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养生食谱

2017-02-11

端午节后的饮食养生要注意什么?节日暴饮暴食给肠胃造成了压力,节后饮食宜清淡几天。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方面的养生食谱,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健康食谱

大蒜炒苋菜

端午前后气候寒热不定,气温多变,直到度过端午节才算正式进入夏季。农历五月湿热,正是夏季疫病的多发季节,广州地处亚热带,天气炎热蚊蝇孽生,瘟疫疾病易于流传。民间以插菖蒲、艾草,挂香包,喝午时酒等各种仪式,来达到祛瘟避疾的目的,这些活动传承着驱邪辟秽、防病除疾、强身健体的精神内核。人们除了通过喝药酒、赛龙舟等活动之外,合理的饮食,也是让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黄医生为我们推荐了端午节调理胃肠的理想小菜“大蒜炒苋菜”。

材料:主料-苋菜(紫);辅料-调和油、食盐、蒜、生抽。

做法:1.红苋菜择好洗净,切成两寸长,备用;2.蒜切小一点;3.锅中倒适量的油,放蒜粒炒黄;4.倒入红苋菜翻炒;5.加适量的盐和生抽调味,翻炒均匀后可以出锅。

详解: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本草纲目》曰:“大蒜,味辛、甘,性温;功效可解毒杀虫, 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此外还有温脾暖胃的功效。”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一温一凉,优势互补。

黄医生还提醒,端午时节增强营养固然重要,让胃肠保持通畅,也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端午节时期,建议也别吃太多肥腻难消化的食品。

咸香绿豆粽

端午食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节前夕,不管是山野,还是闹市,家家户户均会在端午包粽子,或买粽子。端午节期间,食粽是习俗。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的,而糯米不好消化,黏度高,且缺乏纤维质,而做成的粽子又含过多的脂肪、盐、糖;所以又不宜多吃;如何让粽子好吃又能不损害身体呢?咸香绿豆粽是不错的选择。

材料:糯米2斤,五花肉1斤,腊肠5根,绿豆仁4两,咸蛋黄1包,五香粉半包,蒜1个,酱油3匙,盐适量,粽叶半斤,咸草绳1把。

做法:糯米、绿豆仁分开浸泡两小时;将咸蛋黄切成两半、腊肠切片、蒜切蓉、五花肉切块;将切好的五花肉加入盐、五香粉、酱油腌制一会;将糯米沥干后混合并拌入蒜蓉再加些盐调味,将绿豆仁沥干备用;包粽子,先在粽叶上放好一层调好的糯米,后铺上一层绿豆仁,再放上咸蛋黄、猪肉、腊肠,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包好扎紧即;煮粽,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电饭煲煮两小时就可以吃了,煮的时候在水里加些盐更佳。

详解:粽子是药膳的一种,主要成分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粽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绿豆性味甘寒,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几种寒热和调的食材组合,不仅增加粽子的美味,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黄医生提醒:粽子味美,但不宜多食,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时,应搭配蔬菜、水果食用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多吃红豆粽和甜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且食用时要细嚼慢咽,益于消化;患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建议不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的粽子。

杂菌炖鸡汤

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养生季节。在古代,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然而,这难不道擅长煲汤的广东人。黄医生介绍说,这个时节饮用杂菌炖鸡汤,可口美味,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材料:主料-童子鸡;辅料-火腿、鸡腿菇、金针菇、蘑菇、枸杞子、姜、葱、大葱;调料-胡椒粉、食盐。

做法:将童子鸡处理干净后备用;锅中放少许油,加热,后放入生姜片和大葱段炒香;加足量清水,放入童子鸡及火腿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1~2小时;将菌菇洗净切段,枸杞用热水浸泡备用;待鸡汤炖至鸡肉酥烂后加入切好的菌菇继续煲煮,同时调入适量盐;菇易熟,只需炖5~10分钟即可;出锅前加入沥干水份的枸杞,撒上葱花,适量胡椒粉即可饮用。

详解: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古代食谱本草提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老人、病人、体弱者、贫血患者更宜食用。

黄医生提醒:可事先在普通锅中,加油、生姜片、大葱爆香,再加入鸡肉翻炒,盛出置于砂锅中炖者,鸡汤会更鲜美。本汤方偏温补,因此,感冒发热时期,以及内火偏旺者、痰湿偏重者、肥胖症患者、患热毒疖肿者,高血压、血脂偏高者,胆囊炎、胆石症者,均需忌食。

端午止汗汤

北芪浮小麦瘦肉汤

随着端午的到来,人们奔波在外,挥汗如雨。还有部分人,不管春夏秋冬,都汗出如雨,坐着不动皆会出汗,夜间睡觉会出汗,活动时出汗更严重。或者生病治愈过后出现汗出较多,汗凉,中医称之为虚汗,该怎么办?止汗良方“北芪浮小麦瘦肉汤”适合你。

材料:猪瘦肉60g 、北芪20g、浮小麦20g。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件;将北芪、浮小麦洗净备用;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加盐即可饮用。

详解:猪瘦肉健脾益气,养胃生津;北芪性味甘微温,补气固表止汗;浮小麦性味甘凉,止虚汗;合而为汤,补虚止汗。

丝瓜蜜枣猪骨汤

夏天天气炎热且变化多端,抵抗力较差的小朋友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感染疾病,尤其容易“热气”,出现鼻干、咽痛、咽燥等症状;或是在感冒治好后,出现反复的干咳、无痰,不欲饮食,饮水较多,烦躁,大便不通等症状。黄医生推荐丝瓜蜜枣猪骨汤,适宜儿童防治热病及热病后调养食用。

材料:猪脊骨100g 、丝瓜200g、蜜枣2个、南北杏各8g。

做法:猪脊骨洗干净,斩件;丝瓜去皮,切片,洗净;蜜枣、南北杏洗净;把猪脊骨、蜜枣、南北杏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放入丝瓜,煲1小时,加盐即可饮用。

详解: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和《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所以采用丝瓜,可以有助于小儿热病后清除余热。丝瓜皮和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 蜜枣性味甘平,功能滋润肺胃,益气生津;南北杏止咳亦可化痰,猪脊骨(内含脊髓)性味甘咸平,功能滋阴益髓,本品营养丰富,含钙量高,能补充儿童病后所需营养及提高抵抗力。合而为汤,清中带润,适宜儿童防治热病及热病后调养食用。本品不仅适合儿童,同样适合成人养生食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