲当年对女儿的深情永不褪色,我多年来对父亲的感念也一直珍藏心底。父亲打箱子时的一推一刨以及一遍又一遍地给箱子上漆的情形始终留在我的脑海里,虽已过去二十多年却日久弥新。

关于父亲的散文:

1.关于描写父亲的散文

2.关于爸爸的散文

3.关于父亲节的散文

4.关于怀念父亲的散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