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优缺点
实现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各有优缺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优缺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优缺点
实现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各有优缺点。
货币政策依靠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总需求,来实现总供求的均衡与经济的大体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也就是说,它会覆盖全社会。它最适合总量调节。在出现全局性经济过热或经济过冷的时候,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威力最大。特别是,当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时候,货币政策是最有力的工具。所以,无论中外,历次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政府或中央银行首先都是运用货币政策来收缩总需求的。当经济出现衰退或危机的时候,各国中央银行也会出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稳定经济和金融形势。但是货币政策在总量调控方面,也存在弱点:一旦经济陷入持续的衰退或萧条之中,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因为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悲观,而不愿投资和消费的时候,就会陷入流动性陷阱。增加货币供应量并不会增加投资、拉动需求,经济的复苏难以启动,陷入持续的低迷。
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作用和威力不及货币政策。因为政府的支出只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企业、居民需求是整个社会总需求的更大部分。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只是局部性的。它在总量调控方面不如货币政策。
但是,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方面中,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方面,是最有力的工具。如累进所得税制的设置,税收征管的完善。
(2)运用差别税率或税收优惠政策,或运用政府支出结构和转移支付,可以鼓励那些需要发展的产业、地区,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所以,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结构的巨大优势,是货币政策所不及的。
(3)在经济萧条和低迷的时候,由于企业和居民的悲观预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不起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把企业和居民不愿使用的资金,转移到政府手中,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
当经济衰退、经济萧条的时候,可选择的政府政策有:(1)应该采取赤字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政府支出,(2)通过减税,扩大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3)由政府举债(发行债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归结起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大搞公共工程建设,以拉动投资、消费。这是中国政府沿用多年的老政策。另一类就是,运用里根总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减税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
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问题是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是制衡中国经济的最大瓶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实体经济快速滑坡,也是因为总需求不足引起的。所以,财政政策的选择、运用,主要应该瞄准扩张需求,而不是增加供给。财政政策的选择,应该从扩大投资和投资需求,转向扩大消费方面,以消费需求的拉动,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应该以减税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为主。
财政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财政政策。一方面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方面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在竞争性部门中,政府投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影响社会总投资效率。
长期使用财政政策会抑制民间投资积极性。
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乘数的大小及达到政策效果所需要的时间都具有不确定性。
外在存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
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影响政策效果。(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越大,较大的货币需求变动只能导致较小利率变动,挤出效应越小。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