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2017-06-0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篇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要: 对于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来说,他们既代表着先进青年的精神风貌,更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关注,大学生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个人及国家、民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Abstract: as to a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youth group, college students, they not only represent the advanced high spirit of youth, the more that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and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more and more be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attention, college students can keep a 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ersonal and state, nation has had a great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he focus of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1]。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要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面都要自主独立进行。但有的同学自理能力较差,抱怨打水太远,洗衣太累;有的学生不习惯住校,觉得住在寝室集体生活很别扭;也有来自省外的同学,对当地的气候不适应、语言不通,感到人生地不熟,产生“想回家”的迫切愿望 [2]。

1.2 学业问题

学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压力较大,有些同学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除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获得更多的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准备;有些同学为了保持高中时代的名列前茅,废寝忘食的学习,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气氛之中。

另一方面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同学目光短浅,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求知欲不强,无

心学习;一些同学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从而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1.3 情绪问题

首先是抑郁,对任何事情都悲观失望、郁郁寡欢;其次是焦虑,主要来自对自身条件不足的焦虑和考试焦虑;再次是自卑,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最后是冷漠,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不与人交流思想情感。

1.4 人际关系问题

有些同学比较内向不愿与他人多交流,久而久之,和同学、和老师逐渐疏远,心理有事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时常感觉到孤独和寂寞。

1.5 经济拮据问题

在被高校录取的大学生中,贫困生还是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之间的家庭经济状况有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也导致一些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

1.6 就业竞争激烈问题

近些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大学生尽管已经转变了就业观念,放低了身价,但也不是很容易找到工作,这就给在校的大学生带来压力。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大学生产生上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主观上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因素。

2.1客观原因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中学教育基本上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学校重视了高考科目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由于分辨是非能力低,在接受一些有益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接受了一些消极信息;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心理教育,学校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去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3]。

2.2主观原因

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富有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限制,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大失所望。

再有,大学生应对能力欠缺。当他们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情时,往往会出现“我该怎么办?”的局面。这种能力方面的欠缺,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势在必行。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理论根基不深,所以,要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基本理论。在教育中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切实解决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迷失方向。

同时,高校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不断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及时配备、补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3.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等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一些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防止纯理论灌输,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如何预防和矫正;或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心理健康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学会各种心理自我应对与求助的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